-
中山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染色硬翅蠊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准确地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蜚蠊,为今后口岸鉴定该种蜚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2月24日在中山口岸截获的圭亚那进口原木中截获1只雄性蜚蠊,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及描述,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结果 经形态鉴定,该雄性蜚蠊为染色硬翅蠊,隶属于蜚蠊目姬蠊科.经科技文献查新,确认为我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 DNA条形码是形态鉴定的强有力补充,DNA条形码数据库有待完善和补充,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可准确快速地鉴定外来蜚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进境杨木中首次截获条纹根瘤象(鞘翅目:象甲科)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2016年9月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德国进境的杨木原木中检出活体象甲科昆虫.[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mtCOⅠ)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该虫的形态特征与条纹根瘤象相似;测序分析发现,其COⅠ序列特征与GenBank中条纹根瘤象mtCOⅠ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条纹根瘤象聚为一组.[结论]以上结果证实该虫为条纹根瘤象.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带皮杨木中截获该有害生物,需引起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在入境货轮货仓捕获活鼠的处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有无鼠患是入境船舶检疫查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报道一起在入境船舶捕获21只活褐家鼠事件[1],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报道一起在入境装载原木货轮上捕获3只死鼠的事件[2].以上案例均是在船员生活区发生,传染病传播风险较大,但大宗散装矿产品的货轮上捕获活鼠未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林业剩余物资源量评估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据近十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了前人所建方法的合理性,结合中国林业生产实际,完善了林业剩余物资源潜力的计算方法.主要贡献包括:林业剩余物第二级分类的10个主要类型,即林木苗圃剩余物、林木修枝剩余物、木材采伐剩余物、木材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竹材加工剩余物、薪材、废旧竹材、废旧木材、香蕉和菠萝残体;将经济林采伐和进口原木产生的剩余物计入相关木材剩余物计算范围;首次建立了包括木本水果在内的林木修枝剩余物的计算方法,以及多年生草本水果剩余物即香蕉和菠萝残体产量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公式中参数所需要数据的来源;建议今后重点研究相关系数取值、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和相关行业标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厂制材车间职业性皮肤病的调查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某厂制材车间每年冬季均有许多工人手部发生浸渍靡烂性皮炎,工人称“遭水锈”,经调查发现与一般文献所载的制材业常见的皮肤病有所不同,特报告如后:生产情况:该厂制材车间外有洗木池作储存和转运木材之用,根据生产需要随时用出池机将原木拖入车间,生产过程基本上已实行半机械化和半自动化,仅上下据和清理废材为直接手工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次截获弯曲歪尾蠊(Phyllodromiidae:Symploce)∗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9年10月18日在中山港口岸来自莫桑比克进口原木中截获4头蜚蠊,通过外部特征初步判断为歪尾蠊属,利用原木来源地信息查找非洲地区歪尾蠊属的文献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和雄虫尾器的特征比较,最终确定截获的4头蜚蠊为弯曲歪尾蠊Symploce incuriosa(Saussure,1899).对截获的弯曲歪尾蠊进行了外部形态特征描述,提供了详细的成虫外部形态及雄性成虫尾器解剖图片、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及非洲地区歪尾蠊属的种类检索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首次截获有害生物小楔双棘长蠹
编辑人员丨2023/8/5
江门海关从冈比亚进境的刺猬紫檀木原木中检出活体长蠹科昆虫.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经形态特征鉴定,该虫为小楔双棘长蠹.该虫的形态特征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斜面毛被稀疏、不太明显,近缝角处竖立短直;缝侧齿基部不粗糙;斜面侧上缘有3对胝状的痕迹显现.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记录,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该虫一般随着原木、木制品及木质包装进行远距离传播,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农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各口岸须加强对进境原木、木制品及木质包装的检验检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叶树病原菌异担子菌属的物种多样性及相关检疫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种类是北半球针叶树最严重的森林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能侵染27种针叶树,对欧洲和北美洲的经营林己造成重大损失.基于传统形态学研究,认为异担子菌属有2个种,即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和岛生异担子菌H.insulare,然而单孢交配实验研究证明2个种为复合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异担子菌属包括15个种,其中5个种为森林病原菌[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多年异担子菌(狭义)H.annosum s.str.、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和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10个种为腐生菌(淀粉孢异担子菌H.amyloideum、南洋杉异担子菌H.araucariae、阿曼德异担子菌H.armandii、南方异担子菌H.australe、岛生异担子菌H.insulare、林芝异担子菌H.linzhiense、东方异担子菌H.orientale、拟岛生异担子菌H.subinsulare、拟小孔异担子菌H.subparviporum和西藏异担子菌H.tibeticum).多年异担子菌(狭义)H.annosum s.str.、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和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分布于欧洲,分别是松属、云杉属和冷杉属林木的病原菌.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和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分布于北美洲,前者侵染松属和柏属树木,后者侵染冷杉属、铁杉属、黄杉属和巨杉属树木.虽然广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 sensu lato曾在我国报道,但基于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为拟小孔异担子菌H.subparviporum.目前世界上最具侵染力的5种病原菌即狭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 s.str.、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和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还未在我国发现,也未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因此建议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RNA聚合酶Ⅱ大亚基序列(RPB1)在异担子菌属种类鉴定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研究证明该分子方法可应用于鉴别不同异担子菌种类的有效基因标记,在海关部门进行原木和木质产品的检疫中可运用该分子标记进行林木病原异担子菌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进境德国云杉原木中夹带栎树猝死病菌的检疫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检测自德国进境云杉原木夹杂的水青冈植物叶片上是否携带栎树猝死病菌.[方法]采用磁珠法提取水青冈植物叶片DNA,根据巢式PCR方法和DNA序列测定分析方法,进行栎树猝死病菌的检测.[结果]采用巢式PCR方法,能够扩增出约280 bp的特异性条带;DNA序列测定表明,该DNA序列与GenBank中多个栎树猝死病菌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达99%,位于同一个发育分支.[结论]样品中检出栎树猝死病菌,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进境德国云杉原木中截获栎树猝死病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首次截获2种国内未见分布拉丁蠊属(Latindiinae:Latindia)蜚蠊的形态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2只蜚蠊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 2021年3月9日和5月11日,先后在广东中山港口岸来自法属圭亚那的进口原木中截获蜚蠊各1只,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初步确定到属,利用原木来源地信息查找南美洲地区该属的文献资料,根据文献描述确定具体种类.结果 3月9日截获的雄性蜚蠊为多恩拉丁蠊(Latindia dohrniana Saussure&Zehntner,1894),5月11日截获的雄性蜚蠊为未被描述的拉丁蠊1新种(Latindia sp.nov.).结论 拉丁蠊属在国内未见记录,截获的多恩拉丁蠊和Latindia sp.nov.亦为国内未记录种,本发现为今后口岸截获该属蜚蠊的鉴定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