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中西医诊治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R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统计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专科检查情况,分析T2DR住院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 T2DR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DKD)发生率最高(46.7%),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发生率最高(62.8%);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T2DR患者中DKD、糖尿病足、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显著升高(P<0.05).PDR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SUA)、尿总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NPDR患者(P<0.001);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05);PDR患者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均P<0.05).PDR患者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使用率高于NPDR患者(P<0.05),滋阴清热和滋阴活血的使用率低于NPDR患者(均P<0.05).PDR患者的眼球超声检查率、全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切除术的使用率均显著高于NPDR(P<0.001).结论 PDR患者胰岛素类似物、CCB、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率显著高于NPDR;PDR期益气化湿活血通络法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PDR.PDR患者应进一步提高眼底造影检查率,更好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以时间节点为导向制定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绿色通道相关的质控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评价其对取栓绿色通道工作效率、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某院接受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其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使用原有绿色通道质控方案的患者82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的患者7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绿色通道流程其它关键时间节点用时及术后90天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94.9±27.6)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114.6±36.7)分钟,CT检查完成至进入导管室时间(47.3±20.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63.3±34.6)分钟,医师接诊至CT检查开始时间(18.2±6.9)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22.3±10.4)分钟、术后90天mRS评分(2.2±2.1)显著小于对照组(3.0±2.4).结论 使用以时间节点为导向的质控方案,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到院至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及部分时间节点用时,降低术后90天mRS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医院病案科应急预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案科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发生电脑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火灾等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编制目的是高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尽快恢复工作秩序,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人与病案兼顾、统一领导,科室现场应急指挥职责是负责与医院应急总指挥联系、组织实施预案.病案科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火灾、浸水、触电、失窃、治安及地震等七种事故风险,应对这些风险事故的主要应急措施包括:对网络病毒险情采取隔离网络或隔离中毒计算机措施,对火灾险情采取灭火、排除有毒烟气、转移受威胁病案等措施,对漏水浸水险情需要切断来水并尽快将水淹病案干燥处理,对失窃及治安险情需要及早报告医院及报警.事故善后工作主要是恢复病案信息数据、稳定员工情绪、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应急预案附则列明应急通讯具体联系方式、科室备用钥匙存放地点、应急疏散通道、伤员急救方法等.科室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预案内容及适时修改完善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静脉导线拔除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TLE指征、S-ICD植入适应证、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有 11 例TV-ICD患者在TLE后接受了S-ICD植入,男性 8 例,中位年龄 56(44,65)岁.TLE的指征为感染和导线功能障碍.ICD二级预防的有 9 例患者,最常见的植入原因是离子通道疾病(5 例).S-ICD的手术时间为 51(48,58)min,未发现围术期并发症.8 例患者进行了DFT测试,全部成功.在中位 30(9,39)个月的随访中,2 例患者共发生 6 次适当的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包括不适当的治疗、无效治疗、感染、导线故障和死亡.结论:本研究为S-ICD作为TV-ICD移除后的替代提供了依据.TLE后植入S-ICD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马齿状回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海马齿状回(DG)钠离子渗漏通道(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9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取3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DG NALC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共表达情况。余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对照组(C组)和NALCN基因敲减组(KO组)。KO组于海马DG注射NALCN腺相关病毒,C组注射对照病毒。病毒注射后3周行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注射位置,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 结果:小鼠海马DG NALCN和NeuN存在大量共表达,提示NALCN在海马DG神经元广泛表达。与C组比较,KO组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下调,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P<0.05),社交能力及旷场实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DG NALCN参与小鼠社交记忆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导致小鼠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 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 2+] 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 2+] 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 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 2+] 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 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 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淋巴管囊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淋巴管囊肿又称为囊性淋巴管瘤、水囊瘤,是一种由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其病因尚有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淋巴管囊肿系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原始淋巴囊不能向中央静脉引流,未能与正常引流通道建立联系而隔离的淋巴管或者淋巴囊异常增生扩大所致。病变可发生于颈部、腋下、纵隔、膈下、腹膜后和肠系膜等,胃淋巴管囊肿少见。本文即介绍1例胃淋巴管囊肿病例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RPV4在右美托咪定改善机械通气致脑损伤小鼠认知功能降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4(TRPV4)在右美托咪定改善机械通气致脑损伤小鼠认知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体质量20~25 g,8~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8):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V组)、HC-067047组(H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GSK1016790A组(DG组)。C组不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空气6 h;V组机械通气6 h;H组机械通气3和6 h时分别脑室内注射TRPV4阻断剂HC-067047 10 mmol;D组和DG组机械通气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DG组机械通气前60 min脑室内注射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 5 μmol。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分别于机械通气前1 d、机械通气后3和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机械通气后1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RPV4、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DG组机械通气后3和7 d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TRPV4和caspase-3表达上调,p-Akt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 P<0.05);与V组比较,D组和H组机械通气后3和7 d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TRPV4和caspase-3表达下调,p-Akt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 P<0.05);与D组比较,DG组机械通气后3和7 d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TRPV4和caspase-3表达上调,p-Akt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神经元凋亡指数升高( P<0.05)。 结论:TRPV4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改善机械通气致脑损伤小鼠认知功能降低的过程,与其上调p-Akt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伴随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技术的进步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家庭诊疗模式临床循证数据的增加,采用不同种类生物信号采集技术的HSAT设备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成人OSA的诊断。HSAT应用于OSA的诊断需结合全面的睡眠及临床评估;HSAT可用于临床评估高风险的中重度单纯OSA患者的诊断,但不能用于排除诊断;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伴发疾病或疑诊合并其他类型睡眠疾病的患者首选多导睡眠监测(PSG),HSAT用于上述疾病状态下OSA诊断需考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伴发疾病、患者个人的倾向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因素,在遵照基本诊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宜的诊断工具;对于行动不便或病情危重需尽快启动干预治疗的OSA患者,可考虑应用HSAT;HSAT可用于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的OSA筛查;对于OSA的非气道正压通气(PAP)治疗,建议采用多通道诊断级别HSAT或PSG评估疗效;OSA患者启动PAP治疗后如果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波动,或依从性良好、但症状复发或持续无缓解,或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原有心血管疾病恶化,可复查HSAT或PSG;鉴于目前HSAT监测设备自动判读的准确性有限,须对原始数据进行人工回顾判读;HSAT设备类型的选择、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据此制定的诊疗方案需由睡眠专业医生指导实施;鉴于尚缺乏足够的临床验证,目前不推荐消费者级别的睡眠监测设备用于成人OSA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