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A型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A型(SPG5A)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疑诊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1个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基因组测序(trio-WGS),对可疑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患儿为1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小头畸形,颜面部、四肢远端及躯干背侧多毛,智力和运动发育落后,双下肢肌张力高,双侧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其父母及姐姐表型均未见明显异常。Trio-WGS检测发现患儿携带 CYP7B1基因c.1250G>A(p.Arg417His)纯合变异,其母亲携带杂合变异,父亲和姐姐均为野生型,变异来源分析为8号染色体(chr8)母源单亲二倍体(UPD),Sanger测序与trio-WGS结果一致。既往未见chr8母源UPD导致SPG5A的报道。 结论:上述SPG5A患儿为复杂型HSP,chr8 CYP7B1基因c.1250G>A母源UPD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6号染色体父源单亲二倍体致Bardet-Biedl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5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于2020年7月26日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先天左右手均为六指,于2007年10月行手指畸形切除手术矫正。患者智力发育正常,无语言、认知和运动障碍。3岁时家长发现其双眼视力差,伴夜盲,矫正不能提高。否认外伤史、输血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父母身体健康,否认近亲婚配。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数指/1 m;左眼视力0.05,矫正不能提高。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6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视网膜血管纤细,视网膜平复,颜色污浊,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双眼视网膜层次结构欠清,中心凹处视网膜变薄(图2)。体格检查:身高160 cm,体重90 kg,体重指数35.2,重度肥胖,血压102/60 mm Hg。实验室检查,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餐后1、2、3 h血糖均升高,空腹胰岛素升高。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总甲状腺素均降低,皮质醇降低,孕酮降低;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家系的致病突变鉴定及产前基因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家系的致病突变,为先证者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募集的CIPA先证者19例及其母亲再次妊娠时的胎儿20例。通过靶基因Panel测序和Sanger测序的方法鉴定先证者的致病突变,针对先证者致病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父母及家系中的高风险胎儿进行基因型鉴定;基因型与先证者相同的胎儿为患儿。结果:19例CIPA先证者的基因型中,NTRK1双等位基因突变的复合杂合子14例,NTRK1基因突变的纯合子3例,母源单亲二体(UPD)2例。19例CIPA先证者中共检测出22种NTRK1基因变异,其中9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4种微缺失或微重复介导的移码突变,7种内含子变异导致的剪接异常,以及1种NTRK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变异。19个CIPA家系的20例CIPA高风险胎儿中,检出正常基因型胎儿4例,致病突变携带者11例,NTRK1双等位基因突变复合杂合子患儿5例。2例先证者为母源NTRK1突变等位基因UPD的家系中,患儿的父母再次生育时,胎儿均为NTRK1基因突变携带者,未见母源UPD再次发生。结论:本研究为CIPA家系提供了精准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为CIPA家系的健康生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ilver-Russell综合征患儿1例的遗传变异和生长激素治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小于胎龄儿患儿的临床表型,明确遗传学病因及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 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该患儿存在重度身材矮小,特殊体征为消瘦、前额大、三角脸、小下颌和双手第5小指弯曲,患儿父母表型正常,采用Trio-WES明确遗传变异,对发现的致病遗传变异进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致病性。监测生长激素治疗效果。结果:本患儿存在7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maternal uniparental disomy of chromosome 7,mUPD7),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患儿临床表型符合Silver-Russell综合征。患儿4岁6月开始使用生长激素,经治疗10月,身高由85.7 cm(-5.52SD)改善至94.3cm(-4.61SD)。结论:7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为Silver-Russell综合征患儿的重要发病原因,Trio-WES为发现单亲二倍体的重要遗传学方法。生长激素治疗对改善患儿身高有明确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20号三体与单亲二体嵌合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妇 27岁,G 1P 0,孕18 +2周因"高通量无创产前筛查提示20号染色体数目偏多"就诊。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夫妻双方系非近亲结婚,外观及智力均无异常,无明显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KS-2018-KY-36),孕妇已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纯合区域3例胎儿的来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例存在纯合区域(ROH)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19日和2022年5月27日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3例ROH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方法分析遗传来源,同时对胎儿1的样本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多重荧光PCR检测以判断嵌合情况。结果:胎儿1的16号染色体为部分母源性单亲同二体(iUPD),形成机制为三体自救,胎儿1存在16三体的限制性胎盘嵌合(CPM)而无真性胎儿嵌合;胎儿2的20号染色体来自于双亲,形成机制为血缘同一;胎儿3的7号染色体为部分母源性iUPD,形成机制为配子重组。结论:3例ROH胎儿遗传自双亲或母亲,提示遗传印记疾病相关染色体上出现ROH并提示UPD可能时,需进行遗传来源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评估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而行羊水穿刺术的3 133例孕妇,比较羊水原位培养法和CMA法在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检出率和差异.结果 在3 133例样本中,双指征组的异常检出率均较单指征组分别增加0.95%(羊水原位培养法)和2.36%(CMA);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共检出796例异常(检出率25.41%),其中羊水原位培养法检出300例(9.58%),CMA法检出706例(22.53%).两者均能检出145例非整倍体异常和3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但CMA另增加检出169例提示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杂合性缺失(LOH)、杂合性不存在(AOH)/纯合区域(ROH)及单亲体二倍体异常(UPD),而羊水原位培养法增加检出1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两者联合检出嵌合体23例(0.73%).结论 羊水原位培养法与CMA技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孕妇决策是否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茶树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多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具有保守的四分体结构、非重组、单倍体、单亲遗传、进化速率适中、序列和结构高度保守等特征,可为植物进化等提供有用信息.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复杂的起源、进化、分类等方面缺乏有效鉴评,而有碍于对其高效保护与创新利用.目前,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并向三代过渡,33 份茶树资源的叶绿体基因组已在NCBI公布,茶树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类型、基因序列特征已被部分揭示,且已应用于茶树资源的分类鉴定、起源进化、白化机制等方面研究,但仍有不少茶树资源的叶绿体基因组未被破译.本文简述了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起源、遗传方式、基本特征;重点述评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特征、基因类型、基因序列等最新研究成果;概述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未来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两例父源性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的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例父源性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paternal uniparental disomy of chromosome b,pUPD6)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对胎儿细胞进行原位培养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胎儿样本及父母双方的外周血DNA进行分析.结果 两例胎儿均为正常男性核型,芯片检测显示其均为pUPD6.结论 pUPD6可导致1型新生儿短暂性糖尿病.隐性致病突变的纯合状态、印记基因障碍、对胎盘功能的影响是单亲二体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中应考虑的主要致病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F型ATP8基因在雌雄三角帆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双壳贝类中有两种线粒体遗传方式,一种通过精子传递线粒体基因组,一种通过卵子传递线粒体基因组.这种现象被称为线粒体基因组的双单亲遗传(doubly uniparental inheritance,DUI).本实验首先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M-typeA TP8基因进行了克隆,得到了它们的cDNA全序列.F-typeA TP8基因全长275 bp,编码49个氨基酸;M-typeA TP8基因全长222 bp,编码58个氨基酸.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角帆蚌从胚胎时期到三龄成熟时期时F、M-typeA TP8基因的表达差异.胚胎期到8月龄的三角帆蚌性腺部位组织团中,M、F-typeA TP8基因在各时期均有表达,同时期对比发现,F-typeA TP8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typeA TP8基因.12月龄雌雄三角帆蚌各组织中,F-typeA TP8表达量高于M-typeA TP8,处于主导地位.24月龄雌雄三角帆蚌各组织中,M、F-type A TP8均能检测到表达,M-typeA TP8仅在性腺中高表达.36月龄雌雄三角帆蚌各组织中,F-type A TP8均能检测到,M-type A TP8表达量都非常低;而在雄性中,仅在性腺中高表达.研究表明,随着三角帆蚌的发育,M-typeA TP8仅在雄性性腺中存在,在其他组织中选择性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