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龄人群脊柱与髋部骨密度差异及其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超高龄人群(年龄≥80岁)脊柱与髋部骨密度(BMD)差异,分析不同部位BMD在超高龄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超高龄体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得到的脊柱和髋部BMD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身脊柱与髋部BMD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3椎体(L3)[(-2.7±1.5)比(-1.8±2.2), t=-2.275, P<0.05]、腰4椎体(L4)[(-2.4±1.5)比(-1.6±2.1), t=-2.137, P<0.05]、腰1~4椎体整体值(L1~4)[(-2.7±1.4)比(-2.0±1.9), t=-2.023, P<0.05]以及全髋部(TH)[(-3.0±1.1)比(-2.2±1.3), t=-2.618, P<0.05]BMD均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L1 BMD低于TH BMD[(-3.630±1.209)比(-3.040±1.147), t=-2.313, P<0.05],对照组患者L3[(-1.753±2.249)比(-2.647±0.986), t=3.306, P<0.05]、L4[(-1.527±1.999)比(-2.647±0.986), t=4.830, P<0.05]及L1~4[(-2.183±1.828)比(-2.647±0.986), t=2.340, P<0.05]BMD均高于股骨颈(FN)BMD,L4 BMD高于TH BMD[(-1.527±1.999)比(-2.165±1.255), t=3.046, P<0.01]。 结论: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部分节段和髋部BMD与同龄未骨折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该差异对超高龄人群髋部骨折风险预测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焦虑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焦虑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2018年12月上海市5所大型三级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1例,女176例;年龄65~85岁[(74.2±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76例,四部分骨折121例。入院后第2天填写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焦虑因素问卷调查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参与制订)。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SAS>35分)和非焦虑组(SAS≤35分),其中焦虑组68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非焦虑组229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治疗患者均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1年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检测患肢腕关节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3.6个月。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手术率分别为89.7%(61/68)和96.9%(222/229);住院时间分别为非手术(6.8±3.4)d、手术(10.2±2.8)d和非手术(4.2±1.6)d、手术(7.4±2.2)d( P均<0.05)。术后1年焦虑组和非焦虑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5.4%(46/61)和88.3%(196/222),患肢腕关节骨密度分别为(-3.1±0.5)SD和(-2.9±0.6)SD( P均<0.0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5/61)和4.5%(10/222)( P>0.05)。 结论:焦虑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率、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和患肢骨密度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焦虑干预应受到临床骨科医师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受者骨密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骨密度,分析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防治提出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54例肾移植受者,年龄(40.5±9.8)岁,男性168例、绝经期女性1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检测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54例受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右股骨颈的发生率为20.1 %和2.8 %,在腰椎的发生率为26.1 %和3.6 %。卡方检验示术后时间较长、高龄、绝经受者右股骨颈及腰椎骨量丢失发生率更高( 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右股骨颈骨密度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急性排斥、绝经女性呈负相关;腰椎骨密度与BMI、胆固醇、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 P<0.05)。 结论:肾移植受者骨量丢失发生率较高。监测骨密度,控制甲状旁腺亢进、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对防治骨量丢失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频生物电阻抗与双能X线法在进展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肌肉量评定一致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多频生物电阻抗(BIA)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方法测定进展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骼肌量的一致性,进而为临床准确评估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进展期老年CKD患者接受手握力及步行速度等运动能力评定,以及DXA和多频BIA法测量身体肌肉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Bland-Altman分析及Kappa一致性检验评定两种肌肉测定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例老年CKD患者,年龄(70.7±6.1)岁,体质指数为(24.6±3.5)kg/m 2,男性41例(61.2%),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27.7±12.7)ml·min -1·1.73m -2。BIA和DXA测定各节段肌肉量及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的组内相关系数0.81~0.90。Bland-Altman分析得出BIA较DXA方法高估患者肌肉量,ASMI平均差值为(0.44±0.13)kg/m 2。此外,两种测定方法对于肌肉量减少判断呈现中度一致性(Kappa=0.47)。 结论:多频BIA和DXA两种测定方法对于进展期老年CKD患者肌肉量评估具有较良好的一致性,但多频BIA较DXA方法高估老年CKD患者肌肉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密度状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初发SLE患者的骨密度状态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初发SLE患者纳入此横断面研究,同时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腰椎及双髋关节骨密度。收集患者包括骨密度在内的临床数据。根据骨密度值将患者分组为骨密度正常组、骨密度减低组。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统计资料采用χ 2检验。 结果:共89例符合条件初发SLE患者、20名健康者纳入研究,约52.8%(47例)初发SLE患者存在骨密度减低。初发SLE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和髋关节骨密度低于健康者[(0.97±0.14)g/cm 2,(1.08±0.10)g/cm 2, t=3.548, P<0.01;(0.88±0.15)g/cm 2,(1.00±0.08)g/cm 2, t=3.878, P<0.01]。初发SLE患者骨密度减低组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低于骨密度正常组[(0.88±0.10)g/cm 2,(0.80±0.11)g/cm 2;(1.07±0.11)g/cm 2,(0.97±0.13)g/cm 2]。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骨密度减低组患者的BMI减低[(19.2±2.0)kg/m 2和(23.2±3.6)kg/m 2, t=3.678, P<0.01],病程相对更长[(45.7±7.7)周和(16.0±19.5)周, t=-3.306, P<0.01]。此外,骨密度减低组患者存在低25羟维生素D 3(25-OH-VD 3)[(9±5)nmol/L和(12±7)nmol/L, t=1.385, P>0.05],高骨代谢标志物水平(B胶原降解产物)[0.62(0.21,1.61)ng/ml和0.43(0.19,0.88)ng/ml, Z=0.624, P>0.05]等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初发SLE患者的骨密度较健康患者的低,其中约52.8%存在骨密度减低。此部分患者存在低BMI、长病程特点。与骨密度正常的初发SLE组相比,骨密度减低的初发SLE组患者的25-OH-VD 3水平呈减低趋势,其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更高,虽然目前研究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对临床有一定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少症与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多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少症与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多血管疾病(PVD)之间的关系。方法: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治疗的25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原发性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及是否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外周动脉疾病(PAD)]。检测血常规。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身体组分。肌少症的诊断标准为:男性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7.01 kg/m 2,女性为ASMI<5.42 kg/m 2。PVD定义为在至少2个主要血管(颈部血管、脑血管、冠状动脉、下肢外周动脉)区域中出现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根据上述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无PVD组(47例)和PVD组(208例)。2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VD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无PVD组相比,PV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8.33±10.05)和(58.89±10.89)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56±8.67)和(9.48±7.29)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0.2%(146/208)和42.6%(20/47)]、PAD患病率[分别为82.7%(172/208)和29.8(14/47)]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1.8%(87/208)和29.8%(14/47), P=0.1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中PAD[OR值(95%CI)为46.792(13.736~159.404)]、冠心病[OR值(95%CI)为40.537(7.320~224.488)]、原发性高血压[OR值(95%CI)为5.533(1.747~17.523)]、肌少症[OR值(95%CI)为3.230(1.069~9.758)]是PVD的危险因素(均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中肌少症为PVD血管病变部位数量的影响因素[OR值(95%CI)为7.024(1.711~28.826), P=0.007]。 结论:肌少症是糖尿病足患者PVD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治疗对四肢良性骨肿瘤缺损重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HBO)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关节骨科行植骨重建修复术的129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 n=42)采用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B组( n=40)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C组( n=47)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联合HBO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3组患者术后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数量;统计3组患者治疗后切口引流量和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行X线检查,计算3组患者良性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 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B组(72.5%)、C组(85.1%)明显高于A组(57.1%),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均明显短于和少于A组,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明显短于和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硫酸钙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A组,C组患者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术后3个月,B、C组患者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A组,C组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硫酸钙颗粒联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HBO治疗能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病灶处骨密度,促进骨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良性骨肿瘤植骨术后骨缺损的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定量指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测定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对于因年龄和疾病等因素导致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患者,前臂骨密度检测可作为常规骨密度检测的有力补充。笔者对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于嵊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3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查结果作为OP诊断"金标准",统计T2DM患者OP的发生率。将T2DM合并OP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合并OP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430例T2DM患者中,OP发生率为32.79%(141/430),男女比例0.66∶1(56/85),患者年龄以≥60岁为主;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T2DM病程、体育锻炼、T2DM血糖检测依从性、OP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糖尿病肾病占比、吸烟时间、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服用钙剂时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瘦素(LP)、空腹C肽(FC-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T2DM病程、HbA1c、T2DM血糖检测依从性、OP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糖尿病肾病、吸烟、Fins、服用钙剂时间、NLR、LP、ALP、PTH、25(OH)D( P<0.05)。 结论:OP在T2DM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加强相关干预,积极规避上述危险因素,对降低O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并探讨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且治疗时间≥3个月的18岁以上的MH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国际通用的Jamar握力器测定患者的握力,使用标准高度的座椅测量患者的椅子站立-坐下时间,评估骨骼肌强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患者的四肢骨骼肌量。比较MHD肌少症患者和无肌少症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MHD患者,男性68例(54.4%),年龄(59.4±14.9)岁,中位透析龄为51.0(23.5,101.0)个月,肌少症39例(31.2%)。与MHD无肌少症患者比较,MHD肌少症患者年龄、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使用α酮酸片的比例均更高,体重指数、血清CO 2结合力、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规律运动的比例均更低(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CO 2结合力( OR=0.717,95% CI 0.576~0.892, P=0.003)、高vWF( OR=1.037,95% CI 1.016~1.058, P<0.001)以及未规律运动( OR=0.309,95% CI 0.118~0.810, P=0.017)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MHD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高,低CO 2结合力、高vWF和未规律运动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