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蜱虫为传播媒介,专性寄生于啮齿动物、反刍动物、鹿、马以及人类。当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蜱虫吸食人类血液时,会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传播至人体内,导致无形体病。随着人类户外活动的增加,蜱虫和人类的接触机会增多,患无形体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大。无形体病确诊患者经强力霉素治疗大多可以痊愈,但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并发癫痫、肾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全面了解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致病机制,可以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因此,本综述简介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致病相关蛋白质,然后从干扰细胞骨架重塑、抑制宿主细胞凋亡、固有免疫应答失调三个方面总结了该病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与机体协同代谢酪氨酸-多巴通路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酪氨酸作为芳香族氨基酸,目前研究多涉及黑色素,涉及酪氨酸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宿主机体互作的研究报道较少.相关研究认为,酪氨酸缺乏会导致瘤胃微生物中原虫、细菌(包括瘤胃蛋白质降解菌)的生长受限,补充酪氨酸则会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并协同机体代谢,进而通过酪氨酸-多巴通路影响机体行为与健康.本文综述了酪氨酸通过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代谢进而影响机体的机制,以期为养殖生产中通过酪氨酸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进而改善反刍动物行为与健康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道合胞病毒附着糖蛋白(G)免疫优势区域氨基酸的变化对BALB/c小鼠抗体应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反刍动物和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 RSV的G糖蛋白可以充当病毒附着的配体. 尽管目前已有相关疫苗,但RSV疫苗免疫力不足,并且会发生二次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用于自然感染低龄绵羊抗体检测的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抗原筛选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MAP)10个血清反应性抗原(MAP 1138c、MAP2121c、MAP0150c、MAP0862、MAP0209c、MAP2120c、MAP0038、MAP3420c、MAP 2154c 和 MAP-2751)在自然感染低月龄绵羊体内的抗体反应,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有副结核(paratuberculosis,PTB)病史羊群中无明显PTB症状的6月龄绵羊血清和肛拭子样品,采用PTB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基于MAP F57元件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肛拭子,根据检测结果对羊只进行分组.采用PCR检测阳性肛拭子中的MAP 10个抗原基因.将抗原基因克隆至pET-28a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Ni-Sepharose纯化重组抗原.将纯化的重组抗原包被ELISA板,用于检测采集的血清,以分析所选抗原在自然感染绵羊体内的抗体反应.分析不同抗原血清抗体的检出率,以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所采样的72只绵羊被分为肛拭子阳性-抗体阳性(34只)、肛拭子阳性-抗体阴性(23只)、肛拭子阴性-抗体阴性(15只)3组.10个抗原基因均能在阳性肛拭子中检测到,且每个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经ELISA检测,MAP1138c、MAP2121c、MAP0150c、MAP0862在感染绵羊体内产生了抗体反应.在57只感染羊中,分别有30、34、24和31只检测到针对MAP1 138c、MAP2121c、MAP0150c和MAP0862的抗体.在肛拭子阳性-抗体阳性组中,抗MAP1138c的抗体检出率(76.47%)最高;在肛拭子阳性-抗体阴性组中,抗MAP2121和MAP0862的抗体检出率(52.17%和47.83%)高于其他2种蛋白.在72份血清样品的检测中,包被MAP2121c和MAP0862的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超过91%.结论 MAP1 138c、MAP2121c和MAP0862可能是诱导自然感染低龄绵羊产生MAP抗体反应的显性生物标志物,MAP2121c和MAP0862可弥补商品化ELISA试剂盒在PTB早期诊断上敏感性不足的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养分、纤维结构和硫苷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采用物理(膨化)和微生物(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油菜秸秆,并分析发酵后的营养物质含量、纤维结构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旨在提高油菜秸秆作为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饲用价值.[方法]试验设计 6 个组,分别为:油菜秸秆(M组,即对照组)、对照加黑曲霉(MA组)、对照加枯草芽孢杆菌(MB组)、对照膨化(PM组)、对照膨化加黑曲霉(PMA组)、对照膨化加枯草芽孢杆菌(PMB组).[结果]与M组(2.60%)相比,其他各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 3.16%(MA组)、3.24%(MB组)、3.31%(PM组)、4.02%(PMA组)、3.73%(PMB组);与M组(83.4%)相比,其他各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 81.6%(MA组)、80.3%(MB组)、80.4%(PM组)、77.3%(PMA组)、78.3%(PMB组).MA组的结晶度(27.0%vs 25.3%)和比表面积(1.22 m2/g vs 1.19 m2/g)显著高于M组(P<0.05),氢键作用力减弱,聚合度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M组(0.49 μmol/g)相比,其他各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降低(P<0.05),PMA组(0.24 μmol/g)和PMB组(0.22 μmol/g)样品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通过物理和微生物处理油菜秸秆能通过破坏纤维结构降低NDF水平,并减少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从而改善其在反刍动物上的饲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瘤胃源粪臭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步分类;应用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通过HPLC技术测定粪臭素降解曲线.[结果]从绵羊瘤胃液中分离出 25 株粪臭素降解菌,经菌落形态鉴定选出 11 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研究.物种鉴定结果显示,MSML2 和MSML6 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SML4、MSML5、MSML7 和MSML10 属于阿氏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aryabhattai),MSML3 和MSML11 属于污染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MSML1、MSML8 和MSML9 属于成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其中,MSML5 生长速度最快,在约 12 h后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菌体浓度最高;MSML3 和MSML8 在前 16 h生长缓慢,32 h后进入稳定期.在粪臭素降解方面,MSML2 粪臭素降解效率最高,48 h内的降解率达到 23.03%,其次是MSML7、MSML8 和MSML10,降解率均超过 20%.[结论]成功从绵羊瘤胃中分离获得 25 株粪臭素降解菌,涉及 4 个物种,首次报道了具备粪臭素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阿氏普里斯特氏菌和成都假单胞菌,为直接饲喂反刍动物的菌剂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菌株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泌乳期、干奶期的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粪便菌群组成及纤维素降解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泌乳期、干奶期反刍动物粪便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和菌群变化.方法 采集娟姗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期、干奶期的粪便,通过滤纸崩解实验分析牛粪纤维素降解能力,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观察泌乳期和干奶期牛粪在滤纸崩解实验前后粪便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 滤纸崩解实验发现,娟姗牛泌乳期和干奶期粪便菌群纤维素降解能力无显著差异,而荷斯坦牛干奶期粪便菌群纤维素降解能力显著强于泌乳期.二代测序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在干奶期时粪便菌群alpha多样性低于泌乳期,而滤纸崩解后2种牛的粪便菌群alpha多样性均显著升高,且荷斯坦牛干奶期粪便菌群的alpha多样性高于泌乳期;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同种牛在泌乳期和干奶期粪便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滤纸崩解前2种牛泌乳期和干奶期粪便菌群均以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但在滤纸崩解后泌乳期和干奶期粪便菌群均以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滤纸崩解后,2种牛泌乳期和干奶期粪便菌群属水平组成相似,均以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UCG-010为优势菌属,且粪便菌群结构趋同.结论 干奶期荷斯坦牛粪便的纤维素分解效果显著.在反刍动物粪便样本中进行纤维素降解功能菌分离筛选时,应于动物干奶期进行自然样本的集中采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瘤胃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反刍动物瘤胃是自然界中最有效的纤维素降解系统,其纤维素降解能力主要源于寄居于其中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真菌和原虫.其中,瘤胃纤维素降解细菌因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以及代谢途径丰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瘤胃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种类,分析了瘤胃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特性;阐述了瘤胃纤维素降解细菌通过纤维小体对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以及瘤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简述宏组学技术在开发新纤维素降解菌和新纤维素酶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降解细菌的降解机理,开发新的纤维素菌种和酶资源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不同能量代谢率的山羊瘤胃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能量代谢率是衡量饲粮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反刍动物对不同营养物质所含能量的消化代谢率,有助于提高反刍动物对能量的利用效率.[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能量代谢率的山羊瘤胃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方法]以19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和呼吸测热试验筛选出高能量代谢率表型组(HEU)和低能量代谢率表型组(LEU)山羊各5只.分别采集HEU、LE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拟杆菌门(44.20%±9.39%)、厚壁菌门(16.40%±5.44%)和变形菌门(11.30%土7.42%)在两组山羊瘤胃微生物中均为优势菌门,其中厚壁菌门是两组中共享的优势菌门.LEU组(6.71%±2.47%)中芽孢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EU组(P<0.05).两组相对丰度最高的目均为乳酸杆菌目,LEU组(4.98%±1.88%)乳酸杆菌目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EU组(P<0.05).在科水平,有7个科的相对丰度在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拟杆菌科在两组中均为相对丰度最高的科,LEU组(3.64%±1.32%)拟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EU组(P<0.05).在属水平,有9个属的相对丰度在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HEU组(0.61%±0.36%)仅有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EU组(0.16%±0.07%),其他8个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LEU组(P<0.05).其中瘤胃球菌属在HEU组(2.53%±0.62%)和LEU组(4.19%±1.43%)中均为相对丰度最高的属.[结论]不同能量代谢率的山羊瘤胃微生物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饮食与环境温室气体排放和人类健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类饮食模式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加剧了气候变化,还导致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动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的温室气体排放(GHGE)量高,其中反刍动物肉类(牛肉和羊肉)温室气体排放量更高.西方饮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相对于传统的杂食性饮食,素食、地中海饮食、鱼素者饮食中,Ⅱ型糖尿病和癌症的患病率分别下降16%~41%和7%~13%,冠心病相对死亡率下降20%~26%,全因总死亡率下降0%~ 18%.与当前饮食相比,健康饮食的平均GHGE下降15%;可持续饮食下降27%.因此,只注重健康饮食并不会大幅度降低饮食所致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这需要基于减少环境影响来制定新的饮食指南.减少肉类消费是应对发达国家和处于消费正在迅速扩大的转型期国家(如中国)气候变化的有效战略.但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对肉类需求日益增加,此外,限制性和单调的植物性饮食亦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进而影响健康,这些将挑战《巴黎协议》提出的将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限定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