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针速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微针速刺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抽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微针速刺及TMS联合治疗,每周治疗2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情况。结果:有1例患儿(占0.94%)经3次治疗后因无法耐受针刺疼痛而中途退出,余105例患儿(占99.06%)均顺利完成1个疗程治疗(共计治疗10次)。研究期间有1例患儿(占0.94%)在首次TMS治疗时出现短暂轻微头晕,经休息后自行恢复,余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患儿运动性抽动评分[(5.5±3.9)分]、发声性抽动评分[(1.9±2.9)分]、功能性损害评分[(3.8±5.1)分]及YGTSS总分[(11.4±8.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微针速刺联合TMS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抽动障碍病情,同时还具有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抽动障碍实验动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抽动障碍是儿童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不自主的运动或发声抽动,可伴多种共患病,可能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交活动等。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的探索以及药物的开发,常常需要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相关研究。目前存在多种抽动障碍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诱发性及自发性动物模型,如神经递质异常、免疫功能紊乱构建的诱发性动物模型以及基因工程构建的自发性动物模型,尚无一种动物模型能够完全符合抽动障碍的表现。现对抽动障碍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抽动障碍的病理机制探索及药物的开发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包括Tourette综合征在内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约半数以上TD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T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障碍所致的多种神经递质水平异常相关;且神经递质紊乱与ADHD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但现在关于TD共患ADHD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甚至某些神经递质在两种疾病之中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该文综述近年来儿童TD共患ADHD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立哌唑与硫必利对抽动障碍患儿的有效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及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8例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治的抽动障碍患儿分为阿立哌唑组及硫必利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硫必利组患儿接受盐酸硫必利片治疗,阿立哌唑组患儿接受阿立哌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耶鲁综合抽动症严重度量表(YGTSS)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阿立哌唑组患者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功能损害评分及YGTSS总分均低于硫必利组患者及治疗前( P<0.01);阿立哌唑组患儿SAS及SDS量表得分均低于硫必利组患儿及治疗前( P<0.01);阿立哌唑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硫必利组患儿( P<0.05);阿立哌唑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硫必利组患儿( P<0.05)。 结论:阿立哌唑与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二者相比,阿立哌唑具有更佳的效果,同时阿立哌唑能够有效减少患儿不良情绪的产生,且药物安全性更加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抽动障碍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是抽动障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个体化地把握其应用指征,药物的选择亦需要权衡获益与风险。现对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行概述和评价,旨在获取相关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当前最佳证据,以提高临床用药决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抽动障碍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多发病于2岁至15岁的儿童,以快速、不自主、非节律性、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TD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与各种精神病理或行为共病有关,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T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免疫、遗传、神经生化及环境等因素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与TD发病有关的因素。近年来有关TD与遗传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至今对TD的致病基因尚无明确结论,该文对目前发现的与TD相关的致病候选基因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抽动障碍与过敏性疾病的共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以快速、不自主、非节律性、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TD和过敏性疾病均与机体免疫失衡相关,症状涉及不同部位或器官,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TD和过敏性疾病之间明显相关,但二者的关联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主要涉及神经-免疫交叉障碍方面。该文综述TD和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以期加强对于二者共病的认知,为TD的病因学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幼儿癫痫脑电图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幼儿癫痫脑电图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幼儿癫痫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图监测系统统计癫痫样放电的放电指数和放电侧别.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估知觉推理指数(PRI)、工作记忆指数(WMI)、言语理解指数(VCI)、加工速度指数(PSI)及总智商(FSIQ).听觉反应测试经计算机系统计算取得视觉反应控制商数(VRCQ)、综合注意力商数(FAQ)、听觉反应控制商数(ARCQ)、听觉注意力商数(AAQ)、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及视觉注意力商数(VAQ).结果 所有癫痫患儿发病年龄以7~10岁居多,临床症状表现以局灶性发作、肢体抽动为主,发作时间以凌晨/刚入睡为主,发作持续时间以1~5min居多,体温基本处于>38.5℃,发作次数>1d的较多.单侧放电时,与放电指数<50%相比,≥50%的P300潜伏期加长、波幅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放电时,与放电指数<50%相比,≥50%的P300潜伏期加长、波幅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放电指数<50%时,与单侧相比,双侧P300潜伏期加长、波幅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放电指数≥50%时,与单侧相比,双侧P300潜伏期加长、波幅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侧放电时,与放电指数<50%相比,≥50%的VCI、PRI、WMI、FSIQ、ARCQ、VRCQ、FRCQ、AAQ、VAQ及FAQ等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放电时,与放电指数<50%比较,≥50%时以上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放电指数<50%时,与单侧相比,双侧时以上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放电指数≥50%时,与单侧相比,双侧时以上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51例放电指数<50%患儿中,伴随局灶性泛化38例(74.51%),局灶性发作29例(56.86%),肢体抽动42例(82.35%),面肌抽动10例(19.61%),流涎19例(37.25%),喉部发声12例(23.53%),眼睛斜视12例(23.53%).而在54例放电指数≥50%的患儿中,局灶性泛化13例(24.07%),局灶性发作48例(88.89%),肢体抽动46例(85.19%),面肌抽动19例(35.19%),流涎30例(55.56%),喉部发声26例(48.15%),眼睛斜视20例(37.04%).结论 幼儿癫痫在发病时通过脑电图进行有效检测可在临床中为患儿的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菌群情况与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患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与其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5月-2023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7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32例.采集所有患儿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Qiime软件进行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Chao1 指数、observed species(Sobs)指数、Shannon 指数、Simpson 指数];测定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估两组儿童神经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儿肠道菌群与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YGTSS评分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总分更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α多样性更低(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CD4+、CD8+和CD4+/CD8+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CD4+和CD4+/CD8+更低,CD8+更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5-HT和DA更高,GABA、NE、神经功能评分更低(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Chao1、Sobs、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5-HT、DA呈负相关(P<0.05),与CD4+、GABA、NE和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肠道菌群与抽动症患儿的神经递质、神经功能和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Tourette综合征共病强迫性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周前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类以突然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常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复杂而严重.超过80%的TS患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给患者造成明显的痛苦和损害,是抽动障碍最严重的亚型[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