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OMPI)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针对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OMPI预防和管理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由4名经过系统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证据总结3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3篇,临床实践3篇,从风险评估、口腔黏膜评估、口腔护理、气管插管管理、营养支持、组织培训6个方面总结出2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遴选汇总了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OMPI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预防和管理神经重症气管插管患者OMPI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OMP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4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OMPI分为发生组( n=286)和未发生组( n=354)。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OMPI的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创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通过Bootstrap重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64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中286例患者发生了OMPI。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高、改良Beck口腔评分≥11分、使用镇静药物、俯卧位通气、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氧合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气管导管固定频次为1次/24 h是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OMPI的危险因素( 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ICU气管插管患者OMPI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ICU气管插管患者OMPI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8,95%置信区间:0.897~0.938)和校准度(χ 2值为4.647, P=0.795)良好;当阈值概率处于0~1时,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临床效用较好。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气管插管患者OMPI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性能,可作为筛查高风险患者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并总结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及相关协会网站中有关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文献.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临床情景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推荐实践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2篇、团体标准1篇、证据总结2篇.最终从评估、器械设备的选择、预防措施、多学科团队、培训教育5个方面形成25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依据临床实际情景采纳证据,降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新型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外科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12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固定装置组(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和新型固定装置组(2022年4月-202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每日固定气管插管次数、固定气管插管耗时、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 新型固定装置组在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每日固定气管插管次数、固定气管插管耗时及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情况(患者口腔黏膜无损伤、红肿及破溃发生率)与常规固定装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口腔黏膜出血及溃疡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气管插管固定装置提高了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效果,降低了护士每日固定插管次数和更换气管插管耗时,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患者口腔黏膜红肿及破溃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对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愈合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研究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用于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6月一2023年9月行正颌外科术后发生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盐酸金霉素眼膏组(30例)、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30例)和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组(简称联合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张口度、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用药第5天,3组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张口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大(P<0.05).用药第5天,3组VAS评分和张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21,P=0.001;F=8.569,P<0.001),其中与金霉素眼膏和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相比,联合组的VAS评分最低、张口度最大(P<0.05).3组用药前后VAS评分和张口度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292,P<0.001;F=6.720,P=0.002),且联合组的差值均为最大.3组愈合时间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0,P<0.001;x2=8.940,P=0.011),其中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最短、满意度最高(P<0.05).结论: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可促进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增大张口度,缩短愈合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护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包括普通皮肤压力性损伤和黏膜压力性损伤.目前临床上仅重视皮肤压力性损伤,而对黏膜压力性损伤关注较少.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许多口腔癌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最常见的是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等.目前针对口腔癌一线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特别是高龄口腔癌症患者,传统治疗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针对癌前病变常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患者精神压力大.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微创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体表和空腔脏器表面肿瘤的非手术治疗.它具有抗瘤谱广、靶向特异性高、对正常细胞器官损伤小、全身毒副作用低、可以重复治疗等特点.在癌症复发或高龄癌症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PDT为口腔黏膜病变(特别浅表病变和早期病变)提供了手术或放疗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本文将从PDT治疗口腔黏膜肿瘤、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等疾病的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口腔黏膜是与外界相通的口腔表面衬覆的组织,其不仅承担着在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切力、牵拉力和摩擦力,还抵抗外界的机械刺激和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等是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口腔黏膜的异常.本综述主要揭示酒精、烟草、槟榔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机制,为口腔黏膜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特征及护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综述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现状、分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临床实践及进一步研究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ICU患者黏膜压力性损伤在不同部位的发生现状、特征与护理.结果 黏膜压力性损伤在ICU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多关注于口腔和鼻部,对消化道、气道及尿道关注有限.黏膜压力性损伤在不同的ICU人群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预防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结论 ICU患者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不容忽视,而对其的临床关注和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亟需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各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监测方案,开发科学的分级系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集束化的预防策略等,从而降低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消化道内镜手术患者口咽部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内镜手术患者口咽部损伤原因,并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上消化道内镜下3-4级手术治疗的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镜和退镜时均对口咽部黏膜进行拍照留图和视频录像.根据有无口咽部损伤分为损伤组及无损伤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口咽部损伤的因素.结果 发现最终有11名患者口咽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约占比2.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糖尿病、术中药物使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1 mL)与患者的口咽部损伤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药物使用(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1 mL)是影响口咽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OR=3.412,95CI%=2.411~4.736,P=0.007).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患者肌肉注射山莨菪碱或术中发现口腔黏膜干涩,内镜进出有明显的阻力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口咽部尤其软腭部位有无损伤,进一步预防和减轻上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患者的口咽部黏膜压力性损伤值得继续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