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生血管是多种眼底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抗VEGF药物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一线用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要长期给药才能维持有效浓度等缺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风险,降低了依从性,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眼内药物递送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逐渐释放药物的原理,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抗VEGF药物,显著减少患者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仍不成熟,多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根据设计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微型泵-眼外储存给药系统、可生物降解植入物和不可生物降解植入物3大类,每种类型均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就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腔内技术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作为腔内技术的一种选择受到关注。近10年,有或无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表现出良好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受试者病变相对简单。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有效性欠佳。铁合金和锌合金可降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可观的结果;具有药物涂层的铁合金支架在膝下狭窄动脉的成功植入,标志着铁合金可降解支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既往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试验数据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显示,有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和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结膜下植入物注射装置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设计一种结膜下膜片注射植入装置并进行动物实验测试其性能。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种结膜下植入物注射装置,并在兔左眼利用该注射装置将可降解明胶膜片注射植入(作为试验组),右眼作为对照组仅重复穿刺、进针动作,不植入膜片,分别于植入后0、1、2、3 d各取2只兔子,处死后摘除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设计的注射装置的针头弧度曲率半径为18 mm,内径截面为1.96 mm×0.38 mm。利用此装置注射明胶膜片如兔眼结膜下注射后兔眼未见出血,膜片未见移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伤口愈合程度相近,未见明显区别。结论::该注射装置操作简便省时,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植入手术创伤,为新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辅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噬菌体治疗在骨科植入物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植入材料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多,其中以感染为最为严重。采取手术取出感染植入物并延长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已被视为根除感染的有效策略。然而,由于抗菌药物耐药和生物膜的存在,感染难以控制或复发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噬菌体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致病菌,还具备降解生物膜的能力。联合使用噬菌体和抗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处理植入物相关感染的有效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可吸收泪道栓及其在干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泪道栓是一种小型泪道植入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干眼的主要方式。泪道栓的使用可以使自然泪液保留在眼表,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干眼问题具有很好的疗效。泪道栓的插头结构可以机械地阻挡泪管,从而发挥保留泪液的作用,同时泪道栓材料必须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达到治疗的同时不会引起小管炎或其他并发症。故而选取合适的泪道栓材料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泪道栓材料一般需要具备生物相容性好、安全、舒适等特点。目前,常见的泪道栓材料主要分为可吸收泪道栓和不可吸收泪道栓,相比于不可吸收泪道栓,可吸收泪道栓往往生物相容性好、安全、可降解。本文将对目前研究中部分可吸收泪道栓材料的使用及其在干眼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科镁基植入物表面涂层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镁及镁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这使其在骨科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但镁及镁合金过快的降解速度无法匹配骨骼自身愈合速度,并可能对周围细胞定植生长与分化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植入物早期松动,从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解决镁植入物腐蚀速率不可控问题方面,表面涂层改性是一种可行且极具应用前景的抗腐蚀方案。表面涂层改性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植入物表面骨诱导能力(如以磷酸盐陶瓷为基础的仿生涂层)或改善抗腐蚀性能(如耐磨损耐腐蚀的微弧氧化涂层、具有自修复潜力的植酸涂层)来优化骨-植入物界面的整合。在调控镁植入物降解速率的同时,还可通过复合成分改性实现促骨整合、药物传递、光热治疗等多功能应用。通过列举骨科镁植入物表面不同的涂层改性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各种制备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对其复合改性方案进行探讨,可为制备满足骨科临床应用需求的多功能镁植入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可降解镁基材料用于胃肠道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既往动物实验结果探讨可降解镁基金属用于胃肠道吻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可降解金属用于胃肠道吻合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07月,根据内容筛选出所有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共纳入七项研究,其中四项为对照研究。由于各项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无法进行荟萃分析。根据分别描述了体外及动物体内降解的三项研究结果,体内降解过程明显慢于体外降解。各项研究中动物重要脏器功能均未受严重影响,四项进行消化道吻合的研究中实验动物吻合口均愈合良好。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镁基材料可能会减轻吻合口周围炎性反应。结论:镁基合金吻合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希望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领域的可降解植入物,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微弧氧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探讨超声微弧氧化(MAO)、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8 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6 只.多孔镁柱形材料用超声MAO和PLGA溶液浸泡后得到新型多孔镁材料.将新型多孔镁材料(Mg-MAO-PLGA组)、传统MAO多孔镁柱(Mg-MAO组)分别植入大兔颌骨骨缺损区域,同时设置大兔颌骨骨缺损自愈组(对照组).在第2、4、8 周后取材,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免疫组化分析不同材料植入后的材料变化及骨缺损区域愈合变化情况.结果 Mg-MAO组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管阵列结构,而Mg-MAO-PLGA组孔隙结构被涂层遮盖.手术后,锥形束CT显示植入物位置良好.Mg-MAO-PLGA组植入物界面清晰连续且边界区域面积比Mg-MAO组小.Mg-MAO-PLGA组边界区域的Ca、P信号强于同时间点的Mg-MAO组,即新骨生成更为活跃.Mg-MAO-PLGA组新生骨组织密度高,且BMP-2阳性表达率高于Mg-MAO组和对照组.结论 经过超声MAO和PLGA复合涂层处理的多孔镁材料可以有效减缓生物体内的反应速率,且有助于骨缺损区域新骨生成.本材料在促进骨缺损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骨缺损愈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增材制造个性化植入物技术发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与未来医疗行业精准化和定制化的发展方向相契合,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3D打印医疗器械的研究和产业化主要分为不可降解植入物和可降解植入物,逐渐形成了金属3D打印骨植入物、聚醚醚酮骨植入物和可降解植入物等主要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领域.该文列举近年来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述个性化植入物的增材制造技术和应用,从技术、应用和监管角度分析不同植入物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可降解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
下肢动脉疾病(LEAD)指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据估算,全世界2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37亿例罹患LEAD,我国的LEAD患者约有4 530万例,疾病负担重.腔内血运重建为缓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LEAD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受限于内膜增生等支架植入后反应,腔内血运重建术后的中远期初级通畅率仍逊于开放手术,且再干预率更高.作为血管腔内永久性金属支架植入的新型替代治疗方案,可降解支架(BRS)指由聚合物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可在体内被逐步分解、吸收并降解,降解产物可被完全排出人体的支架.BRS植入后可为狭窄段血管提供临时管壁支撑,理想状态下可在血管重塑后完全降解,恢复生理性血管反应性和内皮功能.有望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等远期并发症,进一步提升LEAD腔内血运重建疗效.目前,REMEDY、ABSORB、AMS等BRS已被用于LEAD治疗.其中,REMEDY支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欠佳,其治疗狭窄性病变的效果与内膜切除和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相比并无明显优势.ABSOR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术后1年通畅率高,靶病变再干预率较低.与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AMS支架植入后6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显著更低,无法达到有效性评价指标.此外,目前尚无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说明LEAD患者BRS植入后应如何开展抗血栓治疗.未来,应开发具备更佳材料性能、更优结构设计的新一代BRS,并将其与各类LEAD腔内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提升LEAD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