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重塑节肢动物媒介和城市害虫的治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尽管节肢动物类(主要指昆虫纲和蛛形纲)病媒和害虫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仍造成巨大威胁,且这种情形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常规杀虫剂滥用以及抗药性的发展变得更加严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常规杀虫剂在历史上对保护人类和动物免于病媒生物和其他城市害虫的侵害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杀虫剂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节肢动物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的研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传统杀虫剂因具有易获得和见效快等优点已被使用者和公众广泛接受,软性杀虫剂的研发经历曲折.然而,基于昆虫激素类似物、模拟物或者激动剂以及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软性杀虫剂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软性杀虫剂中发展和使用最成功的案例是保幼激素类似物(比如烯虫酯、烯虫乙酯和烯虫炔酯),已经应用于多种病媒生物和环境害虫的治理.最近,S-烯虫酸叔丁酯的诞生又带来了新的成功机遇.保幼激素模拟物吡丙醚和苯氧威因在病媒生物和其他害虫治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较好的研究和开发.保幼肽因其生物活性和作为多肽可以预期的环境安全性,近年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对靶标生物具有更宽的敏感窗口期,研发潜力巨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因其作用方式独特和杀虫谱广而备受重视.总之,不管软性杀虫剂单独使用,还是与传统杀虫剂联合使用,在不久的未来都将在病媒生物及其他城市害虫的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吡丙醚作为保幼激素模拟物用于蚊虫控制的优势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随着新的媒介种类的出现和现存种类的种群增长,蚊虫及其传播疾病仍然是人类主要的公共卫生危害之一.由于缺乏疫苗以及有效的药物治疗,防控蚊媒病唯一可持续的关键措施是蚊虫控制.相较于控制成蚊,使用灭幼剂控制蚊虫孳生地更为有效可行.但目前可用的灭幼剂为数不多.这些可用的灭幼剂主要包括微生物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其他选项(比如植物源杀虫剂).在昆虫生长调节剂领域,保幼激素模拟物在研发和使用领域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吡丙醚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日本住友化学首次合成,其潜在杀虫作用和安全性已在很多有害节肢动物的控制上得到充分认可.本次述评介绍了吡丙醚的一般信息,并重点强调其以下优势:独特的模拟天然保幼激素活性的作用机理,广泛的靶生物谱,与其他所有已知的或者潜在的灭幼剂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很低的抗性风险,不易产生交叉抗性,而且对覆蚊亚属有很高的杀灭活性.由于吡丙醚能影响成蚊生殖和寿命而越来越多地被尝试用于饵剂,绿篱喷洒以及蚊帐处理来杀灭成蚊.吡丙醚和其代谢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潜在影响,值得进一步评估.无论是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吡丙醚在蚊虫控制上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022-2023年长沙市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 2022-2023 年长沙市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况,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的依据.方法 幼虫:采用浸渍法,其中对吡丙醚抗药性试验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抗药性测定方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结果 2022 年长沙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表现为抗药性,24 h 死亡率分别为 79.63%、76.64%;对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为可能抗药性,24 h 死亡率分别为88.24%、91.96%;对杀螟硫磷、残杀威表现为敏感,24 h死亡率分别为 98.26%及 98.45%.白纹伊蚊幼蚊对吡丙醚表现为高抗,对双硫磷及残杀威表现为低抗,抗药性倍数分别为 51.89、7.69 和 9.12.2023 年长沙市致倦库蚊成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及马拉硫磷表现为抗药性,死亡率分别为 0.00%、0.97%、0.93%、21.30%.对残杀威为可能抗药性,死亡率为 96.32%.致倦库蚊幼蚊对溴氰菊酯表现为高抗,抗药性倍数为 54.62,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中抗,抗药性倍数为 17.63,对敌敌畏表现为低抗,抗药性倍数为 9.32.结论 长沙市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蚊虫防治中应根据抗药性情况制定科学的用药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21-2022年石家庄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氯菊酯、溴氰菊酯、杀螟硫磷、双硫磷、吡丙醚对石家庄市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值分别是 0.016 36、0.003 39、0.033 38、0.005 04、4.85×10-5mg/L,该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杀螟硫磷敏感,对其他 4 种杀虫剂呈低抗.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对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为可能抗性,对噁虫威敏感.结论 石家庄市白纹伊蚊对常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科学使用杀虫剂,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S)-2-(Boc-氨基)-3-[(S)-2-氧代-3-吡咯烷基]丙酸甲酯单晶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培养(S)-2-(Boc-氨基)-3-[(S)-2-氧代-3-吡咯烷基]丙酸甲酯单晶,并进行晶型表征和立体结构确证.方法 用醋酸乙酯-甲基叔丁基醚(1∶1)体系培养单晶,并采用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制备得到无色块状晶体;样品熔点约为 114℃;该晶胞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分子式为C13H22N2O5,相对分子质量为 286.33,晶体密度为 1.152 mg/mm3,绝对构型为S,S构型.结论 确定了(S)-2-(Boc-氨基)-3-[(S)-2-氧代-3-吡咯烷基]丙酸甲酯的立体构型,培养的晶体为非水合物和溶剂化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丰城鸡血藤化学成分分离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丰城鸡血藤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复硅胶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RP-HPLC制备柱等技术对丰城鸡血藤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依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最终从丰城鸡血藤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分离出15个化合物,包括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lyoniresinol-3α-O-D-glucopyranoside(1);2个三萜类化合物,taraxeron(2),epilupeol(3);12个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4),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0-β-D-吡喃葡萄糖(5),圆荚草双糖苷(6),8-methylretusin-7-O-β-D-glucopyranoside(7),阿夫罗摩辛-7-O-β-D-吡喃葡糖苷(8),β-galactosyl l-6β-galactosyl formononetin (9),retusin 8-methyl ether(10),7-hydroxy-4',6-dimethoxyisoflavone(11),4'-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2),biochanin A-7-O-β-D-glucoside(13),澳白檀苷(14),6-methoxyisoformononetin(15).结论:其中8个化合物1,2,3,4,7,9,10,15首次在本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丰城鸡血藤综合开发及天然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化学依据和物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月份黔产辣蓼水提物的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采收于5月、8月及11月贵州产辣蓼水提物的成分差异.方法:以辣蓼水提物收率为指标,以料液比(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计算不同考察因素下辣蓼水提物的收率,并比较K值和极差(R)值,以确定辣蓼水提物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采集于5、8、11月的贵州辣蓼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次数3次,采集于3个不同月份的辣蓼中共鉴定出115种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酯类、烷类、酮类、酸类、萜类和醛类等化合物;采集于5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4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七氟丁酸二十六烷基酯(27.48%)、三十四烷(16.28%)、二十八烷基戊基醚(1 1.78%)和棕榈酸(4.74%);采集于8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3,3 ',4,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11.84%)、(S)-2,3-二氢-5-羟基-7-甲氧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9.55%)、三十四烷(7.70%)和三氟乙酸二十八烷基酯(7.50%);采集于11月份的辣蓼中检测出56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E)-4-(3-羟基丙-1-烯-1-基)-2-甲氧基苯酚(9.32%)、2,3-二氢-苯并呋喃(7.31%)、反式对香豆酸(7.22%)和3,3',4,4'-四甲氧基二苯乙烯(6.94%);3个月份采集的辣蓼中共有的化学成分11种.结论:不同季节采集的辣蓼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硬脂酸和棕榈酸可作为辣蓼脂肪酸类的指纹图谱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六种常见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力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和本地近缘优势种花蓟马的毒力作用,在室内采用菜豆浸渍饲喂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云南昆明地区两种蓟马2龄若虫、雌虫及雄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以6%乙基多杀菌素的最低,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LC50值分别为:0.611、0.333 mg/L和1.731、1.202 mg/L;LC50值以10%吡丙醚最高,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LC50值分别为1238.005、845.819 mg/L和9037.110、4766.376 mg/L.6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各虫态的毒力作用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吡丙醚,且所有供试杀虫剂对西花蓟马LC50均大于花蓟马,对雌虫LC50大于雄虫.说明了蓟马雌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低于雄虫,且生物源杀虫剂的室内杀虫效果强于化学杀虫剂,是西花蓟马防治中优先选择的杀虫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3种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表现为极高风险性,多杀菌素为高风险性,在田间放蜂期应避免喷洒上述杀虫剂.供试的10种杀菌剂和6种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风险普遍低于杀虫剂.其中,仅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松毛虫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杀菌剂乙嘧酚磺酸酯、氰霜唑、百菌清和除草剂氟唑磺隆、五氟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具有中等风险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氟啶胺、粉唑醇和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高效氟吡甲禾灵、甲基二磺隆具有低风险性,但在生产应用中仍需谨慎操作,以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并保护生态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蚊幼的实验室药效测试方法测定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 经吡丙醚颗粒剂处理的试验组幼虫死亡率为59.68%,显著高于对照组(2.70%),尽管试验组化蛹率40.32%(对照组化蛹率为97.30%),但试验组羽化率为0,而对照组93.68%试虫正常羽化.结论 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具有显著的羽化抑制效果,可用于现实防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