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马曲坦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舒马曲坦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舒马曲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左乙拉西坦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头痛症状及血浆5-HT含量变化,止痛前布洛芬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12周末头痛发作频次、头痛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8、12周末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5-H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布洛芬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马曲坦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且使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表现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PSE)患者脑电图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PS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痫样放电数与累及的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痫样放电数与累及的导联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NSE、MMP-9、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NSE、MMP-9、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失眠等一般副作用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影响治疗进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能显著改善PSE患者的脑电图放电情况,降低血NSE、MMP-9、TNF-α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治疗脑梗死类药物结构拓扑指数与脑梗死面积关联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实验用不同分子连接性指数的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对其拓扑指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寻不同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药物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13组,每组6只,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次日按照药物t1/2,连续给药5次,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麻醉后进行大鼠取脑切片,对脑梗死面积进行计算.采用非线性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药物组平均脑梗死面积为21.22%,模型对照组为37.23%,缩小面积与模空面积比值为42.99%,其中吡拉西坦组脑缺血面积减少的百分比达到88.11%,较其他常见药物相比,差异显著,由非线性回归分析得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药物对治疗脑梗死不同程度有效,分子连接性指数对于药物的疗效有显著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治疗热惊厥患儿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治疗热惊厥患儿疗效及对血清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生长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热惊厥患儿(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组(采用地西泮治疗)和B组(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治疗),各50例.比较不同组别血清EZH2、NSE、S100β、BDNF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EZH2、NSE、S100β、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药物起效时间、惊厥停止时间分别为(21.60±3.95)min、(24.51±4.06)min,B组分别为(17.53±3.04)min、(20.48±3.77)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患儿血清EZH2、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6%(48/50),高于A组患儿的92%(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0.05).[结论]热惊厥患儿血清EZH2、NSE、S100β、BDNF水平明显高于较健康儿童,左乙拉西坦联合地西泮治疗热惊厥患儿效果优于单用地西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