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为防范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提供指引.方法 以循证护理方法学构建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医脉通(指南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34篇研究,总结了 23条最佳证据,包括肠内营养中断定义、肠内营养启动时机、肠内营养评估与监测、肠内营养中断原因、肠内营养中断时机、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中断策略、培训与教育7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制定临床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高风险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外伤后4~5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A组(n=100),外伤后6~7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B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抗凝后脑出血增加、神经功能恶化、再次手术、VTE、其他部位出血、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风险脑外伤患者脑出血增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脑出血增加(10.0%vs.3.2%)、再次手术(8.0%vs.1.6%)、神经功能恶化(9.0%vs.2.4%)及病死率(14.0%vs.5.6%)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d:16.0(13.0,19.8)vs.12.0(11.0,15.8),P<0.05],两组VTE及其他部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组比较,A组脑出血风险增加(OR=4.715,95%CI 1.316~16.899,P<0.05),死亡风险增加(OR=3.101,95%CI 1.124~8.551,P<0.05).结论 高风险脑外伤患者伤后6~7 d启动抗凝VTE发生率低,预后更优,可作为临床抗凝启动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如何评价ALT水平与疾病进展及治疗时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是反映肝脏损伤的敏感且重要的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ALT水平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启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标。ALT的正常参考范围源于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及地区或不同实验室间有所差别;而ALT的临床决策阈值则需要肝脏病专家结合疾病自然史及预后,通过大样本临床研究确立,以便用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启动治疗和评价治疗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在发病后启动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实用"1-2-3-4 d"规则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业已证实,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或缺血性卒中发病后早期开始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 DOAC)进行抗凝治疗能够降低转归不良风险。对于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现有的指南根据卒中严重程度提出了"1-3-6-12 d规则";具体而言,TIA以及轻度、中度和重度卒中患者分别在发病后1、3、6和12 d启动抗凝治疗。不过,该规则建议的启动时间可能晚于临床实践。因此,日本吹田国家心脑血管中心的Kimura等根据卒中严重程度探讨了更实用的最佳DOAC启动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其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既往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文章就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及途径对急性卒中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解读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 (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于近期发布,该指南对截止至2019年7月的证据进行了汇总,包括"筛查与早期治疗""感染""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其他支持治疗"和"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6个部分内容,共计93个条目和99条推荐意见。与2016版指南相比,尽管2021版指南总的推荐意见数量与之相近(2016版为96条推荐意见),但新指南中"强推荐(推荐)"数量显著下降,"弱推荐(建议)"数量显著上升,且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质量的等级明显下调。2021版指南对感染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的推荐意见进行了显著的精简,而变化最大的是"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为患者及其家人确定康复与出院随访计划以及照护目标提供帮助。2021版指南并未对诸如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mNGS)、膈肌保护通气、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启动时机、早期活动、内毒素吸附、氨甲环酸、电子医疗与远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疗法和新手段进行评价。总之,2021版指南倾向于保守和简化,但推荐意见的优化和逻辑性均有不足,未来可能会引起较多争议,并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指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理想的空腹血糖控制,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空腹血糖作为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整体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以及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础胰岛素是控制空腹血糖的重要手段,优化基础胰岛素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达标,从而实现远期获益。但目前临床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存在启动时机较晚、剂量调整不及时等问题,使得空腹血糖达标率较低。为了实现最佳空腹血糖治疗,笔者将详细阐述个体化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基础胰岛素的联合用药等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CRRT的SA-AKI患者临床资料。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急性肾损伤(AKI)1、2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将AKI 3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晚期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CRRT持续时间、28 d和90 d肾脏替代治疗(RRT)脱离率、存活患者中28 d和90 d RRT依赖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入选244例行CRRT的SA-AKI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71例,晚期治疗组1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手术患者比例、感染部位、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CRRT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h:26.0(12.0,49.0)比41.0(20.8,87.0), P<0.01〕,但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RRT脱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住院时间(d):9.0(4.0,15.0)比10.0(4.5,18.0),总住院时间(d):17.0(10.0,30.0)比18.0(10.0,32.0),28 d病死率:45.1%比48.0%,90 d病死率:46.4%比51.4%,28 d RRT脱离率:49.3%比45.1%,90 d RRT脱离率:52.1%比47.4%,均 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28 d和90 d存活患者的RRT依赖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 RRT依赖率:10.3%(4/39)比13.3%(12/90),90 d RRT依赖率:2.6%(1/38)比2.4%(2/84),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0.791, P=0.374)。 结论:SA-AKI患者早期启动CRRT治疗会减少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无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肾脏疾病肾性贫血认识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DKD患者常常并发贫血,其贫血特点是:与非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non-DKD,NDKD)相比,贫血发生更早、危害性更重,认识不足,贫血机制复杂,防治更难。近年来国内外肾脏病学会或组织先后发布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诊治指南或共识,但对DKD贫血的诊疗指导,仍有提升的空间。为此,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了以肾脏病专家为主体,联合内分泌、心血管内科、血液科专家组成的DKD贫血共识专家组,通过对DKD贫血管理与现状调研,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指南/共识,结合专家经验,形成该共识。该共识内容首先介绍了DKD患者贫血特点、DKD贫血的危害及相关机制,然后对DKD贫血筛查、贫血纠正启动时机、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铁剂应用、DKD患者输血等临床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诊疗建议并达成共识,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对DKD贫血的认识与管理,提高我国DKD贫血患者的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与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及欧洲危重病协会联合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提出93条推荐意见。同年,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及日本急救医学会也联合发表了《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涵盖22个领域的118个临床问题。本文将两个指南的内容按照国际指南的顺序,从筛查、初始复苏、平均动脉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诊断、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启动抗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的输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降级策略、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停用抗菌药物的生物标志物、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监测和静脉通路、液体平衡、氧合目标、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非ARDS呼吸衰竭患者的小潮气量、肺复张、俯卧位通气、肌松剂、体外膜肺氧合(ECMO)、糖皮质激素、血液净化、红细胞(RBC)输注、免疫球蛋白、应激性溃疡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肾脏替代治疗、血糖管理、维生素C、碳酸氢钠治疗、营养、治疗目标、姑息治疗、同伴支持团体、治疗的交接、寻求经济或社会支持、脓毒症患者以及家属的脓毒症知识教育、共同决策、出院计划、认知疗法、出院后随访等50个条款进行比较,便于大家了解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领域一些观点的碰撞,加深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