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风险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 d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7 d,将发生脓毒症相关性AKI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有无休克、受累器官数、住院时间、ALB、机械通气(MV)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计算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I、ALB、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RS 2002评分分层以及NUTRIC评分分层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0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内存活73例,死亡67例,28 d病死率为47.9%(67/140)。存活组患者的BMI明显高于死亡组〔kg/m 2:22.0(19.5,25.6)比20.7(17.3,23.9), P<0.05〕,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NRS 2002评分(分):5(4,6)比7(6,7),NUTRIC评分(分):6(5,7)比7(6,9),均 P<0.05〕;存活组ALB略高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是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UTRIC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最强〔AUC为0.785,95%可信区间(95% CI)为0.708~0.850〕,其次为NRS 2002评分(AUC为0.728,95% CI为0.647~0.800),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和ALB的预测能力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5分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RS 2002评分<5分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42.1%比75.6%,Log-Rank检验: 2=11.884, P=0.001),NUTRIC评分≥6分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UTRIC评分<6分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40.4%比86.1%,Log-Rank检验: 2=19.026, P=0.000)。 结论: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营养风险高,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均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BMI和ALB预测价值较低。因NUTRIC评分计算复杂,可能NRS 2002评分更适合急诊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死亡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国际大型数据库电子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数据,建立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方法:采用eICU-CRD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从eICU-CRD数据库中筛选SA-AKI患者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病史、SA-AKI类型、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AKI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以入院时间为观察起点,死亡为结局事件,随访时间为30 d。比较不同30 d预后患者的相关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筛选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最终共201例SA-AKI患者数据纳入分析,其中30 d存活51例,死亡150例,病死率为74.6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8(60,78)比59(52,69), P<0.01〕,体质量、短暂性SA-AKI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糖更低〔体质量(kg):79(65,95)比91(71,127),短暂性SA-AKI比例:61.33%(92/150)比82.35%(42/51),PLT(×10 9/L):207(116,313)比260(176,338),血糖(mmol/L):5.5(4.4,7.1)比6.4(5.1,7.6),均 P<0.05〕,持续性SA-AKI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总胆红素(TBil)更高〔持续性SA-AKI比例:38.67%(58/150)比17.65%(9/51),SOFA评分(分):7(5,22)比5(2,7),Lac(mmol/L):0.4(0.2,0.7)比0.3(0.2,0.4),TBil(μmol/L):41.0(17.1,51.3)比18.8(17.1,34.2),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 OR)=1.0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13~1.058, P=0.002〕、体质量( OR=0.987,95% CI为0.977~0.996, P=0.007)、持续性SA-AKI( OR=2.942,95% CI为1.333~6.491, P=0.008)、SOFA评分( OR=1.073,95% CI为1.020~1.129, P=0.006)、PLT( OR=0.998,95% CI为0.996~1.000, P=0.034)、Lac( OR=1.142,95% CI为1.009~1.292, P=0.035)、TBil( OR=1.422,95% CI为1.070~1.890, P=0.015)与SA-AKI患者30 d死亡风险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似然比分析显示,年龄( OR=1.051,95% CI为1.023~1.079, P=0.000)、体质量( OR=0.985,95% CI为0.974~0.995, P=0.005)、心血管疾病( OR=9.055,95% CI为1.037~79.084, P=0.046)、持续性SA-AKI( OR=3.020,95% CI为1.258~7.249, P=0.013)、SOFA评分( OR=1.076,95% CI为1.013~1.143, P=0.017)、PLT( OR=0.997,95% CI为0.995~1.000, P=0.030)是SA-AKI患者30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A-AKI患者30 d死亡预测模型列线图;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 CI为0.722~0.873),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62.7%;校准曲线图显示,拟合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说明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 2=6.393, df=8, P=0.603>0.05,提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通过模型预测准确率判断模型拟合质量,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5.3%,模型整体预测准确率为81.6%,说明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结论:基于SA-AKI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可以成功构建死亡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可信度和一定的特异度,有助于早期筛选出高死亡风险患者,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救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时机与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CRRT的SA-AKI患者临床资料。将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急性肾损伤(AKI)1、2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早期治疗组,将AKI 3期启动CRRT的患者纳入晚期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CRRT持续时间、28 d和90 d肾脏替代治疗(RRT)脱离率、存活患者中28 d和90 d RRT依赖率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入选244例行CRRT的SA-AKI患者,其中早期治疗组71例,晚期治疗组1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手术患者比例、感染部位、抗凝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CRRT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h:26.0(12.0,49.0)比41.0(20.8,87.0), P<0.01〕,但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RRT脱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住院时间(d):9.0(4.0,15.0)比10.0(4.5,18.0),总住院时间(d):17.0(10.0,30.0)比18.0(10.0,32.0),28 d病死率:45.1%比48.0%,90 d病死率:46.4%比51.4%,28 d RRT脱离率:49.3%比45.1%,90 d RRT脱离率:52.1%比47.4%,均 P>0.05〕;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28 d和90 d存活患者的RRT依赖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 RRT依赖率:10.3%(4/39)比13.3%(12/90),90 d RRT依赖率:2.6%(1/38)比2.4%(2/84),均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两组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0.791, P=0.374)。 结论:SA-AKI患者早期启动CRRT治疗会减少CRRT持续时间,但对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肾功能恢复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无影响。目前的数据尚不能确定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内皮微粒及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特点及其与血浆内皮微粒(EMP)表达之间的关系,评价血必净注射液作为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0只。采用高位结扎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进行结扎穿孔。基于高位结扎CLP致死率高,血必净组于制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2 h 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90 mg/kg、6 h 1次;阳性药物对照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相同频次进行干预。术后48 h记录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Lac);应用测流暗场成像技术监测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采用哌莫硝唑免疫组化法评估肾组织缺氧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EMP水平,并分析EMP与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测量血肌酐(SCr),并采用肾组织损伤评分(Paller评分)评价肾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阳性药物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大鼠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MAP均明显下降,缺氧指示剂哌莫硝唑阳性表达明显增加,Lac、EMP、Paller评分和SCr均明显升高。但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血流明显改善,PVD和MFI显著升高〔PVD(mm/mm 2):16.20±1.20比9.77±1.12,MFI:2.46±0.05比1.85±0.15,均 P<0.05〕,Lac水平明显降低(mmol/L:4.81±1.23比6.08±1.09, P<0.05),MAP略有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4.00±2.00比80.00±2.00,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大鼠肾脏皮质微循环灌注,而这种效应不依赖于MAP的改变。血必净组肾脏皮质哌莫硝唑阳性表达量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明显降低〔(35.89±1.13)%比(44.93±1.37)%,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脏缺氧程度。血必净组大鼠血浆EMP水平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10 6/L:3.49±0.17比5.78±0.22, P<0.05),且EMP水平与PVD和MFI均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0.94和-0.95,均 P<0.05),提示脓毒症大鼠血浆EMP水平升高与肾脏皮质微循环障碍高度相关,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EMP的产生。血必净组Paller评分较阳性药物对照组显著降低(分:46.90±3.84比62.70±3.05, P<0.05),SCr水平亦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μmol/L:121.1±12.4比192.7±23.9, P<0.05),提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程度,改善肾功能。 结论:作为抗菌药物的辅助治疗,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EMP表达,改善肾脏皮质微循环,减轻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197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急诊病区住院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短暂性与持续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病区≥18岁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有无肾功能损伤及入院后48 h肾功能恢复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无S-AKI组、短暂性S-AKI组和持续性S-AKI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7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无S-AKI组为95例,短暂性S-AKI组为39例,持续性S-AKI组为63例。持续性S-AKI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S-AKI组(36.5% vs. 17.9%)( P<0.05),短暂性S-AKI组与无S-AK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 vs. 17.9%)( P>0.05)。多分类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暂性S-AKI组Urea[ OR=1.440,95% CI (1.235,1.680)];持续性S-AKI组年龄[ OR=1.049,95% CI(1.008,1.092)],Urea[ OR=1.440,95% CI(1.277,1.733)],感染部位是非泌尿系[ OR=0.149,95% CI(0.050,0.448)]。 结论:持续性S-AKI发病率较短暂性S-AKI高;持续性S-AKI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病死率更高,短暂性S-AKI则无明显关系。S-AKI患者的尿素氮会明显升高;高龄和泌尿系感染是发生持续性S-AKI的相关因素,对于此类脓毒症患者应注意早期保护肾功能,防止肾脏发生持续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LR9通路激活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激活对肾小管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达80%时分为两组,分别加入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和终浓度为5 μmol/L的TLR9激活剂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ODN,CpG-ODN处理组)。提取细胞RNA后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差异基因分析软件DEGseq分析两组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Goatools和KOBAS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Homer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CpG-ODN处理后有584个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2个基因表达上调,482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基因本体(GO)为β-干扰素响应、病毒响应或防御等炎症反应相关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系数最显著的信号通路包括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调节、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β-干扰素响应和对原生动物的防御反应等。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差异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富集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RF3是TLR9下游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21(TCF21)、锌指蛋白135(ZNF135)和阳性调节域4(PRDM4)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LR9信号通路的新候选靶标。结论:CpG-ODN激活TLR9信号通路,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能直接响应CpG-ODN的刺激并发生转录组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TLR9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2008至2021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58个相关预测因素,以3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7∶3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基于确诊后3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768例(68.54%),死亡组3?566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7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 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 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 CI为0.56~0.58)和SIRS评分的0.56(95% CI为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 结论: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7项变量的S-AKI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国际重症医学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9年国际重症医疗实践中有如下趋势呈现:对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型的分析与验证研究逐渐增多;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证据增多,也包括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早期呋塞米刺激试验。除此之外,本年度有显著意义的阳性结论的临床研究有: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感染性休克,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撤机策略,氨甲环酸治疗颅脑损伤和新型单克隆抗体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阴性结论的研究有:中重度ARDS的个体化机械通气、最大化肺复张和肌松联合深度镇静,N95面罩预防流感病毒,机械通气患者的弹性探视制度预防谵妄和右美托咪定用于早期镇静,机械通气患者的日记疗法或复合式预防性心理干预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hsTM)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凝血病等。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以表型分析为突破点,从而确定符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的个体化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CysC、UmAlb、Scr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疾病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肌酐(Scr)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表达及疾病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宜昌市夷陵医院收治的117例脓毒症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AKI,将其分为AKI组(51例)与非AKI(NAKI)组(66例),AKI组以AKI诊断成立当日记为T-0 d,诊断成立前2 d分别记为T-1 d及T-2 d,NAKI组以进入重症监护室(ICU)前3 d分别记为T-0d、T-1 d及T-2 d,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清CysC、UmAlb及Scr水平及组内各指标变化,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UmAlb、Scr在预测脓毒症合并AKI中的价值。结果:AKI组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NAKI组( P<0.05),28 d死亡病例数显著多于NAKI组( P<0.05);AKI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在T-0 d、T-1 d及T-2 d时均显著高于NAKI组的同时间段水平(均 P<0.05),AKI组的血清CysC水平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 P<0.05);AKI组患者的血清Scr水平在T-1 d及T-2 d时与NAKI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T-0 d时,AKI组患者的血清Scr水平显著高于NAKI组( P<0.05);AKI组患者T-0 d时的Scr水平显著高于T-1 d及T-2 d( P<0.05);T-2 d时,两组患者的Um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T-1 d及T-0 d时,AKI组患者的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NAKI组( P<0.05);AKI组患者的UmAlb水平随时间变化显著升高( P<0.05);在T-2 d及T-1 d时,AKI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与NAKI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T-0 d时AKI组患者的GFR水平显著低于NAKI组( 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1 d时,AKI组患者的血清CysC、Scr及UmAlb水平与GFR均呈正相关(均 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T-1 d时血清CysC [曲线下面积(AUC)=0.865,95% CI:0.797~0.934,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3.3%]在预测AKI中的效能高于Scr(AUC=0.633,95% CI:0.528~0.739,灵敏度为56.9%,特异度为71.2%)及UmAlb(AUC=0.756,95% CI:0.669~0.843,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5.8%),三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最高(AUC=0.913,95% CI:0.859~0.967,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83.3%)。 结论:血清CysC在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在反映脓毒症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中的效能高于Scr及UmAl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内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30例,记录其年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白蛋白(ALB)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S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SII、SOFA评分、APACHEII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生存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的因素。结果:死亡组SII(2636.74)、C反应蛋白(CRP)[(92.45±29.74)mg/L]、SOFA评分(12.83±3.24)、APACHEII(28.30±7.51)高于生存组[(341.92)、(50.24±16.13)mg/L、(10.00±3.12)、(25.13±6.87)],ALB[(2.50±0.53)g/dl]低于生存组[(2.79±0.61)g/dl]( P<0.05)。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CRP、SOFA评分、APACHEII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 P<0.05)。SII、SOFA评分、APACHEII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827、0.736,其中SII预测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II( P<0.05)。高SII组(23/46,50.00%)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生存率低于低SII组(37/44,84.09%)( P<0.05)。SII是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SII能较好地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风险,辅助临床评估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