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L-8与FeNO在不同炎症表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炎症表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这两个炎症指标的水平,推测它们在不同炎症表型CVA病理生理中的具体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的不同炎症表型的CVA的患者共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中性粒细胞(Neu)组、嗜酸粒细胞(Eos)组、混合细胞(Mix)组、寡粒细胞(Pau)组,同期在本院随机选取健康者25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血,并分离出血清,进行FeNO及血清IL-8浓度的测定以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测定。分析不同炎症表型CVA患者IgE、IL-8浓度,FeNO值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1)总体比较,5组数据的FeN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3.128, P<0.001),分别进行两两比较FeNO水平在Eos组和Mix组中明显高于其他3组,Mix组与Eo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在Eos组中血清总IgE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血清总IgE值在Mix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总体比较血清IL-8浓度,5组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5.840, P<0.001),两两进行比较时Neu组和Mix组中IL-8浓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Neu组的IL-8也高于Mi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os组的IL-8浓度高于对照组,而其他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清IgE、IL-8浓度和FeNO这3种炎症指标对不同炎症表型的CVA患者的鉴别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CVA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量化指标在<5岁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离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潮气肺功能联合监测对年幼儿童哮喘控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初次确诊的哮喘患儿81例,年龄范围为10~55个月(<5岁),其中男58例,女23例。选择同期儿童保健门诊非喘息健康体检儿童65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嗜酸粒细胞、总IgE、过敏原阳性率、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的差异。哮喘组给予抗哮喘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查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比较两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患儿离线FeNO、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哮喘组治疗3个月随访肺功能TPTEF/TE、VPEF/VE与初期比较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离线FeNO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随访,与治疗初期比较,离线Fe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可作为<5岁哮喘儿童管理的量化指标。抗哮喘治疗后FeNO的改变滞后于肺功能的改善,FeNO及肺功能联合运用,更利于<5岁儿童哮喘的精准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临床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临床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哮喘的患者119例,收集病史、一般资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血常规、过敏原总IgE等临床资料。根据肺功能小气道参数将患者分为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组和非SAD组,比较2组间一般资料、肺功能、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SAD是否影响哮喘控制和急性发作。结果:共入组患者119例,SAD组51(43%)例,非SAD组68(57%)例。SAD组年龄、入组前1年内因哮喘急性发作就医次数高于非SAD组,ACT评分低于非SAD组(均 P<0.05)。SA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FEV 1/FV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非SA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的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pred)、残总比(RV/TLC)、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 1改善率、绝对值增加和阳性率均高于非SAD组(均 P<0.05)。患者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V%pred、RV/TLC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均 P<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pred、FEF75%pred与ACT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入组前1年内急性发作就医次数均呈负相关(均 P<0.05)。RV%pred、RV/TLC与ACT评分均呈负相关,与入组前1年内急性发作就医次数均呈正相关(均 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D影响哮喘急性发作就医次数( P<0.001)和ACT评分( P<0.001),若患者存在SAD,则其平均急性发作就医次数会有所增多,平均ACT评分有所降低。 结论:哮喘患者SAD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哮喘控制和急性发作。哮喘患者肺功能小气道参数与外周血炎症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积极降低炎症水平,早期识别和干预SAD将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地区2 535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屋尘螨和烟曲霉特异性sIgE检测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屋尘螨合并烟曲霉致敏情况,并分析屋尘螨过敏原和烟曲霉过敏原合并致敏与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及年龄的相关性,为广州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或住院部,同时采用ImmunoCAP系统检测了屋尘螨和烟曲霉并且确诊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2 535例,年龄范围1~84岁、中位数年龄5岁、平均9岁;分为≤3岁组 n=894例,4~6岁组 n=721例,7~18岁组 n=615例,19~49岁组 n=207例,>49岁组 n=98例;男性1 596例(62.96%),女性939例(37.04%)。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组1 279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组1 256例;不同疾病组具体分为哮喘组411例、过敏性鼻炎组458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410例、肺炎组463例、上呼吸道感染组299例及支气管炎组494例,分析屋尘螨、烟曲霉单一致敏和两者合并致敏阳性率及屋尘螨和烟曲霉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tIgE水平差异。连续变量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用χ 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 313例(51.79%)患者为屋尘螨过敏原sIgE阳性,65例(2.56%)为烟曲霉过敏原sIgE阳性,50例(1.97%)为两者同时阳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组中877例(68.57%,877/1 279)为屋尘螨过敏原sIgE阳性,57例(4.46%,57/1 279)为烟曲霉过敏原sIgE阳性,44例(3.44%,44/1 279)为两者同时阳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组中436例(34.71%,436/1 256)为屋尘螨过敏原sIgE阳性,8例(0.64%,8/1 256)为烟曲霉过敏原sIgE阳性,6例(0.48%,6/1 256)为两者同时阳性。在单一致敏中,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组中屋尘螨过敏原sIgE致敏率最高,为80.24%(329/410)。男性患者屋尘螨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53.76%(858/1 596),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6.22%(434/9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9, P<0.001)。在合并致敏中,哮喘患者(5.35%,22/411)对屋尘螨合并烟曲霉致敏阳性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鼻炎患者(3.06%,14/458)、过敏性鼻炎伴哮喘(1.95%,8/410)。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肺炎(0.43%,2/463)、上呼吸道感染(0.33%,1/299)及支气管炎(0.61%,3/494)屋尘螨合并烟曲霉阳性率极低。学龄前儿童患者(≤3岁组,0.34%,3/894;4~6岁组,0.97%,7/721)屋尘螨合并烟曲霉致敏阳性率显著低于青少年和成人患者(7~18岁组,3.58%,22/615;19~49岁组,6.28%,13/207;>49岁组,5.10%,5/98)。在屋尘螨和烟曲霉合并致敏的患者中,屋尘螨sIgE水平在各个级别均有分布,烟曲霉sIgE水平主要在1、2和3级。 结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患者屋尘螨合并烟曲霉致敏阳性率更高,提示在临床中应该重视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同时合并屋尘螨和烟曲霉致敏,尤其是成年人更容易屋尘螨合并烟曲霉致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稳定控制的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稳定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登记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5年4月1日至12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和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的气道过敏性疾病儿童的病史资料,采用协同诊疗管理方式管理,每间隔3个月评估哮喘和鼻炎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管理12个月时,根据患儿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控制治疗反应性分为控制水平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哮喘和鼻炎病程、湿疹史、一级亲属过敏史、过敏原致敏模式、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eNO)的差异。结果:纳入147例患儿,管理12个月时106例患儿,根据12个月时的控制水平分稳定组和不稳定组,稳定组60例(56.6%),不稳定组46例(43.4%)。不稳定组湿疹史患儿比例高于稳定组[88.9%(32/46)比71.7%(43/60),χ2 =3.91, P=0.048];基线期鼻炎控制评估视觉近似标尺(VAS)评分高于稳定组[(4.7±1.9)分比(3.7±2.3)分, t=2.12, P=0.037];血清总IgE水平高于稳定组[269.0(163.0,578.5)kU/L比 195.5(69.7,420.8)kU/L, Z=2.01, P=0.044];尘螨致敏比例高于稳定组[76.1%(35/46)比55.0%(33/60),χ2 =5.19, P=0.025];支气管舒张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改善率高于稳定组[(14.2±11.5)比(7.3±5.9), t=2.42, P=0.018]。 结论:儿童湿疹史、鼻炎严重度、血清总-IgE水平、尘螨致敏、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性是影响气道过敏性疾病控制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合并症情况与CAT评分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合并症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长春市二级医院(4家)、三级医院(4家)门诊就诊的400例稳定期COPD患者,填写统一调查问卷,对问卷中患者的合并症及CAT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完成有效调查问卷389份,主要合并症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148例(38.05%)、高血压病109例(28.02%)、支气管哮喘79例(20.31%)、糖尿病40例(10.28%)、支气管扩张36例(9.25%)、慢性心功能不全35例(9.00%);合并症个数为0个(108例)、1个(141例)、≥2个(140例)时患者的CAT评分分别为(15.99±7.35)分、(19.45±7.10)分、(20.23±7.91)分,3组不同合并症个数患者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733, P<0.05),分别有0个、1个合并症患者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20, P<0.05),分别有0个、≥2个合并症患者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32, P<0.05)。根据有无特定合并症分类,合并及不合并支气管哮喘者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6±6.90)分比(18.31±7.78)分, t=-2.340, P<0.05];合并及不合并缺血性心脏病者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7±7.45)分比(17.72±7.60)分, t=-3.492, P<0.05];合并及不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者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6±7.74)分比(18.50±7.60)分, t=-2.190, P<0.05]。 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合并症个数越多,患者的CAT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其中支气管哮喘、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儿童哮喘门诊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及质控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哮喘门诊作为哮喘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在哮喘管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良好的儿童哮喘门诊电子病历采集和书写有助于开展高效、优质的哮喘诊疗、科研及管理工作。目前全国在儿童哮喘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和管理上,是一个"薄弱点",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专家尝试和探索实现区域性儿童哮喘门诊电子病历书写的统一,同时制定相应的质控标准,为全国同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综合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2 902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吸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真菌致敏哮喘患儿的分布情况和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致敏分布情况,比较4组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Hb)、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和tIgE,观察4组哮喘患儿不同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和tIgE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2 902例哮喘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331例(11.41%)、真菌多重致敏组898例(30.94%)、非真菌致敏组1 067例(36.77%)和非致敏组606例(20.88%)。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共1 229例(42.35%),其中男851例(69.24%),女378例(30.76%)。不同年龄段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31, P<0.001),以6~8岁、9~11岁占比较高。不同就诊季节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1, P<0.001),以夏季占比最高。链格孢致敏哮喘患儿1 115例(38.42%),以3级(37.22%)、4级(32.29%)致敏较多;烟曲霉致敏哮喘患儿610例(21.02%),以2级(45.90%)、3级(30.33%)致敏较多。真菌多重致敏组中合并1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54.23%(487/898),以真菌+尘螨占比最高33.63%(302/898);合并2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32.18%(289/898),以真菌+尘螨+花草树木占比最高25.84%(232/898);合并3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13.59%(122/898)。4组哮喘患儿性别、年龄、就诊季节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于EOS绝对值、ELR和ENR,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Hb,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tIgE,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非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各组内均呈现季节性变化(均 P<0.05)。单纯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夏季升高;真菌多重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冬季降低;非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和tIgE在秋季升高,ELR和ENR在冬季降低,Hb在夏季降低。 结论:真菌致敏性哮喘是重要的哮喘类型,男童、6~11岁儿童发病居多,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真菌致敏性哮喘2型炎症突出,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均升高,并且呈现季节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皮下免疫治疗(SCIT)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Rs)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分析探讨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专病门诊进行SCIT的362例尘螨过敏患者资料,男性209例,女性153例,年龄5~55岁。对出现SRs的记录按评定标准分为速发性和迟发性,根据分级标准将SRs分为4级(Ⅰ~Ⅳ级)。分析发生SRs的例数/次数、患者症状体征、发生时间及治疗处理等,并探讨SRs与患者年龄、性别、变应原注射剂量以及合并变应性疾病种类等的关系。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362例AR患者中57例(15.75%)出现SRs。所有患者共接受12 308针次皮下注射,111次(0.90%)发生SRs,其中速发性31次(27.93%),迟发性80次(72.07%);Ⅰ级83次(74.78%),Ⅱ级25次(22.52%),Ⅲ级3次(2.70%),无Ⅳ级反应。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14岁患者SR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患者(35.14%比13.54%,2.34%比0.76%,χ 2值分别为11.679、28.162, P值均<0.05),而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66%比11.76%,5.98%比5.62%,χ 2值分别为3.166、0.095, P值均>0.05)。SRs发生于起始治疗时15次(13.51%),发生于维持治疗时96次(86.49%);在大多数剂量阶段均可发生SRs,常见于40 000 SQ-U以上的高剂量阶段(85.59%,95/111)。合并多种变应性疾病患者的SRs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R及仅合并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的患者(30.67%比11.85%,χ 2=15.875, P<0.001),且单纯AR患者的SRs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的患者(5.26%比20.56%,χ 2=13.783, P<0.001)。 结论:尘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中,按注射针次统计SRs的发生率不到1%,严重程度多为轻微,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迟发性SRs较多见。SRs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注射高剂量变应原以及AR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哮喘、特应性皮炎等)有明显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