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低( P<0.05),而锻炼依从性评分、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及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锻炼积极性,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华南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华南地区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病例系统,时间范围: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回顾性采集诊断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如性别、发病年龄、致伤原因、是否开放、是否多个部位感染、术中组织致病微生物培养结果、致病菌数量与种类以及是否进行截肢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结果:华南地区共计有674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男女比为4.81∶1。造成创伤性骨髓炎的外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64.09%,432/674)。创伤性骨髓炎的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39.51%,211/534)。创伤性骨髓炎以单发感染病灶为主(83.68%,564/674),主要累及下肢:胫骨(53.19%,300/564)、股骨(18.97%,107/564)、跟骨(11.70%,66/564)及其他足部骨(4.61%,26/564)。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致病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为65.26%(355/544)。多数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由单一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74.65%,265/355),最常见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11%,101/26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00%,53/265)。创伤性骨髓炎所致截肢率为3.71%(25/674),整体致残率为4.45%(30/674)。结论:华南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好发于男性,多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交通伤,好发于下肢骨,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肢开放性白猪海水浸泡伤的致病菌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现场海水浸泡伤动物感染模型,研究致病菌种类,为海水浸泡伤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于舟山某码头设立9个海水取水点,用无菌海水采样器取水。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检测实验海域海水中所有的细菌种类,并作为海水对照组(SW组)。选取健康白猪16只,均通过手术造成左胫骨开放性骨折,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 n=10)和对照组( n=6)。实验组白猪创面于海水中浸泡2 h,而对照组白猪旷置于无菌手术室。2 h后所有实验动物包扎伤口,定期换药。术后7 d取伤口深部软组织、骨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观察感染情况,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法检测致病菌种类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实验组10只白猪皆感染,对照组6只白猪中2只感染;与SW组比较,实验组菌群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菌群数量明显增多( P<0.05或 P<0.01)。所有感染的白猪均检出坏死性梭杆菌、孔氏创伤球菌、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机会致病菌,实验组除检出海水中专有的狭义梭状杆菌、脱硫弧菌、哈维氏弧菌外,还检出大芬戈尔德菌、化脓性拟杆菌等多种厌氧菌。 结论:开放性创伤经海水浸泡后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且为机会致病菌、海水细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故早期彻底的外科清创和使用覆盖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对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asquelet技术治疗枪弹伤所致四肢开放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Masquelet技术治疗枪弹伤所致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附属骨科医院收治的3例因枪弹伤所致的长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8~41岁,平均30.7岁;均为贯通伤,均为Gustilo ⅢB型开放性骨折;长骨缺损5~9 cm,平均6.7 cm;2例骨缺损位于股骨近段,1例骨缺损位于肱骨中上段。均按照标准Masquelet方法给予两阶段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Lowa膝关节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别评价髋关节、膝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结果: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3个月随访。3例患者骨缺损全部修复愈合,无感染征象。2例股骨骨缺损患者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2例均为优,根据Lowa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例,良1例。肱骨骨缺损患者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为优。结论:Masquelet技术是治疗枪弹导致长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 86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 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 2022年 1月—2023年 5月收治的 4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护理,观察组采取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对比2组临床指标、临床转归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入院候诊、呼救到院前急救、入院到接受治疗、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急救流程护理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诊断及急救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长骨骨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创伤性骨折及应力性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其愈合过程中的骨转换、骨修复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研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基础医学实验常选用动物四肢长骨骨折模型来研究各种干预措施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而骨折愈合是一个受到多因素影响,并涉及多分子、多通路的复杂过程.因此,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其作用机制、加速成果转化和提高临床疗效,在实验研究中选择适宜的动物骨折模型制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实验研究中常用作长骨骨折模型的动物种类和造模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归纳出骨缺损法、物理撞击法、力学弯折法、开放截骨法和钻孔法等5种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横向对比,旨在为骨折愈合干预机制研究提供适宜的骨折模型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对血液流变学及Cor、IL-8 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 年 6月-2021年 6 月收治的 57 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P=27)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n=30)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术前、术后 1 个月的血液流变学指标、Cor水平、IL-8 水平、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密度水平、血清骨钙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 1个月,研究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or、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密度水平、血清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代谢恢复正常,加快骨愈合,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泰勒架在下肢创伤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在临床应用的六轴矫形支架,其在四肢骨折及畸形方面应用愈发广泛.在下肢创伤领域中,泰勒空间支架相比传统内固定装置及普通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有独有的优势:对无安全手术窗口的多发伤具有损害控制的优势;对感染伴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具有感染控制及畸形矫正的优势;对骨折后骨缺损伴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保护创面的同时具有精准恢复下肢长度及下肢力线位置的优势;对陈旧性骨折伴严重畸性患者具有精准复位并避免急性血管、神经损伤的优点.本文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对泰勒空间支架在下肢创伤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多中心四肢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多中心分析山西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查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人民医院、白求恩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 4 家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分析 2016 年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确诊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病原菌培养结果,根据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用 χ2 或 Mann-Whitney U 检验,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374 例四肢创伤性骨髓炎男女比例为 3.2∶1,中位发病年龄为 47(33,58)岁;以开放性骨折[241 例(64.4%)]多见,致伤原因常见于交通伤[150 例(40.1%)];胫骨[201 例(53.7%)]为感染好发部位;血清炎症标志物阳性率为白细胞 18.7%、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62.1%、红细胞沉降率75.0%;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 69.8%,单一致病菌 145 例(7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73 例(50.3%)]最常见.多元 Logistic 回归显示 CRP(OR = 0.965,95%CI:0.924~0.989)是四肢创伤性骨髓炎的预后因素.结论 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多见于男性,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好发于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CPR 是四肢创伤性骨髓炎的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多学科协作的信息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图说创伤性骨折的体位及康复护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玉梅、何明丰、杨匡洋,ISBN:9787117316248,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创伤性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创伤性骨折多发生于四肢,多由车祸事故、重力外击、锐物创伤等因外部压力剧烈作用导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