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从医经历,从"树立理想、掌握技能、甘愿奉献与团队协作"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强调:①病史、体检及检验的重要性;②要善于总结反思与创新;③治人与治病同等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管理模式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身体成分和代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多学科管理模式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internation resi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interRAI)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身体成分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某三甲医院体检的60~74岁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的老年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体检后门诊随访;研究组以护士主导的基于inter RAI护理评估,整合老年内科、临床营养科、心理科和物理康复科等进行个体化干预。研究为期12周,测定并比较入院第1天和12周后两组人体成分指标[机体蛋白量、体脂肪量(body fat mass,BFM)、骨骼肌量、体重指数、腰臀比值(waist-hip ratio,WHR)]及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结果:干预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机体蛋白量[(10.48±2.02)kg比(9.72±1.65)kg, P=0.043)]和骨骼肌量[(29.61±6.07)kg比(27.36±4.96)kg, P=0.046)]显著增加,BFM[(17.86±3.42)kg比(19.64±5.07)kg, P=0.042)]、WHR(0.88±0.05比0.89±0.03, P=0.021)和TG[(2.31±0.42)mmol/L比(2.95±0.52)mmol/L, P=0.014)]显著降低。体重指数(25.06±3.41比24.40±2.48, P=0.27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4±0.10)mmol/L比(0.91±0.31)mmol/L, P=0.246)]和HbA1c[(6.11%±0.51%)比(6.37%±0.42%), P=0.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2周后,研究组 BFM[(17.86±3.42)kg比(20.71±5.98)kg, P=0.004)]、WHR(0.88±0.05比0.91±0.05, P=0.001)、TG[(2.30±0.42)mmol/L比(2.75±0.37)mmol/L, P=0.032)]和HbA1c[(6.11±0.51)mmol/L比(6.35±0.63)mmol/L, P=0.015)]较初始显著降低;对照组各指标与初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士主导的基于inter RAI多学科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老年人身体成分和部分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附95 78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6 980例)、开滦林西医院(18 306例)、开滦赵各庄医院(14 469例)、开滦唐家庄医院(4 389例)、开滦范各庄医院(4 561例)、开滦荆各庄医院(7 623例)、开滦吕家坨医院(4 249例)、开滦林南仓医院(3 136例)、开滦钱家营医院(6 356例)、开滦马家沟医院(2 319例)、开滦医院分院(3 392例)行健康体检的95 780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其中男76 491例,女19 289例;年龄为(51±11)岁,年龄范围为18~98岁。依据ALT三分位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T1组31 859例(ALT<14.7 U/L),T2组30 627例(14.7 U/L≤ALT<22.0 U/L),T3组33 294例(ALT≥22.0 U/L)。由固定医师团队于2006、2008、2010、2012、2014年在相同地点按相同健康体检顺序对受试者进行体检,收集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观察指标:(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2)受试者随访和肝癌的发病情况。(3)影响受试者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4)ALT对肝癌模型预测价值的比较。采用健康体检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肝癌新发病情况和患者生存情况。以2006年首次健康体检时间作为随访起始时间,随访终止事件为发生肝癌、失访、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计算连续变化的ALT和肝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ALT水平分组影响肝癌发病的风险比( HR)和95%可信区间。使用似然比检验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计算ALT对于肝癌预测模型拟合情况的影响。使用C-统计量计算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 结果:(1)3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比较:T1组受试者男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分别为23 516例、(53±14)岁、(130±21)mmHg(1 mmHg=0.133 kPa)、(82±12)mmHg、(85±10)cm、(24±3)kg/m 2、(4.9±1.1)mmol/L、1.11mmol/L(0.79~1.63 mmol/L)、(5.4±1.6)mmol/L、(1.5±0.4)mmol/L、(2.3±1.0)mmol/L、478例、12 758例、2 482例、15例、5 899例、1 071例、9 553例、5 434例、5 210例;T2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 886例、(52±12)岁、(132±21)mmHg、(84±12)mmHg、(87±10)cm、(25±3)kg/m 2、(4.9±1.2)mmol/L、1.27 mmol/L(0.91~1.90 mmol/L)、(5.5±1.7)mmol/L、(1.6±0.4)mmol/L、(2.4±0.9)mmol/L、744例、13 884例、2 677例、13例、9 365例、981例、8 935例、5 216例、5 023例;T3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8 089例、(50±12)岁、(132±21)mmHg、(85±12)mmHg、(89±10)cm、(26±3)kg/m 2、(5.0±1.2)mmol/L、1.45 mmol/L(1.02~2.28 mmol/L)、(5.6±1.8)mmol/L、(1.6±0.4)mmol/L、(2.3±0.9)mmol/L、1 416例、15 471例、3 583例、70例、15 277例、1 350例、10 514例、6 184例、4 447例;3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 181.88, F=350.52、148.39、417.75、948.63、1 917.20、111.60, χ2=3 747.25, F=133.78、18.17、14.45, χ2=478.33、306.60、181.38、58.19、5 649.18、38.82、45.69、35.11、152.64, P<0.05)。(2)受试者随访和肝癌的发病情况:95 780例受试者随访时间为9.05年(8.75~9.22年),共有新发肝癌351例,肝癌总发病密度为3.39/10 000人年,女性肝癌发病率为1.11/10 000人年,男性肝癌发病率为3.97/10 000人年。T1组、T2组、T3组肝癌的发病密度分别为2.09/10 000人年、2.54/10 000人年和5.42/10 000人年。T1组、T2组、T3组受试者的肝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3.10‰和6.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50, P<0.05)。(3)影响受试者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T1组比较,T3组新发肝癌的风险增加( HR=1.87,95%可信区间为1.40~2.49, P<0.05)。RCS结果显示:ALT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呈非线性相关,且曲线呈上升趋势(RCS_S1_ χ2=7.21, P<0.05)。(4)ALT对肝癌模型预测价值的比较:建立多因素模型,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HBsAg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因素共同带入模型中,计算此模型的C统计量、-2Log L值和AIC值,分别为0.791、6 313.30和6 345.30。将ALT三分位数分组带入模型中,以T1组为对照组计算此时模型的C统计量、-2Log L值和AIC值,分别为0.792、6 300.48和6 328.48。多因素+Fbg模型的C统计量和AIC数值降低,与多因素模型的-2Log L值的差值为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2, P<0.05)。 结论:ALT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建立肝癌预测模型或评估肝癌发病风险时,ALT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在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在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至8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结论为血脂异常的100例,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及电话随访;干预组从2017年9月开始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实施以微信平台联合家庭参与的健康管理方式,即借助微信平台,通过家庭成员与医护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由专业健康管理医护团队对其进行实时咨询、监测、随访、解答疑问等。采用 t检验比较2组人群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人群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前2组人群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空腹总胆固醇(6.18±0.9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6±0.67) mmol/L、三酰甘油(2.20±0.35) mmol/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7.17±1.07) mmol/L、(3.26±0.57) mmol/L、(2.41±0.3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不良生活习惯所占比例(饮食不规律18%、运动缺乏22%、失眠26%、吸烟14%、饮酒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饮食不规律58%、运动缺乏74%、失眠54%、吸烟38%、饮酒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脂异常与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借助微信平台,由家庭成员与医护共同参与,能有效改善血脂异常人群的生活习惯,从而改善血脂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骶前复发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和(或)侵犯骶尾骨或骶神经根;根据临床症状(盆腔、背部或下肢疼痛;便血、排粪次数增多和异常分泌物)、体检会阴或盆腔肿块,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和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评估证实。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者;(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3)住院及门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男女比1.7∶1.0,中位复发年龄58(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2.0(0.2~17.0)年。48.6%(35/72)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5.0%(18/72)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骶前复发部位为骶前软组织36例(50.0%),低位骶骨(S3~S5)或尾骨25例(34.7%),高位骶骨(S1~S2)11例(15.3%)。采用根治性手术(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单纯骶骨切除及腹骶联合切除等)47例(65.3%),非根治性手术(结肠造口、减瘤手术)12例(16.7%),未接受手术治疗(姑息放化疗、营养支持治疗)13例(18.1%);33例(45.8%)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全组患者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2~72)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1~65)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年龄( P=0.031)和手术治疗情况( P<0.001)与患者骶前复发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切除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 RR=0.140,95% CI:0.061~0.322, P<0.001)。 结论:直肠癌骶前复发较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疼痛为常见临床症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运动功能测评规范(2023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适量运动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预防,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风险。不科学、不适宜的运动可能导致运动伤害甚至猝死,因此需要进行整体运动功能测评、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运动功能测评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测评结果所给予的运动方案更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抓手。运动测评检前风险评估有助于筛查出运动及运动测评高风险人群;运动系统查体有助于规避运动系统损伤风险,并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应功能练习;体质成分可评估营养与肥胖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提供必要信息;身体姿态评估有助于发现运动中的潜在风险,给出提示从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运动素质评估可量化相关运动素质水平,并改善各项素质间的不平衡,以作为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的依据;心肺运动试验可反映人体内脏功能的协调性、是否增龄性退化、运动相关状况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潜在运动不耐受性疾病的筛查。根据功能测评的客观结果出具运动建议并实施,并通过随访进行复测及调整,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可形成基于运动功能测评与训练的健康管理方案。为规范运动功能测评工作流程,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运动医学科、骨科、心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运动功能测评规范,具体内容包括运动功能测评专业团队组织架构,标准化运动功能测评环境设备要求、内容与方法,运动功能测评质量控制,运动方案出具及干预效果随访检验以进一步调整干预方案,使运动功能测评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并易于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据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对社区人群进行分层管理的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依据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对社区人群进行分层管理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单臂研究。纳入连续参加2019至2021年度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满足纳排标准的教职工。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纳入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地域、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依据China-PAR评估模型对入选者进行危险分层,然后进行分层管理。低危人群首次面诊后,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线上指导,必要时门诊随访。中、高危人群,除线上指导外,需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并完成相关检查,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或调整用药,中、高危人群门诊随访频次不同。随访2年结束时再次对中、高危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和危险分层。结果:最终入选284人,男性197人(69.4%),年龄(46.9±8.8)岁。其中低危205人(72.2%),男性136人(66.3%),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2.5±0.1)%;中危59人(20.8%),男性43人(72.9%),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7.1±0.2)%;高危20人(7.0%),男性18人(90.0%),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14.0±1.1)%。随访2年时,高危人群中膳食不均衡者占比、腰围、血压、血糖以及心血管病10年风险均降低(均 P<0.05);中危人群中膳食不均衡者占比、腰围、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均 P<0.05);基线高危人群中转为低危2人(10.0%),转为中危8人(40.0%),基线中危人群中转为低危5人(8.5%),转为高危7人(11.9%)。 结论:依据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对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管理,可改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检肺癌筛查与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经济负担日益沉重,肺癌的防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内外已有多个大型研究证明通过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其中我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提升肺癌筛查参与率及早诊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肺癌发病率依然呈上升趋势,这或许是因为目前我国在预防肺癌的工作方面还做得不够。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癌症预防相关的研究表明吸烟、致癌物、空气污染、基因易感性、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等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及管理同样值得重视。体检机构作为我国肺癌防控的重要关口,极有可能为肺癌筛查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基于“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过程”的健康管理理念,探讨并建立了一套包含规范筛查、精准评估、检后导诊及监测随访的体检肺癌筛查与健康管理的闭环模式,通过对体检健康人群、肺癌高危人群、肺结节人群、肺癌人群的的危险分层实现体检全人群管理,结合健康宣教、戒烟门诊、慢病管理门诊、肺结节多学科团队诊疗等重要手段,形成规范化的肺癌筛查与管理的路径,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降低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徐汇区家庭医生工作模式发展现状访谈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徐汇区为例,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现状,包括高效优质程度、对整合型服务的理解与实践程度。方法:该研究为定性访谈。于2021年4月29日至6月2日,对上海市徐汇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11名)、分管副主任(12名)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30名)开展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相结合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围绕整合型、高品质工作模式发展程度及实现该模式可采取的方式和面对的挑战,共通过2个阶段4场次完成。在访谈对象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录音,转录形成原始资料,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区均以大团队模式开展签约工作,主要签约老年人,多数签约对象并未被纳入健康管理和后续服务中。团队由家庭医生及助理组成,工作形态仍以常规门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体检为抓手,提供常态化服务。在如何输出高质量整合型服务问题上,大部分医生(12/13)认为应以签约对象个体作为精细化服务的单位,可开展全面健康状况评估、优化用药方案、生活方式指导、医院内一站式服务等;仅1名医生提出以家庭为管理单位。在升级工作模式和服务质量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不足是主要阻碍,公共卫生工作占据大量时间,但并未转化成健康管理和服务中的有利资源和便利条件;其次工作流程中非必须家庭医生承担的工作,交由专业助理担任是重要突破方法;而信息化、服务空间和药品供应也是保障可输出整合型、高品质服务的关键。结论:徐汇区家庭医生团队组织结构相对成熟,但整合型、高质量服务输出尚未达到。需区域统筹、加大力度来实现医防融合,为家庭医生开展高质量服务赢取时间。同时还需培育得力的家庭医生助理,提供与家庭医生工作属性和目标相匹配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开辟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服务空间,保障药品的全口径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规范化检后随访的质量控制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因其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疾病负担重的特点,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体检机构已成为慢病防控的重要“哨点”,依托其开展检后跟踪随访有利于肾损伤指标定期监测和CKD高危人群识别,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本研究从规范化质量管理角度,通过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后随访质量控制实践模式研究,就目前CKD防控检后随访中亟待解决的信息标准、循证依据和评价体系等三大核心问题整理总结了相应策略,包括基于循证制订随访内容、规范随访评估流程、多学科医护团队协作、基于风险预测制订随访路径以及搭建互联网+检后随访信息化平台,以期为健康管理机构开展包括CKD在内的慢病防控规范化检后随访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