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平论视域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物政策基石,在我国已进入深度完善阶段,面临着制度链条环节间长期扣合不足导致的若干问题。作者基于社会制度公平理论视角,通过对基本药物国际内涵演变、制度动态变迁和现存问题的梳理界定,认为现阶段基本药物制度应回溯其公平本质内涵,结合其自身鲜明的内涵定位以及医保制度发展、医疗机构改革实际,从基本药物现阶段的核心问题出发,在病种的契合、支付的衔接、配备使用的适宜、供应保障的贯穿上提出系列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对医院药品控费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促进合理用药,观察医药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协调性的干预措施,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合理药品准入制度,发挥医院药师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设置临床用药权限,对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的辅助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观察鹤山市人民医院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前后5年合理用药指标及医药费用指标的变化[2017-2018年(干预前);2019-2021年(干预后)]。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后,鹤山市人民医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和药品费用指标明显持续优化。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别从2018年(干预前)的5.2%、15.7%和47.2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2.2%、10.9%和37.3,降幅分别为57.7%、30.6%和21.0%。用药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上升了51.0%。辅助药物金额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由2018年(干预前)的20.9%、35.2%、79.1元和1 952.1元分别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10.5%、21.8%、57.0元和1 751.0元,降幅分别为49.8%、38.1%、27.9%和10.3%。但非药品费用大幅上升,次均医药总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应用。建议以此类推应用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全面提高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2020年医院管理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医院管理领域资助项目的特点及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2020年NSFC医院管理领域资助的科研项目,获取项目名称、关键词、批准年份、依托单位等信息。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科研项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医院管理领域NSFC资助项目从2010年的4项(93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32项(994万元),累计192项(7 276万元),其中面上项目90项(46.9%),青年基金项目79项(41.1%)。获批项目均分布在NSFC一级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下的二级学科中,分别为健康管理与政策(154项)和医药管理与政策(38项)。资助项目研究热点涵盖绩效评价、支付方式、卫生体系、卫生经济、分级诊疗、效用理论、区域医疗联合体、基本药物制度、按人头付费、激励策略等主题。结论:近年来,医院管理领域NSFC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持续增加,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青年研究者为主力军的资助格局,并初步形成了医院管理研究体系。我国医院管理研究应充分结合管理特点和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现状,重点研究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建设和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医院与高校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部地区城市医疗集团药事管理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医疗集团药事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医疗集团药事管理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改进策略.[方法]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分级诊疗制度平台收集监测数据.利用SPSS 26.0 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即M(P25,P75)描述非正态性资料.组间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分析 55 家集团,集团内医院采购国家集采中标药品使用比例的M(P25,P75)为77.9(57.2,93.5),在是否建立统一的药品耗材编码和是否制定慢病管理的一体化临床路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团内医院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的 M(P25,P75)为 11.3(6.0,17.5),在是否制定慢病管理的一体化临床路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团内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的M(P25,P75)为94.07(81.6,97.3),在是否实现用药目录衔接、是否实现药品采购数据共享、是否建立统一的药品耗材管理平台及是否为患者提供诊疗-康复-长护连续性服务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团内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药学平台联动成效较弱,点评处方占总处方比例较低,但连续性药学服务建设已初显成效,国家集采中标药品和住院患者的基本药物使用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国家易短缺药品清单纳入品种分析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分析国家易短缺药品清单纳入品种的特点,为完善易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易短缺药品清单纳入药品的属性分类和主要特点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易短缺药品清单共纳入了 57个药品,涉及4个剂型,心血管系统用药最多(14个,占24.56%);57个药品全部纳入医保目录,51个药品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部分品种生产企业较少、市场供应短缺.结论:加强部门政策联动,动态调整易短缺药品清单目录;加强易短缺药品储备管理,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分类采购政策,落实停产备案制度,保障易短缺药品生产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我国罕见病药物保障政策及医保目录收载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为完善我国罕见病药物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并分析 1999 年 4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罕见病药物政策发布机构、政策名称及涉及内容.按疾病分类,统计各罕见病对应治疗药品的名称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医保目录》)收载情况,分析我国罕见病药物使用现状,并提出保障政策建议.结果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罕见病及其治疗药物,已颁布(国家级)罕见病药物政策 24 个,涉及注册评审、临床评价、《医保目录》、发展规划、用药保障机制的分别有 12,8,2,1,1 个,且 2021 年版《医保目录》已包括 26 种罕见病及 56 个相关药物,医保覆盖率约 22%(且较之前呈逐年递增趋势),为罕见病用药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遵循和经济保障.我国罕见病用药还存在法规保障体系不健全、临床用药品种缺乏、药品费用高、医保报销种类比例少、药物研究投入不足、专利保护期较短、超适应证用药较普遍、缺少数据与标准、民众认知极有限等问题.结论 建议建立健全罕见病法规保障体系,提高药物保供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体系,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加大制度支持和专利保护力度,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强化数据积累、联动和知识的科学普及,从而提高国内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并促使其安全、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主题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的研究主题,为今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02-28,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的文献,均从建库检索至2016-12-31.根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译本和《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对纳入文献的主题词进行标化.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对主题词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绘制主题词的社会网络分析图;采用gCLUTO 2.0软件对主要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获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献2 096篇,具有实质意义主题词1 588个,核心主题词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聚类分析共获得7个主题,分别为:主题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主题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建议/评价/实施与制度建设/改革/落实;主题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和满意度调查;主题4,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方式/机制/标准/政策及其效果分析/评价以及药品的零差率补偿/政策/销售;主题5,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研究;主题6,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遴选和用药频度的影响;主题7,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及实施效果/策略/模式研究.结论 目前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偿、效果分析及实施效果等方面,今后的研究应关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医疗保险及其实施评价指标的建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基本药物采购政策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我国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为保障我国基本药物供应稳定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选取上海和云南为样本地区,对两地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人员开展调查,了解其在基本药物供应体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当地药品招标采购双方对生产企业投标情况的具体评价,从中得出我国基本药物采购政策实施中各影响因素的类别分布,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关键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共发现4个公共因子对我国基本药物采购政策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招标采购方案的合理性、药品生产的规范性、药品使用需求的稳定性和宏观政策的调控与保障.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药品招采制度,遴选出质量保证、生产规范、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品种,同时为生产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使用量信息,必要时可通过政策强制推行上海模式的“带量采购”,以此保证药品供应链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得到公平对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方法: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进行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县级公立医院中,95.7%的医生表示了解《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包含药物及主要品种,87.1%的医生表示阅读过《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97.5%的医生表示了解基本药物报销政策,73.5%的医生表示了解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78.4%的医生表示参加过有关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参加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的医生和未参加培训的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9%的医生表示开处方时会优先考虑基本药物,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处方优先选择基本药物受其对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基本药物报销政策认知情况的影响(P<0.05).结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针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仍需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个县区作为样品点,从安徽省集中采购平台获取各样品点县区内1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的药品采购数据,分析其国家基本药物、安徽省基本用药目录药物及廉价药的采购及配送情况;再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访谈,了解药品配送情况及配送不足的原因等.结果:样本地区的药品整体配送率为82.27%,基本药物配送率超过80%;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及安徽省基本用药目录药物的采购金额构成比均达到标准;廉价药的整体配送率偏低(仅57%);区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配送率差异较大,最高者可达99.86%,最低者仅46.18%.现场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药品配送不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的药品分片区配送模式对配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一定影响,且配送企业实力差异较大.结论:安徽省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较高,基本药物的采购率和整体配送率也符合要求,但区域间、医疗卫生机构间配送效率差异较大,仍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配送无法按时、足量完成.建议采取推行药品配送"两票制"、健全药品配送企业监管机制、建立药品流通信息平台、政府部门主导廉价药的供应保障等措施,保证基层地区群众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和选择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