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体竞争对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针叶树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 2022 年 8-10 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展开调查,从树冠形态、干冠协调、树干形态 3 个方面构建了 9 个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指标,采用 3 个不同的竞争指标分析邻体竞争对针叶树种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叶树的树冠形态对邻体竞争的响应比较敏感,竞争中的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偏冠指数与孤立木相比分别提高了 16.95%、28.95%、22.76%、17.67%;树冠缺失率分别提高了3.92%、6.09%、4.87%、4.95%.与孤立木相比,部分针叶树种高径比、分枝角变异度在多侧竞争环境中显著提高,而树冠舒展度则显著降低.邻体竞争强度越大,针叶树树冠的偏移与缺失程度越大.当针叶树受到强烈的侧方竞争时,对象木树冠和树干的径向生长显著受阻,表现为树冠舒展度大幅度下降、高径比显著提高,使树冠向细高方向发展.当针叶树上方的生长空间被占据时,其轴向生长同样受到严重阻碍,树木的冠径比和高径比维持较稳定状态.总体而言,四种针叶树种在视觉形态上对竞争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油松最为敏感,圆柏次之.综上,在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邻体竞争会导致针叶树种的树冠及树形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综合资源竞争的影响,与其周围潜在生长空间的大小及对称性有关.在城市森林景观营建时,建议将针叶树栽植在对称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其邻体木不宜过高,通过四周邻体木的适度竞争,能够促进针叶树的轴向生长,同时降低树冠偏移或变形的风险,提高其视觉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A-trnH、matK和rbcL,对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共计1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并用MEGA软件对拼接序列进行变异位点分析、邻接(NJ)聚类分析,并计算其平均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4对引物的PCR扩增产物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2 100%、psbA-trnH 100%、rbcL 100%、matK 0%;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均可通过变异位点比较区分刺柏叶及其混淆品;NJ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psbA-trnH序列的NJ聚类树中刺柏叶与圆柏叶均能分别聚为一支,且psbA-trnH序列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平均种内遗传距离.结论:psbA-trnH序列能有效区分圆柏叶与刺柏叶,可作为鉴别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的条形码序列,为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侧柏叶的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侧柏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侧柏叶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C18 为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建立 24 批侧柏叶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混合对照品图谱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筛选影响侧柏叶质量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侧柏叶指纹图谱中共有 13 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除S2 一批外,其余 23 批药材的相似度均高于 0.92.并指认了杨梅苷、槲皮苷、异槲皮苷、穗花双黄酮 4 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24 批药材聚为两类,S1、S3-S24 聚为一类,同一产地的药材有较大差异,不同产地药材也有相似性;S2 聚为一类为圆柏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6 类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8.412%,可以反映原始色谱峰大部分信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 5 种成分,是 24 批药材产生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结论 所建HPLC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侧柏叶的质量控制.峰 8 等 5 个成分为影响侧柏叶质量的差异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新疆圆柏有效成分抑制COX-1/2、5-LO作用及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其疗效明显,但均存在潜在的副作用[1].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炎药是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疆圆柏(Juniperus Sabina)为柏科圆柏属植物常绿匍匐灌木,广泛分布于新疆、甘肃和陕北的干旱荒山和沙地之中.据《维吾尔药志》记载,新疆圆柏枝叶和果实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2].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途径和细胞因子网络是抗炎作用的重要靶点,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研发的关键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蒙药圆柏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蒙药圆柏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内蒙古地区的圆柏药材,共9批.观察圆柏样品的性状并对其枝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圆柏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槲皮苷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结果:圆柏小枝呈圆柱形或四菱形,刺叶长短不等,呈深绿色或黄绿色;显微观察发现,鳞叶表皮细胞排列整齐、鳞叶中部有较大空腔、海绵组织细胞较大,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气孔较多,保卫细胞较大;TLC结果显示,在对照品(槲皮苷和芦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9批样品中水分含量为3.2%~5.6%,总灰分含量为3.4%~5.8%,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不超过0.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8.0%~33.8%,槲皮苷含量为0.11%~0.28%,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0.15%~0.25%.结论:初步拟定圆柏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7.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4.0%、槲皮苷含量不得低于0.11%、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不得低于0.15%,制订的标准可用于圆柏药材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异格局是异质生境条件下物种性状、种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拉萨河流域自然植被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结构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流域草地系统划分成12个群系类型,即圆叶合头菊+唐古拉翠雀花群系;紫花针茅群系;青藏臺草群系;雪层杜鹃+鲜卑花-西藏嵩草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小叶金露梅群系;硬叶柳+杯腺柳群系;水枸子+拱枝绣线菊-高山嵩草群系;绢毛蔷薇-冷蒿+白草群系;大果圆柏-垂穗披碱草群系;铺地柏-藏橐吾+高原荨麻群系;醉鱼草+砂生槐群系.12种群系类型包含了较多的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草甸、高寒灌丛草原、稀树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等.(2)CCA排序表明:影响拉萨河流域植物群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度、海拔和经度和纬度,其次是年均降雨量.(3) 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结合反映了群系分布格局变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拉萨河流域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的植被群落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物叶片表面水溶与非水溶性颗粒物滞纳量分离定量评估——以5种树种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精确、定量评估植物叶片表面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颗粒物的质量及粒径分布,进一步提高对城市树木大气颗粒物吸滞能力的定量评估精度,本研究以3种阔叶树种(银杏、国槐、垂柳)和2种针叶树种(油松、圆柏)为研究对象,于雨后14 d(降水量>15 mm)采集叶样,依次对其进行泡洗+刷洗(WC +BC)、超声清洗(UC),然后对每个清洗步骤下叶片洗脱液进行离心分离,对上清液与沉淀物进行烘干、称量,测定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颗粒物的质量,采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对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颗粒物进行溶解,分别测定其粒径分布,并依此计算叶片表面滞纳不同径级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颗粒物的质量.结果表明:阔叶和针叶树种叶片表面滞纳水溶性、非水溶性颗粒物质量(比例)分别为480.61 (52.3%)、438.91 (47.7%)和97.93(12.0%)、715.84 mg·m-2(88.0%).5种树种叶面水溶性颗粒物粒径分布呈单峰曲线,而叶面非水溶性颗粒物粒径则呈多峰分布,且水溶性颗粒物的平均粒径(40.36 μm)明显小于非水溶性颗粒物平均粒径(105.65 μm).阔叶树种国槐、银杏在空气中含水溶性颗粒物较多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颗粒物滞纳能力;而针叶树种圆柏在空气中非水溶性颗粒物较多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颗粒物滞纳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法对密枝圆柏、高山柏、垂枝香柏和香柏的枝叶,以及大果圆柏与滇藏方枝柏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4谱库检索解析,并结合相对保留指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有量,并对枝叶部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62种成分,占各样品总成分的90.08% ~98.82%,包括单萜烯类15种、含氧倍半萜类11种、倍半萜烯类20种、含氧二萜类2种、含氧单萜类12种、异戊酸酯类2种,并以α-蒎烯、β-蒎烯等单萜烯类成分含有量最高.果实部位单萜烯含有量高达80%以上,主成分β-蒎烯含有量超过45%,与枝叶部位有显著差异.大果圆柏、滇藏方枝柏、高山柏和香柏中挥发性成分相似度较高,均以β-蒎烯含有量最高;密枝圆柏和垂枝香柏的最主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和α-松油烯.结论 该方法 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密枝圆柏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抗氧化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密枝圆柏Juniperus convallium进行化学成分和抗补体、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ODS-C18、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溶血法测定经典、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及作用靶点,DPPH、ABTS、FRAP法研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密枝圆柏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9个:穗花杉双黄酮(1)、柏木双黄酮(2)、柏木双黄酮葡萄糖苷(3)、柚皮素-7-O-葡萄糖苷(4)、芹菜素(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吡喃鼠李糖苷(8)和海波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异马尾松脂苷B (10)、异落叶松脂素-2a-O-β-D-葡萄糖苷(11)和异落叶松脂素-3a-O-β-D-葡萄糖苷(12);萜类化合物3个:柳叶二醇(13)、3β-羟基山达海松酸(14)和(1R,3R,4aR,4bS,7R,10aR)-7-乙烯基-1,2,3,4,4a,4b,5,6,7,9,10,10a-十二氢-3-羟基-1,4a,7-三甲基-1-菲甲醇(15);以及大丁苷元(16)和β-谷甾醇(17).除16外,不同类型化合物对补体系统都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经典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CH50)为0.05~3.99 mmol/L,旁路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浓度(AP50)为0.58~19.13 mmol/L,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双黄酮类,是密枝圆柏中重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并且酚羟基和糖苷基团是影响其抗补体活性的重要因素.仅羟基基团较多的黄酮类(1~3、5~9)和木脂素类(10~12)化合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密枝圆柏中分离得到,黄酮及木脂素类是其抗补体和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且显示出一定的构效关系,为密枝圆柏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海森林生态系统中灌木层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灌木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将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周转和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该研究选取青海省7种主要优势林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林、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林、青扦(Picea wilsonii)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圆柏(Sabina chinensis)林、云杉(Picea asperata)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分林下灌木层不同器官(叶、枝干、根)及其表层(0-10 cm)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 表明:7种林分间灌木(叶、枝干、根)P含量、C:P均没有明显差异性;山杨林、圆柏林、云杉林的林下灌木(叶、枝干、根)N含量、N:P高于白桦林、毛白杨林、红桦林和青扦林,C:N则相反.圆柏林的林下灌木生长受P限制,其余6种林分的林下灌木生长受N限制.7种林分间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呈现出明显差异性,而总磷(TP)含量则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林下灌木(叶、枝干、根)N含量、C:N、N:P与土壤TN含量、C:N、N:P呈极显著相关性,而P含量、C:P与土壤TP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表明,林下灌木层植被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各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C:N、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主要影响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