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胎龄29周早产儿,生后62 d以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起病,后出现右肩背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生后70 d诊断坏死性筋膜炎并予外科清创引流后渐愈。严重感染患儿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水肿时需警惕坏死性筋膜炎,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切开引流,以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哺乳期妇女乳腺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常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本病例哺乳期妇女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虽给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乳腺清创术,患者仍死于乳腺坏死性筋膜炎所致的并发症。积极地评估病情可能有助于乳腺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激进的外科清创,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瘘继发坏死性筋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死亡危险因素筛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肠瘘继发坏死性筋膜炎(N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筛查这些病例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0月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本单位)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所有肠瘘继发NF病例的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数据库内检索建库至2023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所有肠瘘继发NF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筛检。按照临床结局,将有效病例纳入存活组(男47例、女24例)和死亡组(男16例、女7例)并计算病死率。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基础疾病(与NF最相关的病种)、就诊前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NF原因、腹膜炎体征、NF累及范围、肠道处理措施和创面处理措施,筛选94例肠瘘继发N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为94例,包括文献报告90例、本单位收治病例4例,病死率为24.5%(23/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就诊前症状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NF原因、腹膜炎体征和NF累及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肠道处理措施和创面处理措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7.97、8.3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处理措施和创面处理措施均是94例肠瘘继发N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Ⅰ期造瘘+后期重建和负压治疗均具有更高的保护效应(比值比分别为0.05、0.27,95%置信区间为0.01~0.33、0.08~0.88, P<0.05)。 结论:肠瘘继发NF患者的死亡风险高,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积极的肠道和创面处理或许是避免患者死亡的关键,其中Ⅰ期造瘘+后期重建和负压治疗具有更高的保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ournier坏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Fournier坏疽是临床上较罕见的急危重症,其症状不具特异性,极易误诊,又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伴随感染性休克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特点。Fournier坏疽治疗难度大、医疗成本高,患者住院时间长,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也为患者、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从Fournier坏疽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三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常定植于咽部、胃肠道、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现回顾性分析3例SD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3例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SDSE,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主要症状为发热。2例患者伴有下肢皮肤红肿,1例伴有脑梗死与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SDSE血流感染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热、皮肤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阴囊肿块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阴囊肿块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患者中占1%。对关于阴囊肿块的主诉做出诊断具有挑战性,因为各种阴囊肿块的症状和体征相重叠。未能正确识别和处理阴囊肿块,诸如睾丸扭转、睾丸癌、精索静脉曲张和鞘膜积液,可能导致患者不育、睾丸丢失,甚至是死亡。由于误诊、漏诊后果的严重性,对可能危及生命和睾丸的阴囊肿块,须保持高度戒备,并准确地识别出来。充分掌握各种阴囊肿块的表现和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做出诊断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排除危及生命或睾丸的紧急情况,如睾丸扭转和需要立即干预的睾丸恶性肿瘤、坏死性筋膜炎是重中之重。阴囊超声检查是区分不同来源阴囊肿块的最佳方法;磁共振检查是诊断阴囊血肿的最佳方法。然而,良好的临床判断和决策仍然是成功治疗阴囊肿块患者的最重要因素。该文旨在描述阴囊肿块的正确评估方式、潜在的危及睾丸存活的状况的识别,以期对每种阴囊肿块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病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创植皮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 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 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型,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外痔脱出,肛周红肿;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41×10 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43×10 9/L。排除化疗相关禁忌,2021年6月18日—2021年7月1日行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结束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2 ℃),伴右小腿疼痛,触之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泊沙康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1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64 g/L、血小板计数24×10 9/L。右下肢血管彩超: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闭塞。右小腿MRI:(1)右小腿后部软组织肿胀,腓肠肌内外侧头及邻近深浅筋膜内渗出性改变,部分肌间隙积液;(2)左小腿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及邻近深筋膜内少许渗出性改变(图1A)。血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 唑、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右小腿红肿进行性加重,触痛明显,表皮渗液破溃,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坏死,初步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图1B)。行右小腿脓肿切开减张引流术,并放置引流管(图1C),引流出约400 mL脓液。引流液培养+药敏试验(需氧+厌氧)显示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术后患者右小腿红肿好转,引流通畅,疼痛较前减轻。3 d后进一步行浅层组织清创换药,并拔除右小腿引流管。5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51×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4×10 9/L、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计数89×10 9/L。全身抗感染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于手术室行局部麻醉下右小腿深层组织清创术,术中见腓肠肌筋膜感染坏死,部分肌肉坏死,切除坏死组织至创面新鲜,彻底止血(图1D)。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引流吸引7 d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行右腹股沟取皮+右小腿创面植皮术(图1E)。定期换药,营养支持治疗,敏感抗生素应用。术后3周拆线,植皮成活、供区伤口愈合良好(图1F)。随访6个月,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右小腿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无复发,关节功能正常,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可快速进展为坏死性筋膜炎。该病在临床上相对罕见,一旦发生,治疗难度大、花费增加且预后极差。当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时,病情更加复杂,从而进一步加重截肢和死亡风险。该文报道2例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以期为临床医师了解糖尿病足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从而积极处理,以降低截肢率、改善其预后,延缓病情进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毒症患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尿毒症是肾内科的常见病,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以皮下组织和深浅筋膜坏死为特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发病率极低,病死率高,且该病诊断困难。尿毒症患者合并NF鲜有报道,本文结合文献,总结尿毒症患者并发NF的诊断、治疗原则,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