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围分娩期护理在初产妇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分阶段转变理论(TTM)的围分娩期护理在初产妇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基于TTM的围分娩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角色适应度、母乳喂养情况以及健康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角色适应度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意愿程度、适应度、关注度以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母乳喂养情况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内心活动、喂养技巧以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利用网络、书本、医生等途径了解出院诊断和产后高风险因素、产后如果有体温升高需就诊、产后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身体恢复、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使用、血压或血糖不正常定期监测、产褥期饮食营养均衡合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TTM的围分娩期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角色扮演,显著提升其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分析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中,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临床效果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2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照组筛选16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剩余162例患者划为观察组,应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疾病了解情况、自护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表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提升幅度更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检测结果更为优秀(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表现更加良好(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对其疾病的认知,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执行效率.与仅依赖传统护理相比,这种策略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宁波市某医院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高血压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健康教育,观察组依据TTM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的例数均低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准备阶段和观察组行动阶段的例数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TM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行为,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为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初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6月在产检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分别于产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阶段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试验组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将初产妇从孕期产检开始至产后6个月的时间段划分为5个阶段,对应不同阶段和行为转变过程实施母乳喂养干预.比较2组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效能.结果 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第3天、产后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得分分别为(8.76±1.14)、(8.92±1.21)、(9.90±1.27)、(9.94±1.29)分,试验组分别为(9.11±1.42)、(12.02±1.64)、(13.04±1.68)、(15.00±1.83)分,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823、F组别=10.406、F交互=56.641,均P<0.01);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产后第3天、产后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84.62±1.14)、(88.96±1.41)、(86.65±1.47)、(84.31±1.57)分,试验组分别为(84.98±1.21)、(104.02±1.42)、(111.00±1.45)、(120.04±1.40)分,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2.592、F组别=229.674、F交互=79.955,均P<0.01);初产妇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对照组分别为60.0%(33/55)、41.8%(23/55)、21.8%(12/55),试验组分别为84.7%(50/59)、76.3%(45/59)、49.2%(29/59),2组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04、14.038、9.235,均P<0.01).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感、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SLE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性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SLE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边远山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运用于边远山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行居家腹膜透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及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建立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上的健康教育作为干预手段.2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入院1周内及干预6个月后评估和比较2组的容量状况和自我护理行为.结果 干预前2组容量负荷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1.21 ± 11.73)、(80.24 ± 10.62)mmHg(1 mmHg=0.133 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31 ± 12.87)、(85.75 ± 11.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5、2.302,P﹤0.01或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超滤量为(385.15 ± 105.18)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02 ± 126.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1,P﹤0.05);干预后2组体质量和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为(122.11 ± 8.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24 ± 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198,P﹤0.01).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帮助边远山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改善容量状况,提高其自护行为,具有教育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动机性访谈对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笔注射技能、自我效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内分泌专科就诊入院的1型糖尿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接受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常规健康教育(包括住院、出院2个阶段),观察组患儿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在住院、出院2个阶段共接受5次干预.由护士在患儿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技能调查问卷评估患儿的胰岛素笔注射技能掌握情况;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时测量患儿的自我效能和血糖水平.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儿胰岛素笔注射技能得分、自我效能、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儿自我效能得分均较同组出院时提高(P<0.05),但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的胰岛素笔注射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时的血糖水平均较出院时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可以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笔注射技能和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患儿的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产检、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指导,观察组产妇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进行4个阶段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并比较产后1、6周及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喂养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观察组产妇在产后1、6周及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在各时间点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1、6周及产后6个月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6周以及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能更好适应产妇在各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护理需求,循序渐进地满足初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需求,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效能,延长纯母乳喂养时间,有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及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对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对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孕妇110例.根据孕妇孕检顺序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收集并分析两组初产孕妇自我效能评分(BSES)、母乳喂养态度、纯母乳喂养率及婴儿断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42 d、6个月BSES评分、母乳喂养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d、1、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6、9、12个月断乳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孕妇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态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迟1岁婴儿断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低盐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盐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1],血液透析延长了MHD患者的生存期,但一些合并症的存在、患者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以及透析治疗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心理和生理症状,其中口渴已成为困扰MHD患者的主要典型症状之一[2].对MHD患者而言,钠负荷过重是口渴发生的决定因素,也是引起容量负荷过重的主要因素[3].钠的主要来源为饮食,盐分摄入过多会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产生口渴感[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