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授课制下差异化教学的本体伦理与实践路径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差异化教学"要求,因此探讨差异化教学的本体伦理与实践路径意义重大."差异"的核心本义在"异"而不在"差".人与生俱来就具有差异性,社会呼唤差异化人才,教学应尊重差异、欣赏差异、通过差异、为了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差异化教学需在确立差异化教学目标、践行差异化课堂教学、实施增值性教学评价、运用现代科学新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源流理论下医学院校学生体验教学评价:核心理念提出及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第四代教育评价愈发重视多元主体诉求的背景下,学生的主观体验逐渐成为教育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但目前对于学生体验理论的概念来源、具体定义、衡量指标等都处于比较模糊、分散的状态,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将商业领域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思维作为元理论核心,融合增值性评价和学生评教三源流理念思想,深入阐释复合型学生体验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内涵,并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多轮小组讨论等基础上构建以“审美体验、互动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思辨体验”为一级指标的学生体验五维评价模型。希望以学生评教倒逼教师授课内容与形式的改进及教学系统的整体性突破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ET/PV患者的随访管理及羟基脲稳定剂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随访管理及羟基脲的稳定剂量.方法 对2014年1月-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64例Ph/BCR-ABL阴性MPN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分析研究患者羟基脲稳定给药剂量,对稳定剂量亚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随访的64例MPN患者中ET患者51例(79.69%),PV患者13例(20.31%),ET和PV患者羟基脲稳定剂量分别为(16.32士4.20)mg/kg体质量和(16.24±5.67) mg/kg体质量,均高于初始给药剂量.患者亚组分析中,羟基脲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组患者达到缓解期所需时间(6周)<16 mg/kg体质量剂量组患者(10周),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剂量纽红细胞计数(RBC)大于稳定剂量>16 mg/kg体质量组,白细胞减少和出血不良反应发生在>16 mg/kg组患者中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基脲达到稳定给药剂量时,对Ph/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ET/PV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我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组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禀赋以及前期教学改革经验,通过设计符合时代精神与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并构建多元增值性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组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能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真实场景中解决与中医药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多个维度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其他医药类课程的思政育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关键能力评估教学"增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阐述增值性评价的含义及其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基于生物学科能力测评框架开发测评工具,选取可参照对比的北京某市级示范高中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选考生物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以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变化为指标对阶段性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测试结果反映了两组学生各项关键能力及能力要素的发展水平,能够评估教学给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带来的"增量".利用该方法分阶段进行测评,对于合理评估、优化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