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门抄本医籍《杨寿山医案》考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抄本《杨寿山医案》1卷,孤本,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主体内容为辑录晚清吴门名医杨寿山的医案。较之杨氏其他存世医案,该抄本具有收载案次最多、病程记载最详的特点,且书中所载医案鲜见于杨氏其他存世著作,较大程度地丰富了研究杨氏临证特色及学术思想的史料。考证发现,《杨寿山医案》抄本作者为清末民初吴门医家、书法家黄寿南,该抄本此前未作为黄氏的存世医籍而被登记在册,抄本内容现貌形成的时间上限为1890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末绍派名医赵晴初的访道与传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末会稽儒医赵晴初,医承绍派伤寒名家与士材学派尤氏之长,弃儒从医后名声大噪。邵友濂、曾国荃、任道镕、许应骙、任阜长等名士均求治于赵氏,可窥见其医病交互网络。赵氏广结同好,访道交游,与汪曰桢、马培之、何廉臣等研讨医理,与张畹香、凌嘉六、周伯度等医家皆有交集,可谓清末长三角地区医家交游、医病交流之典型。赵氏钻研医理,传承伤寒经典,但不盲从权威,能兼收并蓄,汇通西学;并且乐于传教后学,教授门人赵舒安、杨质安、鲁东川、贺吉人等。赵晴初晚年记录行医所感,撰成《存存斋医话稿》,以作传习,经后世多次刊行,在绍兴当地乃至江南一带影响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士材学派医家从气、阴、邪辨治不寐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士材学派医家遵《医宗必读》所载病机五条,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从气、阴、邪辨治不寐,有较好的效果.卫气失常所致不寐,有气机亏虚,行阴无力者,治以补气安神,方选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或补中益气汤加红花、黄柏或气虚失眠方;有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者,治以解郁除烦,药用柴、芍、丹、栀之类;阴血亏虚所致不寐,治以滋阴养血,轻者药用酸枣仁、生地之类养阴安神,重者药用鹿角胶填精益髓;邪气客内所致不寐,其邪多为水停、痰滞,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予控涎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明末医家李士材学术传承12代谱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明末著名医家李士材,门人众多,其学术一传沈朗仲,二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学界称之为“李士材学派”.既往学者对李士材学术传承谱系研究限于四代之内,自尤在泾之后未有涉猎,不够系统全面.整理李氏及各代门人医家的医著、家谱以及地方志、医人志等文献资料,厘清400年间的学术传承谱系,至今有12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士材、蒋示吉下法验案赏析及学术思想传承衍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李士材与弟子蒋示吉为明清时期医家,两人均擅用下法.对比师徒二人的医案,蒋氏继承了李氏的通因通用、泻下逐瘀、下后即补、间下间补等灵活用法;蒋氏还吸收了吴有性学术思想,拓展应用下法到温病辨治,提出"瘟疫专责阳明"的学术主张.李蒋师徒之间的学术主张相同,体现了中医流派思想的传承;蒋氏借鉴吸收关门医派温病医家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中医流派传承过程中学术思想的丰富发展,也是中医流派生命力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