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吴门医派分院正式成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刊综合报道]7月31日,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吴门医派分院成立大会暨吴门医派温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苏州召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中医科教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石志宇,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院长赵霞,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原院长刘沈林,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亚博,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广清,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谢飞,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章鸣林,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纪委书记徐浩,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军平等以及多位中医药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吴门抄本医籍《杨寿山医案》考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抄本《杨寿山医案》1卷,孤本,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主体内容为辑录晚清吴门名医杨寿山的医案。较之杨氏其他存世医案,该抄本具有收载案次最多、病程记载最详的特点,且书中所载医案鲜见于杨氏其他存世著作,较大程度地丰富了研究杨氏临证特色及学术思想的史料。考证发现,《杨寿山医案》抄本作者为清末民初吴门医家、书法家黄寿南,该抄本此前未作为黄氏的存世医籍而被登记在册,抄本内容现貌形成的时间上限为1890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调脂颗粒结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调脂颗粒结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脂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G、TC、LDL-C、HDL-C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内皮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对照组为77.8%(42/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6, P=0.030)。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胸闷、痰涎、肢麻沉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630、4.035、3.184、5.372, P值均<0.01);血清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073、3.159、5.020, P值均<0.01),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 t=7.120, P<0.01)。治疗后,观察组IMT[(1.64±0.17)mm比(2.35±0.08)mm, t=-15.928]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ICAM-1、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346、14.281、19.028, P值均<0.01),NO水平高于对照组( t=13.035, P<0.01)。 结论:调脂颗粒结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改善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状态,降低IMT,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吴门医派外科辨治疮疡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流派,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辨治疮疡经验丰富,理法方药完备,在分析病因、辨证论治、预后调护等方面既与传统内科理论相联系,又形成了外科自身的诊疗特色,还结合吴门医派特点.吴门医派外科认为疮疡病机为气血不畅,辨证以阴阳为纲,结合经络辨证,治疗上强调清热凉血、滋阴降气,内外兼治,并重视顾护胃气.吴门医派外科辨治疮疡之学术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中医外科学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吴门何氏益肺膏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在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门何氏益肺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门何氏益肺膏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记录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随访期内记录COPD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RC评分、CAT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6MWT距离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4+细胞、CD4+/CD8+、总B淋巴细胞、NK细胞占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次数为(0.67±0.24)次,对照组为(1.00±0.59)次,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停药后未经其他处理次日恢复继续服药;对照组出现1例咽喉部轻微刺痛,嘱其漱口后逐渐恢复.结论:在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门何氏益肺膏方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活动能力,改善肺功能并增强免疫功能,同时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吴门医派验方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通过观察吴门医派验方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比灵组和通窍止痛方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10 mg/kg剂量在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的方式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大鼠2 h内(以30 min为间隔)挠头次数,记录其行为学变化;造模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O、CGRP、ET-1及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时间段挠头次数显著增多(P<0.01),血清中NO、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比灵组、通窍止痛方组大鼠不同时间段挠头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NO、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NO、CGRP、ET-1水平及脑组织神经递质DA、NE、5-HT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从"昼升阳、夜滋阴"探讨吴门医派昼夜双处方治疗失眠的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失眠在中医学归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卧不安"等范畴,营卫失和、阴阳失交为其主要病机.对于阴阳失调之不眠者,滋阴的同时要注重升阳,才能精足神旺,昼精夜瞑.针对无内外邪气侵犯之不寐者,注重滋阴气、养营血即可.夜间滋阴气、养营血,使气机收敛沉降,将内收之气转化成五脏所藏之阴精营血,则白昼精足神旺.运用吴门医派昼夜双处方论治失眠,昼方升阳以达"昼精",夜方滋阴以促"眠睡",使机体处于夜间"阳气尽、阴气盛"、白昼"阴气尽、阳气盛"的状态,顺应天时,调和阴阳,达到昼精夜瞑、阴平阳秘的状态.结合临床病案对吴门医派昼夜双处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思路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吴门医派胃阴学说在中风后便秘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在吴门医派胃阴学说的指导下,探究中风后便秘病机演变过程,并总结其治疗特点.吴门医派认为中风责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中风之后易向胃阴不足转归而发生便秘.治疗以滋补胃阴为基础,根据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特点,兼顾通腑、补益肝肾、补养气血等法,分期论治,同时重用生白术,善用种仁类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3/9/30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PD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随着近年来PD的整体技术不断进步,接受PD的患者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吴门医家叶天士从脾胃论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门医派名医叶天士在治疗血证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特.其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和脾气统摄血脉的角度出发,脾胃分论,提出了从脾胃治疗血证的升阳健脾和滋养胃阴等方法,效验颇多.现梳理并总结叶天士现存古籍医案中从脾胃论治血证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前血证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