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型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特点及外科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入喉处受侵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 2018年8月甲状腺癌侵犯RLN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LN受侵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4例入喉处受侵为A组,其他部位受侵16例为B组。对两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多发病灶比率、粘连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情况比较:A组较B组肿瘤小( t=-3.614, P=0.001),淋巴结转移率低( χ2=5.593, P=0.018),微小癌比率高( χ2=4.051, P=0.044)。而术后1、6、12、24个月声音嘶哑及喉镜声带异常发生率及术后6、12、24个月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甲状腺癌RLN入喉处受侵,肿瘤直径相对较小,微小癌比率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微创组)102例,常规开胸手术(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转入ICU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微创组肺部感染、切口液化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两组吻合口漏、声音嘶哑、乳糜胸及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镜治疗婴幼儿双主动脉弓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婴幼儿双主动脉弓畸形胸腔镜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共收治10例双主动脉弓畸形患儿,男7例,女3例;年龄2 h~8个月,9例右弓优势,1例左弓优势。出生前孕期35周行MRI检查了解血管环与气管、食管关系,气管压迫>1/3即采取出生后产时手术,压迫<1/3的出生后6个月左右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均采用胸腔镜手术,1例因氧饱和度无法维持,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5~10 ml。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4~14天。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无进食困难,无呼吸困难需再次手术者。4例需要呼吸机支持>7天,2例出现气胸,引流后治愈。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产检可提高双主动脉弓畸形诊断率,小儿外科提前介入随访可减少患儿相关并发症发生,采用胸腔镜矫治畸形手术可行,对患者创伤小,伤口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理和超声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不同超声特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评价病理疑似癌与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67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787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包括甲状腺超声特征(回声、边界、形态、纵横比、钙化)、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二次手术)、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副损伤,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类型、送检标本内是否有甲状旁腺、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比较病理疑似癌和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清扫中央组淋巴结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787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316个(40.2%),其中乳头状癌308个;良性结节471个(59.8%)。恶性结节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和微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90.5%(286/316)比38.9%(183/471)、52.5% (166/316)比11.5%(54/471)、53.8%(170/316)比11.5%(54/471)、30.4%(96/316)比5.5%(26/471)和65.5%(207/316)比8.7%(4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甲状腺结节符合病理疑似癌诊断26例,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17例)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9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和石蜡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石蜡病理均证实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符合单纯超声高度癌诊断57例,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23例)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34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发生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标本可见甲状旁腺率和石蜡病理证实恶性率明显高于未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患者[39.1%(9/23)比2.9%(1/34)和30.4%(7/23)比8.8%(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 结论:甲状腺超声特征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建议病理疑似癌患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单纯超声高度疑似癌患者仅在高度怀疑转移时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出现声音嘶哑的18例Chiari畸形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出现声音嘶哑等耳鼻咽喉症状的Chiari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98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例出现声音嘶哑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MRI和喉镜检查,总结患者症状和首诊科室、确诊时间、总病程、声音嘶哑病程、诊断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时间。随访3~16年,中位随访6.5年。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首次就诊科室包括神经科(9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例)、儿科(2例)、骨科(1例)、呼吸科(1例),除神经科7例初诊时明确诊断之外,就诊于其余科室的11例患者均未及时确诊。18例Chiari畸形患者确诊时病程2个月~5年,其中声音嘶哑症状出现20 d~5年。确诊后,9例患者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例同时行脊髓空洞引流术,术后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症状改善时间为1~30 d;9例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其中8例声嘶症状无改善,6例病情进展加重。结论:后颅窝减压手术是治疗Chiari畸形的有效方式,患者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脊柱颈胸段原发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患者2例。病例1为男性,47岁,C 6、7椎体孤立性纤维瘤,术前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症状,伴左侧肢体无力。病例2为女性,17岁,T 1椎体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颈肩痛症状,合并左上肢远端肌力下降。2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描并使用Mimics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脊柱颈胸段模型,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制作与实物1∶1大小的3D打印脊柱颈胸段模型,规划设计并定制3D打印人工椎体,分别用于术前评估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中指导置钉和脊柱序列重建。病例1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前路C 6、7椎体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例2采用单纯后入路,行胸椎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肌力,随访期间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胸段椎体肿瘤切除+脊柱重建手术。病例1手术时间6.5 h,术中出血量1 200 mL;病例2手术时间4.5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2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自觉肌力逐渐恢复正常。病例1术后第7天发现伤口处脑脊液漏,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愈;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至3个月时好转。病例2未见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见患者椎体及肢体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脊柱稳定性良好。病例1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分和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分和0分;术前左侧上、下肢各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末次随访时除左侧指伸肌肌力为Ⅳ级以外的其余各肌肌力均为Ⅴ级。病例2术前左侧颈部和左上肢疼痛VAS评分6分和3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分和0分;术前左上肢指伸肌和指屈肌肌力Ⅳ级,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Ⅴ级。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直观、动态、全面的影像学评估方法,结合3D打印技术,可在术前明确肿瘤分期、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指导手术置钉及脊柱序列重建,对于颈胸段椎体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中神经监测电流刺激对家兔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geal nerve,SLN)损伤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发生率较高,损伤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种损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RLNP),单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双侧损伤表现为危及生命的急性气道阻塞。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可引起环甲肌去神经支配,影响高声调。而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技术是通过刺激电极产生的电流刺激神经,使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来判断神经的连续性和神经-肌肉的传导功能的完整性。目前被广泛用于保护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geal nerve,SLN),特别是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的保护中。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rve monitoring,IONM)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提出一个IONM下的新操作:"电流辐射距离"。电流辐射距离是指当探针刺激神经周围组织时,刺激点与神经在一定距离内,也可引起有效肌电反应,此距离初步定义为电流辐射距离。电流辐射距离可以帮助术者精准确定神经位置和走行,快速解剖,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正压通气患者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正压通气患者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3年1至3月在全身麻醉喉罩正压通气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 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4(48.4±10.6)岁;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组(简称甘菊凝胶组, 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4(46.3±10.8)岁。两组患者都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生理盐水组喉罩置入前,对喉罩的前、肩、背部进行生理盐水润滑处理,甘菊凝胶组使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不同时间点的术后口咽黏膜炎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喉罩拔除后不同时间点的口咽黏膜炎评分、咽喉痛评分、声音嘶哑评分、咳嗽评分和咽干评分,喉罩置入次数、成功置入用时和漏气压,拔除喉罩前后的呛咳、躁动等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舌麻、保护性咽反射受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口咽黏膜炎发生率在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分别为25.0%(8/32)、31.3%(10/32)、28.1%(9/32)和3.1%(1/32),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53.1%(17/32)、59.4%(19/32)、59.4%(19/32)和21.9%(7/32)(均 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口咽黏膜炎评分[ M( Q1, Q3)]在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分别为0(0,0.8)、0(0,1.0)、0(0,1.0)和0(0,0)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0(1.0,1.8)、1.0(0,2.0)、1.0(0,2.0)和0(0,0)分(均 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咳嗽评分在喉罩拔除后3.0、6.0 h分别为0(0,0)、0(0,0)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0(0,0)、0(0,0)分(均 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咽干评分在喉罩拔除后3.0 h为0(0,1.0)分,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0(0.3,1.0)分( P=0.019);甘菊凝胶组患者喉罩成功置入用时25.0(20.3,29.8)s,低于生理盐水组的29.0(25.0,32.0)s( P=0.016);两组患者的喉罩置入次数、漏气压、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拔除喉罩前后的呛咳、躁动等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舌麻、保护性咽反射受限等不良反应。 结论: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用于全身麻醉喉罩正压通气手术患者,可降低术后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术后口咽黏膜炎、咽干和咳嗽的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纵隔引流管在胸腔镜Ivor-Lewis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腔镜Ivor-Lewis术后吻合口瘘(AL)的老年患者术中预置双纵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00例因食管癌或贲门癌行全腔镜Ivor-Lewis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引流管放置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根纵隔引流管组,研究组为双纵隔引流管组,2组患者都常规置入胸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AL发生率,AL患者的炎症指标,AL的分级、鼻瘘管置入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455例老年患者纳入了分析。研究组AL患者体温峰值[(39.58±1.03)℃和(38.05±0.56)℃, t=4.298, P<0.05)],白细胞计数峰值[(18.63±3.35)×10 9/L和(14.28±2.78)×10 9/L, t=3.450, P<0.05],C反应蛋白(CRP)峰值[(154.66±41.64)mg/L和(122.19±31.29)mg/L, t=2.131, P<0.05]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AL的分级和鼻瘘管置入率降低(82.4%和30.0%, χ2=7.126, P<0.05)。在重症指标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ICU入住率更低[64.7%和10.0%, χ2=7.349, 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6.47±8.15)d和(0.90±2.23)d, t=2.62, P<0.05],ICU住院时间[(11.70±8.89)d和(4.70±6.27)d, t=2.184, P<0.05]也较对照组缩短。 结论:双纵隔引流管的应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老年患者鼻瘘管置入率,ICU入住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且相对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腔镜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50例(研究组),行开放式甲状腺癌根治术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记录术后1、3和7 d疼痛评分;于术前和术后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半乳糖凝集素-3(Gal-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肢体麻木、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出院后3个月随访美容满意度,出院后6个月复查CT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88.69 ± 15.16) min比(61.47 ± 15.48) min],但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51.21 ± 10.06) ml比(85.46 ± 11.37) ml、(98.29 ± 30.61) ml比(117.47 ± 30.25) ml和(5.35 ± 0.54) d比(7.72 ± 0.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和3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3 ± 1.07)分比(7.87 ± 1.46)分和(4.22 ± 1.35)分比(6.42 ± 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7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IL-6、IL-10、TNF-α和Ga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 d IL-6、IL-10、TNF-α和Gal-3明显低于对照组[(26.27 ± 3.14) ng/L比(29.22 ± 4.52) ng/L、(7.54 ± 2.31) ng/L比(10.92 ± 2.54) ng/L、(14.98 ± 3.76) μg/L比(23.65 ± 2.46) μg/L和(3.54 ± 0.48) μg/L比(4.48 ± 0.6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73, 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0%(47/50)比78.8%(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94, 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 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可减少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可提高术后美容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也未增加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