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残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8例因腹痛入院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再行内镜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RCP操作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腹痛缓解率、结石复发率、癌变率.结果 8例患者结石直径(1.12±0.35)cm,结石数为(1.03±0.25)个,总操作成功率100%(8/8),一次结石取净率87.5%(7/8),总结石取净率100%(8/8).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ERCP术后出血,8例患者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期间1例患者复发结石;1例患者复查发现早期壶腹肿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RCP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制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中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新的标准术式[1].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45%[2],因胰液对周围组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导致腹腔感染、出血等,严重时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壶腹癌的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壶腹癌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9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壶腹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射频消融次数、胆管支架类型、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在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分析射频消融次数、胆管支架类型与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73.0±9.7)岁。25例(50.0%)患者进行过1次射频消融治疗,25例(50.0%)患者进行过≥2次射频消融治疗;6例(12.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轻症。平均随访时间22.3个月,共有39例(78.0%)患者死亡,5例(10.0%)患者失访,6例(12.0%)患者存活。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6.9(95% CI:9.1~24.8)个月,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0%、38.5%、27.0%和12.6%。射频消融治疗≥2次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较治疗1次的患者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95% CI:9.7~43.7)个月比12.6(95% CI:4.9~20.3)个月, χ2=3.049, P=0.081]。32例(64.0%)患者采用塑料支架,18例(36.0%)采用金属支架,采用金属支架和采用塑料支架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5% CI:6.1~28.0)个月比15.9(95% CI:6.9~24.9)个月, χ2=0.029, P=0.865]。 结论:内镜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壶腹癌的一种安全疗法,多次连续治疗有可能增加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支撑管致空肠穿孔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腺、壶腹、十二指肠等良、恶性肿瘤的经典术式。胰瘘是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胰瘘,术中常在胰肠吻合口放置胰管支撑管。近年来对胰管支撑管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报道越来越多。本文报道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PD后4年发生空肠穿孔,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为PD手术放置胰管支撑管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患者基线信息、内镜治疗方式、创面封闭方式、病理分析和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等资料。结果:47例患者资料入选并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5例,ESD+EMR 7例,因ESD剥离困难转为ESD+EMR 6例,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over-the-scope clip system,OTSC)辅助的全层切除4例,分片内镜黏膜切除术(piecemeal EMR,EPMR)8例。47例早期癌病变中,整块切除率83.0%(39/47),完全切除率85.1%(40/47)。全组47例中,围手术期发生穿孔并发症4例(8.5%),均发生于降部,其中2例(4.3%)经内镜治疗后好转,另外2例(4.3%)内镜治疗效果不佳,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非壶腹部早期十二指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病灶的位置、大小及个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十二指肠降段的操作,要更加警惕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视镜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憩室乳头插管3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正确地识别壶腹部乳头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3例通过前置透明帽直视镜在困难憩室乳头插管中的使用,为该类病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头癌和远端胆管癌术前列线图诊断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胰头癌和远端胆管癌术前检验指标的差异性,构建并验证列线图诊断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开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243例,其中包括177例男性和66例女性,年龄(58.9±8.9)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243例患者分为胰头癌组113例和远端胆管癌组1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方法筛选出胰头癌的最佳预测指标,运用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以k折交叉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筛选出7个胰头癌与远端胆管癌鉴别诊断的指标:年龄、体重下降速率、主胰管直径>3 m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癌胚抗原、肿瘤糖类抗原125。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k折交叉验证的C指数为0.868,表明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理想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P=0.728)。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术前对影像学难以区分的胰头癌和远端胆管癌进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移植术后新发壶腹周围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临床特征及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附1 92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 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 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5、2.45, χ2=4.54, t=-4.92, Z=4.66, t=-7.31, χ2=6.90, 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1, χ2=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 t=-3.89、2.67、-3.61, 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 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 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00, 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42, P>0.05)。 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肠端侧套入"U8"型缝合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在巴中市中心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5例胰腺或壶腹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法,共4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49.4±18.4)岁,年龄范围42~77岁;研究组采用胰肠端侧套入"U8"型缝合吻合法,共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59.8±16.6)岁,年龄范围45~80岁。研究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30)比17.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0(0/30)比6.6%(3/45), P=0.153]及死亡率[0(0/30)比8.8%(4/45), P=0.0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胰肠端侧套入"U8"型缝合法吻合能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