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LRP7基因变异导致的3个复发性葡萄胎家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发性葡萄胎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为再生育提供精准指导。方法:采集5个独立家系中有复发性葡萄胎病史的女性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筛查 NLRP7、KHDC3L等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对候选变异通过Sanger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及家系溯源。 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在3个家系中检测到了 NLRP7基因变异,其中先证者P1及其姐姐均携带 NLRP7基因第1 ~ 4外显子的纯合缺失,先证者P2携带 NLRP7 c.939delG(p.Q314Sfs*6)pat和c.1533delG(p.N512Tfs*4)mat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P4携带 NLRP7 c.2389_2390delTC(p.A798Qfs*6)pat和c.2165A>G(p.D722G)mat复合杂合变异,上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致病性标准均判断为致病或可能致病。其中 NLRP7基因第1 ~ 4外显子缺失、c.939delG(p.Q314Sfs*6)、c.1533delG(p.N512Tfs*4)和c.2389_2390delTC(p.A798Qfs*6)变异既往均未见报道。 结论:明确了3个复发性葡萄胎家系中的 NLRP7基因变异,有助于准确的遗传咨询。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复发性葡萄胎致病基因 NLRP7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LRP7基因变异致复发性葡萄胎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性葡萄胎指同一患者发生2次或以上的葡萄胎,常与家族性或散发性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有关,已有研究表明该疾病与 NLRP7和 KHDC3L基因突变有关。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收1例因2次葡萄胎史要求助孕患者,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其家属成员的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验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 NLRP7基因存在c.2282G>A(p.Cys761Tyr)纯合突变,Sanger测序结果与其一致;Sanger验证其父母和姐姐是该变异的杂合携带者。先证者通过卵子捐赠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最终获得临床妊娠。因此, NLRP7基因c.2282G>A(p.Cys761Tyr)纯合突变是导致该患者复发性葡萄胎的遗传学病因,该变异的发现拓宽了 NLRP7基因致病变异谱,可进一步为该类患者提供生育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葡萄胎是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其特征为绒毛水肿变性和滋养细胞增殖。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FRHM)是家族中单个成员反复发生葡萄胎,和(或)1个家系中2个或2个以上成员反复发生葡萄胎,临床表现多为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BiCHM),这是1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CHM临床少见,病因学诊断为基因检测。本文针对1例BiCHM患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该患者为NLRP7基因发生了c.2161C>T杂合变异,导致患者反复发生葡萄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继发远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CHMCF)继发远处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CHMCF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策略.结果 本例患者因先兆流产收入院保胎治疗,彩超提示宫腔内除正常胎儿胎盘组织外另有一蜂窝样无回声区;行药物引产术,术后确诊CHMCF;随访期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不佳,肺部出现微小转移灶,予以一周期甲氨蝶呤化疗后降至阴性,随访半年余未复发.结论 CHMCF是一种高风险妊娠,超声结合血β-HCG的动态监测对CHMCF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完善的遗传学筛查对其临床处置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在临床处理上,应结合产前母体并发症有无、血β-HCG增长趋势及患者对继续妊娠风险的承受力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此外,终止妊娠后的密切随访对于优化母胎结局亦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8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c tumors,ITTS),包括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T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1例ETT,1例ETT、PSTT共存,6例PSTT.首发症状多为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轻度升高,ITTS多由病理确诊.5例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例成功,2例失败),余下3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其中1例复发,化疗后再次缓解.结论:ITTS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首选全子宫切除,存在高危因素时应联合化疗,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病灶局限者可试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影响ITTS预后的因素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主要包括5种疾病:葡萄胎(完全性和部分性)、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中间型滋养细胞源性肿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及上皮性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其中葡萄胎最常见且通常是良性,但偶有转移的风险;其余几类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neoplasm,GTN).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子宫病灶大小的变化,准确评估病灶内血流情况及病变有无复发等,对滋养细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滋养细胞分化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59岁,因绝经2年、不规则阴道流血6个月于2015年3月1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2月7日外院超声检查:子宫底实性占位49 mm×35 mm×39 mm,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密切,考虑子宫肌瘤脂肪变.2月10日行诊刮术;术后病理:子宫腔少许组织中可见个别瘤样增生腺体,有乳头,不除外肿瘤.患者17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孕1产1,足月顺产,无葡萄胎病史.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前壁脱垂;子宫前位,增大如孕6周,质中,活动差,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hCG水平为30 318.00 U/L.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前位72 mm×67 mm×42 mm,子宫腔内膜欠清晰,有中等回声团,范围19 mm×21 mm×10 mm,距浆膜层11 mm.胸部正位片:双肺多发转移瘤.2015年3月15日以"滋养细胞肿瘤(Ⅲ期:11)"收入院,于2015年3月至8月行6个疗程的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静脉化疗.2015年9月复查血hCG水平降至0.95 U/L.于2015年10月8日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左侧宫角处可见呈腺样结构的肿瘤组织,部分腺上皮伴有黏液分化(图1),局灶区域可见大片坏死,其间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散在少数多核巨细胞,可见个别双核大细胞(图2);左侧输卵管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右侧输卵管系膜血管腔内可见癌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成分中,ER、细胞角蛋白(CK)阳性(+),PR、p53局灶(+),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40%(+),hCG阴性(-).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Ⅰa期(G2)伴有黏液分化及滋养细胞巢(滋养细胞成分化疗后基本消失);肿瘤大小为20 mm×15 mm,侵犯肌壁深度<1/2.2015年10月29日复查血hCG水平为7.61 U/L,次日接受了1个疗程的EP方案化疗;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反应,改为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因出现肾功能异常,更改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末次化疗时间为2016年4月26日.化疗后定期复查,目前患者无复发生存,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家系NLRP7基因突变一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葡萄胎是以绒毛间质水肿同时缺乏胚胎发育或者异常的胚胎发育为特征的异常妊娠.有葡萄胎生育史的患者, 1次葡萄胎后,再患葡萄胎的风险为1.6%,2次葡萄胎后,再患葡萄胎的风险增高为20.3%,提示,葡萄胎可能存在某种基因的易感性[1].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familial recurrent hydatidiform mole,FRHM)是1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是指在1个家系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成员反复发生葡萄胎(≥2次)[2].全外显子组测序具有对常见和罕见致病基因的高敏感度,能发现外显子区绝大部分疾病相关的变异以及仅需对约1%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等优点,已成为鉴定病因不明的孟德尔遗传病致病基因最有效的策略,也可应用于遗传病的临床诊断[3-4].本研究针对1例临床上疑似FRHM的患者,直接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并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了该FRHM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变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腔镜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40例拟诊GTN及11例确诊GT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宫腔镜检查、病灶切除或组织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估.结果 在40例拟诊GTN中,病理证实9例GTN,22例妊娠物残留,3例宫角妊娠,4例葡萄胎残留,2例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11例确诊GTN中,经宫腔镜评估及病灶切除均通过手术及化疗获得完全缓解(血hCG水平至少持续4周正常).20例GTN中,1例失访,19例随访1~7年,中位时间3年,无复发.结论 在拟诊GTN且前期妊娠不明的情况下,宫腔镜检查可有效鉴别GTN和妊娠相关疾病.对于明确GTN诊断者,适当的宫腔镜干预可切除病灶、减少化疗负荷,并为中间型GTN保留生育功能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侵蚀性葡萄胎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IHM)发生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HM 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转移的24例(肺转移22例,阴道转移2例)为转移组,未见明确转移征象的26例为未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其疗程、临床疗效、预后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停经距第1次清宫时间长、合并卵巢黄素化囊肿为IHM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P<0.05),而伴有假孕症状为IHM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②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转移组开始治疗距血β-hCG转阴时间(70.00±21.07天)长于未转移组(57.27±16.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行化疗次数及全子宫切除术、近期治愈、近期好转、再次妊娠、复发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未治愈共9例患者均为未按时返院化疗.结论:一旦考虑诊断葡萄胎,应尽早行清宫术,以减少IHM转移的发生.合并卵巢黄素化囊肿的IHM患者需警惕是否有转移.在治疗时需严密监测血β-hCG水平的变化.IHM即使发生转移,经过规范的治疗仍能达到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