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转换治疗HIV-1高病毒学抑制患者48周临床试验:DRIVE-SHIFT最新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DOR/3TC/TDF)治疗HIV病毒学抑制≥6个月的HIV-1成年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项开放性标签、活性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中,经过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1种增强型蛋白酶抑制剂、增强型艾维雷韦或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后的HIV病毒学抑制≥6个月的HIV-1成年感染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组,一组为改用每日1次DOR/3TC/TDF方案试验组,另一组为继续基线方案24周的对照组。主要终点是第48周DOR/3TC/TDF试验组与第24周基线方案对照组间HIV-1 RNA <50拷贝/mL的受试者比例差异,次要终点是第24周时两组间获得病毒学应答的受试者比例差异(非劣效界值,-8%)。结果:670例受试者(DOR/3TC/TDF组447例,基线方案组223例)纳入了分析。24周时,HIV-1 RNA<50拷贝/mL的患者在DOR/3TC/TDF组占比为93.7%,基线方案组中为94.6%[差异-0.9(-4.7~3.0)]。48周时,DOR/3TC/TDF组中HIV-1 RNA<50拷贝/mL受试者占比仍为90.8%,非劣效于24周时基线方案组[差异-3.8(-7.9~0.3)]。在曾接受过利托那韦增强型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试验组中,24周时其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降幅显著高于基线方案对照组( P<0.01)。第2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9%和52.5%,导致治疗停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和0.4%。 结论:对于需改变治疗的患者,转换到每日1次的DOR/3TC/TDF方案是一种耐受性良好且可维持病毒学抑制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者的耐药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4年至2018年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HIV-1感染者880例,采集其血浆标本,使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的蛋白酶及反转录酶区,获得的扩增序列与耐药数据库对比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采用病毒基因分型工具软件分析HIV-1亚型分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880例患者中,血浆HIV-1病毒载量为(4.12±0.63) lg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51±124)/μL;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为26个月。亚型分析中,重组型(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1-AE亚型在HIV-1亚型中占比最大,为38.9%(342/880),CRF07-BC亚型占28.5%(251/880),B+C亚型占16.2%(143/880)。其中534例患者存在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60.7%。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的耐药率分别为51.0%(449/880)、58.6%(516/880)和1.7%(15/880)。对拉米夫定、恩曲他滨、依非韦仑和奈韦拉平的耐药较为严重,中高度耐药率分别为46.8%(412/880)、46.8%(412/880)、51.3%(451/880)和53.6%(472/880);而对齐多夫定(6.0%,53/880)、依曲韦林(9.0%,79/880)和PI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尚不严重。NRTI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IV(47.3%)、K65R(22.2%)和K70RE(12.6%);NNRTI为K103NS (25.1%)、V106A(19.7%)和V179DE(14.4%);PI为L10FIV(7.4%)和A71IVT(6.5%)。CRF01-AE亚型的耐药率为69.3%(237/342)高于CRF07-BC亚型的49.8%(125/251)和B+C型的51.0%(73/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14.6,均 P<0.05)。 结论:重庆市HIV-1感染者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后,耐药发生率高,以对NNRTI类药物耐药最为多见,其次为NRTI,PI较少耐药。耐药是HIV-1感染者病毒学突破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初始治疗成年HIV-1感染者:DRIVE-AHEAD试验48周治疗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DOR/ 3TC/TDF)和依非韦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EFV/FTC/TDF)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RIVE-AHEAD是一项双盲,非劣效性3期临床试验。纳入HIV-1 RNA≥1 000拷贝/mL且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感染者,按照1:1比例随机接受DOR/3TC/TDF或EFV/FTC/TDF治疗,疗程96周。主要疗效终点是第48周HIV-1 RNA<50拷贝/mL的患者比例(非劣效界值10%)。结果:728例接受治疗并纳入研究(每组364例)。第48周时,DOR/3TC/TDF组和EFV/FTC/TDF组分别有84.3%(307/364)和80.8%(294/364)的患者达到HIV-1 RNA<50拷贝/mL(差异:3.5%;95% CI:-2.0~9.0)。DOR/3TC/TDF组出现头晕(8.8% vs 37.1%)、睡眠障碍(12.1% vs 25.2%)及感觉异常(4.4% vs 8.2%)等不良事件者比例显著低于EFV/FTC/TDF组。两组的空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变化值有显著差异(-1.6 vs +8.7 mg/dL和-3.8 vs +13.3 mg/dL)。 结论: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者中,48周时DOR/3TC/TDF方案的疗效不劣于EFV/FTC/TDF且耐受性良好。DOR/3TC/TDF方案的神经精神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潜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尚无有效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仍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虽然抗2019-nCoV药物的临床研究众多,但其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尽快确定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至关重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作为抗2019-nCoV的临床指导用药。瑞德西韦、法匹拉韦、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也在临床中被用于治疗COVID-19。现将上述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西胸科医院2019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胸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ART≥6个月且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成人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血浆提取核酸,采用美国雅培ViroSeq方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共有131例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获得 pol基因片段序列。74例(56.5%)对至少一类病毒抑制剂耐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RTIs,NNRTIs)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42.0%)和K103(37.4%)。8例(6.1%)和15例(11.5%)分别对NRTIs和NNRTIs产生单类药物耐药,49例(37.4%)对NRTIs和NNRTIs产生双重耐药,1例(0.8%)对NRTIs、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产生三重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耐药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的因素有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AOR=4.57,95% CI:1.28~16.30)、抗病毒治疗时间6~35个月(AOR=12.87,95% CI:3.36~49.33)及≥60个月(AOR=5.95,95% CI:1.75~20.22)。对常用药物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替诺福韦(TDF)、阿巴卡韦(ABC)、利匹韦林(RPV)、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获得性耐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9%、10.7%、19.1%、6.9%、45.0%、49.6%和1.5%。 结论:广西胸科医院56.5%的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超过1/3病例同时对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定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加强依从性教育,对耐药发生病例及时更换治疗药物方案,提高ART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抗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最主要的方案为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在临床试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包括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达芦那韦/考比司他)、核苷类似物(法匹拉韦和瑞德西韦)及抗疟药物(氯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肝损伤,本文就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肝损伤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促进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拉韦林或达芦那韦/利托那韦初治成年HIV-1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多拉韦林(doravirine,DOR)或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arunavir/ritonavir,DRV/r)联合两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既往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的HIV-1成年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项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非劣效性试验纳入HIV-1感染成年人按1:1方式随机分配至DOR(100 mg,每日一次口服)组或DRV(100 mg)/r(800 mg,每日一次口服)联合组,各组再分别接受由研究人员选定的两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替诺福韦与恩曲他滨或阿巴卡韦与拉米夫定,直至96周。主要疗效终点是在第48周时达到血浆HIV-1 RNA小于50 copies/mL的受试者比例,如果治疗差异(DOR组减去DRV/r组)的双侧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10%可确定其具有非劣效性。结果:769例入选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治疗,其中385例接受DOR治疗,384例接受DRV/r治疗。在第48周时,321例(83.8%)DOR组受试者和306例(79.9%)DRV/r组受试者血浆HIV-1 RNA低于50 copies/mL(差异为3.9%,95% CI:1.6~9.4),证明了DOR给药方案的非劣效性。研究中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腹泻(DOR组21例(5.5%),DRV/r组49例(12.8%))、恶心(分别为25例(6.5%)和29例(7.6%)))以及头痛(分别为23例(6.0%)和10例(2.6%))。18例研究受试者包括DOR组的6例(1.6%)和DRV/r组的12例感染者(3.0%)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各组有1例(0.3%)受试者的严重不良反应与研究药物相关。 结论:DOR联合两种NRTI的治疗方案为初次接受治疗的成年HIV-1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比多尔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50岁男性焦虑性抑郁症、高脂血症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既往服用喹硫平、氯硝西泮和阿托伐他汀钙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5 g、1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2次/d。3 d后,因患者发生可疑药物相互作用,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改为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服用阿比多尔3 d后,患者全身出现红色丘疹。考虑可能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氯雷他定,皮疹继续加重。考虑为阿比多尔引起的药疹,停用阿比多尔,次日患者皮疹大面积消退。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利巴韦林。5 d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17 d后,患者肺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HIV-1基因亚型及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监测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情况,为虹口区HIV-1耐药数据库的建立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使用反转录-巢式PCR技术进行HIV-1病毒Pol基因扩增,通过COMET工具和构建进化树鉴定基因亚型,并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143条Pol基因序列,10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亚型49条(34.27%)、CRF07_BC亚型52条(36.36%)、C 亚型 13 条(9.09%)、B 亚型 9 条(6.29%)、CRF08_BC 亚型 9 条(6.29%)、CRF55_01B 亚型 4 条(2.80%)、CRF67_01B 亚型 2 条(1.40%)、CRF68_01B 亚型 1 条(0.70%)、A 亚型 1 条(0.70%)和独特重组亚型(URFs)3 条(2.10%).研究发现,治疗前耐药率为10.49%(15/143),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前耐药率为6.29%(9/143);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前耐药率为1.40%(2/143);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前耐药率为2.80%(4/143);利匹韦林、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治疗前耐药率分别为4.90%、3.50%和3.50%.此外,监测到传播耐药率为4.20%(6/143),传播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M46I、M184V、K103N、K101E和Y181C,预测对依非韦伦、奈韦拉平、恩曲他滨和拉米夫定为高度耐药.结论 HIV-1基因亚型的构成在虹口区已经愈发多样化,应继续加强辖区内HIV-1基因亚型以及耐药毒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的治疗前耐药和传播耐药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11/4
本视频重点介绍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肝外表现及其治疗及预防。过去认为戊型肝炎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但近20年,戊型肝炎在发达国家流行的证据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戊型肝炎发病呈上升态势:欧洲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由2005年的514例增加到2015年的5 617例,总数增加了10倍。2012年至2021年以来我国戊型肝炎病例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型肝炎病例数,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且漏报率可能较高,需引起重视。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有多个基因型,为重要人畜共患病毒,HEV基因型在人和动物中分布:HEV1和HEV2只感染人,HEV3和HEV4为人畜共患病原体;猪是主要动物宿主,近年来从野猪分离到的HEV株被归为HEV5和HEV6;骆驼HEV则被归分为HEV7和HEV8。HEV广泛存在于常见食物中,HEV是全球流行的食源性病原,家猪,野猪,绵羊,山羊,鹿和兔子等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是传染来源。即食产品、加工肉制品、牛/羊奶类和贝类等食物的HEV RNA阳性率很高。我国职业相关人群的HEV感染风险较高,我国的荟萃分析显示,职业人群(养猪者、屠宰场、养猪散户和兽医)的HEV IgG血清阳性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63倍,主要型别为HEV4型。与一般人群相比,兔子屠宰场工人患HEV的风险增加了6.9倍,且血清阳性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我国24个城市的HEV血清阳性率的职业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含养殖者)、中年和老年群体和男性HEV感染风险更高。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外表现常见,最常见为胆囊炎、低钾血症与贫血等。急性戊型肝炎合并肝外表现住院时间更长,但临床预后与无肝外表现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迄今为止,尚未批准任何特定药物用于治疗戊型肝炎,临床治疗受限。关于急性戊型肝炎的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大多可完全恢复,急性期应隔离,宜清淡易于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功能治疗,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有研究显示,在如急性肝功能衰蝎严重病例中,使用利巴韦林治疗可获益。有病例报道显示,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减缓进展为肝功能衰竭的速度。慢性戊型肝炎的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第一线治疗方案。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使1/3慢性戊型肝炎患者体内HEV自动清除;但大多数患者难以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该方法受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可选用,但因耐受性问题,更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推荐疗程为3个月(平均剂量为8.1 mg/kg),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2012年10月,我国在全球率先批准上市戊肝疫苗为预防戊型肝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戊肝疫苗国际化成果:自2012年上市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协助下,国际化进程加快。2017年5月,由挪威政府公益基金资助的首个海外临床试验(预防孕妇戊肝)在孟加拉国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约7万人次的4次随访工作;首个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已于2019年4月启动,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额资助;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首个《关于重组戊肝疫苗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审评技术建议》,2019年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一项临床研究,为4名受试者按照标准接种3剂戊肝疫苗,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戊肝疫苗可诱导显著的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戊肝疫苗诱导的抗体可提供跨基因型保护。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在完成3针接种后,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识别1型、2型、3型、4型HEV衣壳蛋白,对全球范围流行的HEV主要基因型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国内外权威机构推荐戊肝疫苗用于戊型肝炎的预防,对于特殊人群,戊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关于戊肝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回顾分析显示,37例女性在接种戊肝疫苗期间意外怀孕,未发现在怀孕过程中有异常现象发生,其所产婴儿也均健康;65岁以上老年人群按计划接种3针后1个月,血清阳转率为96.7%(176/182);对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HEV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以及老年人等可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30 μg/0.5 ml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另外,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加强宿主动物及相关肉类产品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做好传染源管理,加强戊型肝炎患者的隔离和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情报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