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t(8;14)(q24;q3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伴t(8;14)(q24;q32)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4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病历资料中有G显带检查结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中伴t(8;14)(q24;q32)的MM患者的一般资料、M蛋白相关检查、细胞遗传学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等资料。结果:所有初治MM中,有G显带结果的患者共940例,其中G显带出现核型异常者265例,异常比例28.19%,G显带方法确定伴有t(8;14)(q24;q32)染色体异常者在有G显带结果者中占比0.85%(8/940),在G显带异常中占比3.02%(8/265)。8例MM患者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63.5岁(56~76岁),免疫球蛋白亚型7例均为Lambda型。8例患者初诊时均为DS Ⅲ期。8例患者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伴1q21扩增患者有6例(75%),G显带结果显示伴1号染色体异常患者5例(62.5%)。8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分别为4、1、2例,总体有效率(ORR)为87.5%,中位随访35个月(23~65个月)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总生存期(OS)超过5年。结论:伴t(8;14)(q24;q32)者在本院有G显带结果的MM患者中占比0.85%,8例患者中轻链亚型Lambda多于Kappa,男性多见,多伴1q21扩增和1号染色体异常,诊断时肿瘤负荷高,但对治疗总体反应尚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胸部放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采用铂类+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序贯胸部放疗的临床资料完整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局限期SCLC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放疗开始的时机分为早放疗组(化疗2~3个周期后开始胸部放疗)71例和晚放疗组(化疗4~6周期后开始胸部放疗)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预防性脑照射、初治化疗疗效、胸部放疗时机患者累积总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95% CI为1.068~2.557, P=0.024)、预防性脑照射(95% CI为0.348~0.955, P=0.033)、初治化疗疗效(95% CI为0.175~0.498, P<0.001)、胸部放疗时机(95% CI为0.377~0.930, P=0.023)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胸部放疗时机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早放疗组患者累积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晚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初治化疗疗效患者各胸部放疗时机总生存期及PFS比较:稳定患者不同放疗时机累积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率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患者的中位累积总生存期分别为18.00个月和14.00个月( P=0.01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00个月和7.90个月( P=0.533)。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患者,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6.00个月和22.00个月( P=0.0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9.00个月和17.00个月( P=0.030)。 结论:对于初治采用铂类+依托泊苷化疗序贯胸部放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无论初治化疗疗效如何,均应尽早开始胸部放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SAA患者,应用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全身照射(TBI)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方法制备SAA小鼠模型,其中未接受预处理的正常对照组10只;仅接受TBI组10只;接受TBI及DLI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SAA小鼠模型中外周循环CD4 +/CD8 +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CD8 +T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构建SAA小鼠模型研究各组用药后血象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 结果:共纳入初治SAA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年龄35岁)。在IL-2浓度20.0、200.0和2 000.0 U/ml刺激时他克莫司可抑制CD8 +T细胞增殖(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SAA患者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IL-2组[(2.25±0.76)%、(6.70±0.82)%比(9.10±1.90)%,均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CD8 +T细胞IFN-γ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给SAA小鼠用药10 d后,他克莫司组S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SAA组(均 P<0.05)。他克莫司组SAA小鼠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SAA组[(18.39±6.65)比(29.99±9.83), P<0.05)]。SAA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d,90 d存活率为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4.6 d,90 d存活率为8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生存时间长于SAA组( P<0.05)。 结论:他克莫司对SAA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与环孢素A类似,对CD8 +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腹水淋巴细胞组分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腹水淋巴细胞组分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初治HGSOC患者59例,年龄为(58±11)岁,分别收集腹水及腹腔冲洗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B、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9例病例中有腹水者48例(81.4%),无腹水者11例(18.6%),腹水中的CD3 +T(70.2%±15.6%比78.1%±6.7%, P=0.014)、CD8 +T(38.3%±11.2%比47.7%±10.1%, P=0.014)和CD16 -CD56 bright NK[2.0%(0.8%,3.6%)比4.2%(1.5%,7.1%), P=0.026]细胞占比低于无腹水患者的腹腔冲洗液,而CD16 +CD56 dim NK细胞增多[6.8 %(2.8%,15.7%)比 2.6%(1.6%,4.3%), P=0.008]。与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相比,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腹水中CD16 -CD56 bright NK细胞增多[3.1%(1.2%,3.9%)比 0.8%(0.4%,2.3%), P=0.002]。年龄与腹水中CD4 +T 细胞水平( r=0.332, P=0.021)和CD4 +T/CD8 +T比值( r=0.379, P=0.008)均呈正相关。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腹水中CD4 +T细胞多于疗效较好的患者(64.7%±4.2%比48.3%±11.7%, P=0.002)。 结论:初治HGSOC患者腹水的形成会影响腹腔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组分,其与患者年龄、癌症进展和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效果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75岁)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采用VIALE-A改良方案(阿扎胞苷每天75 mg/m 2第1天至第7天+维奈克拉每天200 mg第8天至第28天)持续治疗的7例>75岁M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依据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判定为中高危。分析患者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例;中位年龄[ M( Q1, Q3)]84岁(80岁,90岁)。1例患者初治失败,其余6例经1~2个疗程VIALE-A改良方案诱导治疗达骨髓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中位治疗疗程数为10个(4个,16个)。至2023年12月31日随访截止,中位随访10个月(5个月,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8个月(95% CI:0~39个月)。诱导期7例患者均发生3~4级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常见,持续时间7~10 d;维持治疗累计64个疗程中,54个(84%)疗程发生1~3级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累计73个疗程中无治疗中断发生。 结论:VIALE-A改良方案治疗高龄中高危MDS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LT3-ITD及CEBPA基因共突变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FLT3-ITD及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CEBPAdm)共突变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治成人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法。结果:①接受基因突变检测的非M 3且资料完整患者599例,检出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FLT3-ITD +)且CEBPAdm阳性(CEBPAdm +)患者19例(A组),FLT3-ITD +且CEBPAdm -患者84例(B组),FLT3-ITD -且CEBPAdm +患者95例(C组),未检出任何已知基因突变患者70例(D组),共计268例。②A、B、C、D四组间性别、PLT、FAB分型、诱导治疗方案、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发病年龄、初诊时WBC、HGB含量、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较B、C、D组性别、年龄、HGB含量、PLT、FAB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组初诊时外周血WBC、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高于B、C、D各组。③A、B、C、D组首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CR 1)率分别为50.0%、32.4%、59.8%、39.0%( P=0.003),复发率分别为55.6%、50.0%、21.1%、40.0%( P<0.001),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25、3.0、15.5、10.5个月( 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0、4.0、10.0、6.7个月( P=0.032)。 结论:FLT3-ITD及CEBPAdm共突变成人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WBC高,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比例高,首疗程诱导化疗后MRD水平高,CR 1率低,复发率高,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短,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海多中心淋巴瘤患者贫血状况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者贫血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501例淋巴瘤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分析贫血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淋巴瘤患者中178例(35.5%)伴有贫血;初治淋巴瘤289例,其中贫血患者99例(34.3%);调查过程中新发贫血136例(42.1%);整个调查过程,贫血患病率达6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治淋巴瘤患者贫血发生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Ann Arbor分期相关;初治淋巴瘤伴有贫血的患者较无贫血患者疗效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3~5分( P<0.001, OR=4.230,95% CI 2.339~7.650)及化疗( P<0.001, OR=11.049,95% CI 5.149~23.711)是新发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体能状态评分(PS评分)与贫血显著相关。 结论:淋巴瘤患者贫血发病率及患病率高,贫血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淋巴瘤患者疗效及体能状态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什么是低病毒血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读者来信: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 LLV)不仅存在于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还存在于初治(未经治疗)的CHB,后者的病例数更多,但该《指南》只提对经治LLV患者治疗的推荐意见,而无初治LLV患者治疗的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地区2008-2010年肺结核病复发流行病学和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分析和复发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且对复发病例临床分离株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复发形式。结果:从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中发现26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6.7%;在复发风险上30~59岁年龄段和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780,95% CI:1.406~2.255, P<0.05);复治患者和初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1.032,95% CI:1.010~1.054, P<0.05)。配对的复发病例中64%(37/58)为内源性复发,36%(21/58)为外源性再感染。 结论:在北京地区30~59岁年龄段人群、初始入院为复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肺结核病复发;复发病例主要为内源性复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外源性再感染和近期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87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治DLBCL组),选择健康体检者78名为对照组。比较初治DLBCL组和对照组Lp(a)的水平,及治疗后获得不同疗效的DLBCL患者Lp(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a)预测DLBCL患者疗效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DLBCL患者分为低Lp(a)组和高Lp(a)组,比较不同Lp(a)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Lp(a)水平DLBCL患者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OS)。结果:初治DLBCL组患者Lp(a)水平为(0.24±0.09)g/L,对照组为(0.09±0.06)g/L,DLBCL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1, P=0.019)。87例患者中,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54例,部分缓解(PR)23例,疾病进展(PD)10例。CR、PR、PD患者Lp(a)水平分别为(0.09±0.09)g/L、(0.12±0.08)g/L、(0.25±0.15)g/L,CR、PR患者Lp(a)水平均低于初治DLBCL患者Lp(a)水平[(0.24±0.0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D组Lp(a)水平与初治DLBC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p(a)预测DLBCL患者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0.25 g/L,AUC为0.776(95% CI:0.676~0.876, P<0.05),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82.76%。根据Lp(a)的最佳临界值(0.25 g/L),将患者分为低Lp(a)组(≤0.25 g/L)(57例)和高Lp(a)组(>0.25 g/L)(30例)。高Lp(a)组患者中,乳酸脱氢酶>227 U/L、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器官受累>1个的患者比例均高于低L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及Lp(a)>0.25 g/L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是影响DLBCL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低Lp(a)组中位OS时间未达到;高Lp(a)组中位OS时间为21个月,两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低、高Lp(a)组中位RFS时间均为未达到,两组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2)。 结论:DLBCL患者Lp(a)水平升高,Lp(a)可能是影响DLBCL预后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