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铁负荷、动脉粥样硬化、海马组织结构及神经元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将100例老年NAFLD患者分为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Non-MCI)组。采集患者病史和生化指标数据,对无禁忌患者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对48例患者检测外周血铁调节蛋白2基因2616C/T多态性。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及二元 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 结果:与Non-MCI组相比,MCI组患者年龄偏大,血红蛋白减少,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踝肱比下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右侧海马头胆碱/肌酸比值升高,颈动脉斑块的比例增加( P<0.05或 P<0.01)。sTfR与老年NAFL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P<0.01)。MCI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Non-MCI组( P<0.05);C/T基因型组和T/T基因型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 P<0.05)。 结论:铁代谢异常可能是老年NAFL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超过10年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抗(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持续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使用过IFX的1 30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患者性别、确诊年龄、随访时间等),IFX使用情况(治疗时间、停用情况),IFX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IFX的持续使用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持续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安全性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1 309例患者中,男性936例(71.5%),确诊年龄为28.7岁(28.1岁,29.3岁),随访时间为3.9年(3.7年,4.0年),IFX治疗时间最长达9.4年。随访期间,共421例(32.2%)患者停用IFX,在IFX治疗第1、3、5、10年IFX的持续使用率分别为84.0%、65.8%、56.7%、3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肛周病变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升高[ HR(95%置信区间)为0.75(0.61~0.92), P=0.006],有不良反应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降低[ HR(95%置信区间)为1.23(1.01~1.50), P=0.038]。共44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445/1 309);急性输注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179/1 309),其中重度急性输注反应发生率为2.8%(5/1 309);感染发生率为10.5%(138/1 309),其中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6%(34/1 309),特殊病原体感染发生率为5.5%(72/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0%(13/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肺部(10例);皮肤损害(非过敏、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生率为6.9%(90/1 309);肿瘤发生率为1.1%(14/1 309)。因不良反应停用IFX者占出现不良反应总人数的20.7%(92/445),其中因急性输注反应、感染、肿瘤、迟发输注反应、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急性胰腺炎、关节痛、癫痫发作停用IFX者分别占47.8%(44/92)、18.5%(17/92)、8.7%(8/92)、6.5%(6/92)、5.4%(5/92)、5.4%(5/92)、3.3%(3/92)、2.2%(2/92)、1.1%(1/92)、1.1%(1/92)。14例出现肿瘤事件的患者中,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慢性白血病的发生与IFX相关。多轮次IFX治疗会增加急性输注反应、重度输注反应的发生风险,联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IFX疗程>1年会增加皮肤损害的发生风险( χ2=6.16、11.30、18.20、9.47; P=0.013、=0.001、<0.001、=0.002)。 结论: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中持续使用率较高,长期安全性总体较可,临床医师需重点关注接受多轮次、长疗程IFX治疗患者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湖南省儿童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净化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毒蕈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血液净化疗效。方法:对2002至2020年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的51例急性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对不同潜伏期患儿预后进行比较,并对其中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36例危重症患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1例急性毒蕈中毒患儿的年龄分布为66(43,115)个月;毒蕈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首发症状以消化道表现为主,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94.1%,48/51)。临床分型中胃肠道型45.1%(23/51),多器官损害型51.0%(26/51)。住院时间6(3,11) d。其中早发型45.1%(23/51),晚发型54.9%(28/51),早发型住院时间4(2,7) d,损伤器官数目1(0,3)个,晚发型住院时间8(3,12) d,损伤器官数目为4(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晚发型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更严重,主要表现在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心肌酶,两组间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36例患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毒蕈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域分布特点;首发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以胃肠道型及多器官损害型多见。早发型较晚发型患儿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血液净化治疗对毒蕈中毒患儿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08—2019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演变特征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特征及演变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肾活检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间段分为2008—2013年组和2014—2019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2008—2019年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3 867例肾活检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9.59±14.05)岁,男性多见(53.71%,2 077/3 867)。入选者接受肾活检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33%,1 405/3 867)。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79%(3 047/3 867),其次分别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57%,718/3 867)、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45%,56/3 867)和遗传性肾病(1.19%,46/3 86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44.60%,1 359/3 047),膜性肾病次之(30.75%,937/3 0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27.44%,197/718),狼疮肾炎次之(25.07%,180/71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患者膜性肾病比例较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IgA沉积)比例较低(均 P<0.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比例较低(均 P<0.01)。2014—2019年组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单纯血尿及尿蛋白量≤1.0 g/24 h比例高于2008—2013年组,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低于2008—2013年组(均 P<0.05)。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比例较高,表现为蛋白尿合并血尿比例较低(均 P<0.05)。 结论:宁夏地区肾活检人群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IgA肾病是最常见病因,膜性肾病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提示应加强宁夏地区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筛查,重视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追踪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巴马小猪全肠外营养模型的建立及肠屏障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更好模拟儿科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拟用新生巴马小猪建立肠内及肠外营养相关模型。方法:新生巴马小猪18只,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组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组。EN组包括喂养1周(EN-1W, n=3)和喂养2周(EN-2W, n=3)小猪;TPN组包括肠外营养支持1周(TPN-1W, n=6)和肠外营养支持2周(TPN-2W, n=6)小猪。观察记录小猪体重和组织形态学;检测分析肝功能和肠屏障功能。 结果:造模期间TPN小猪全部存活,TPN-2W小猪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较TPN-1W更明显。与EN-2W组对照相比,TPN-2W小猪的体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PN-2W小猪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EN-2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脏形态学显示,TPN小猪肝脏门脉区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肝细胞轻度脂肪变。与EN-2W组对照相比,TPN-2W小猪回肠绒毛萎缩变形、绒毛长度明显变短( P<0.05)、隐窝深度变浅( P<0.01),其肠通透性明显增加( P<0.05)。 结论:建立新生巴马小猪的TPN模型,模拟了婴幼儿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及肠屏障损伤等并发症,为研究儿科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外科就诊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唑来膦酸组( n=21)和非唑来膦酸组( n=21),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唑来膦酸组和非唑来膦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4±20.5)min、(169.5±1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3±9.7)ml、(228.2±16.5)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63.3±7.4)ml、(161.4±9.3)ml,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8±2.1)d、(14.0±2.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798, P=0.080; t=1.936, P=0.062; t=0.733, P=0.468; t=-0.290, P=0.774)。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54±1.76、6.72±1.51,MSTS评分分别为13.56±2.35、12.79±1.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56, P=0.724; t=1.148, P=0.258)。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VAS评分分别为1.32±0.31、1.92±0.19,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0.93±0.29、1.47±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62, P<0.001; t=-5.177, 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0.31±0.12、0.35±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07, P=0.48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MSTS评分分别为24.89±3.86、21.82±2.95,术后3个月的MSTS评分分别为26.78±2.57、24.62±2.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896, P=0.006; t=2.697, P=0.010);末次随访MSTS评分分别为27.31±2.21、26.69±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74, P=0.44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9.79±2.58)个月、(7.31±1.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59, P=0.001)。两组患者复发Campanacci分级及复发瘤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7.000, P=0.860; χ2=1.062, P>0.999)。两组患者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3.81%(5/21)、4.76%(1/21),肌痛发生率分别为19.05%(4/21)、4.76%(1/21),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4.29%(3/21)、0(0/2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2/21)、4.76%(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750, P=0.186; χ2=0.980, P=0.341; χ2=1.436, P=0.231; χ2<0.001, P>0.9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胞瘤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患肢功能,延缓复发时间,可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例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1例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Sanger测序和QPCR技术对可疑位点和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11例NICCD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肝损害症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贫血( n = 7),心脏畸形( n = 2),心肌酶高( n = 4),高酯血症( n = 1),高钾血症( n = 1),迁延性腹泻( n = 3),发育迟滞( n = 1)。11例患儿共检测到10种不同类型的 SLC25A13基因突变,包括3种移码突变,2种剪切改变,2种错义突变,1种内含子插入,1种无义突变,1种杂合缺失。经查阅迄今文献和数据库,c.1878delG(p.I627Sfs*73),exon11缺失尚未见报道。 结论:NICCD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精准诊断,为临床治疗和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提供重要依据。新变异位点的检出丰富了 SLC25A13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肝损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重症监护室122例脓毒症患者,将其中伴有肝损伤者设为肝损害组(66例),不伴肝损伤者设为对照组(60例)。采用TaqMan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ARD9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观察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计算其优势比(odds ratio, OR)。正态分布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χ 2检验判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损害组患者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的CC基因型分布明显增加(19与36,χ 2=6.87, P=0.033),携带C等位基因的脓毒症患者诱发肝损伤的概率更大( OR=1.375,95% CI 1.024~1.846, P=0.023),CC基因型患者诱发肝损伤的风险更高( OR=2.696,95% CI 1.238~5.869, P=0.012)。肝损害组CC基因型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明显升高[310(213,648)U/L与187(114,304)U/L, Z=3.32, P=0.001和9(6,14)分与7(5,9)分, Z=2.49, P=0.013]。 结论: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有关,其C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性厌食合并肝损害肠外营养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神经性厌食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怕胖、进食行为紊乱、体重明显下降、体象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进食不足常导致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合并肝功能损害,这类患者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治疗可逐步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本案例为1例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制订了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充分评估了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后,通过肠外营养过渡到口服营养补充+膳食营养治疗方法,逐渐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稳定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对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并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并发重度OHSS的155例患者(OHSS组)以及同期行新鲜胚胎移植后未发生OHSS的366例临床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非OHSS组)。根据Mathur的OHSS时间分型标准,将OHSS患者分为早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9 d(包括9 d)以内;晚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10 d或10 d以上;按照临床妊娠个数分为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母婴结局差异(主要指标)及临床指标差异(次要指标)。结果:OHSS组中早发型亚组34例,晚发型亚组121例;单胎亚组80例,双胎亚组75例。非OHSS组中单胎亚组194例,双胎亚组172例。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患者的年龄更低[(29.99±4.02)岁比(31.85±3.62)岁, P<0.001],而获卵数更多[(11.62±4.17)个比(9.48±4.39)个, P<0.001]。在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患者的卵巢大小[(7.95±1.46)cm]、胸水最大深度[(5.83±4.57)cm]、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4.59±4.85)%]、D-二聚体最高值[(2.87±1.84)mg/L FEU]、腹腔穿刺者占比[23.53%(8/34)]及住院时间[(12.91±6.64)d]均较晚发型亚组高[(7.26±1.41)cm, P=0.013;(3.69±4.20)cm, P=0.012;(42.03±4.53)%, P=0.005;(2.01±1.09)mg/L FEU, P<0.001;9.09%(11/121), P=0.023;(10.12±6.18)d, P=0.024],而获卵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最低值、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胸腔穿刺者占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中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间的住院相关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与晚发型亚组的双胎率、活产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与非OHSS组比较,两组间的双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OHSS组与非OHSS组间的产科并发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OHSS还是非OHSS患者,双胎亚组较单胎亚组有更高的早产率[54.46%(116/213)比11.60%(29/250), P<0.001]、剖宫产率[96.71%(206/213)比74.00%(185/250), P<0.001]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59.39%(253/426)比5.20%(13/250), P<0.001]。 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后是否并发重度OHSS以及OHSS发生早晚对患者的远期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重度OHSS发病越早,对母体造成的早期并发症更重,增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妊娠风险。多胎妊娠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