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糖包被——脓毒症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和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急性胰腺炎(AP)发展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留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AP患者入院30 min内的血液标本,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HBP、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并计算入院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HC)。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P与syndecan-1、HA和MCTSI之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BP预测AP严重程度。(2)动物实验: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法制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健康对照组(NC, n=8)、低分子肝素(LMWH)干预组( n=8)、急性胰腺炎组(AP, n=8),12 h后将大鼠安乐死,收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BP、syndecan-1及HA的水平。取肺组织和胰腺组织观察病理损伤情况并在透视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损伤情况。 结果:AP组患者入院时HBP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且SAP组升高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分析发现HBP与syndecan-1、HA及MCTSI呈正相关。动物研究发现AP组大鼠HBP、syndecan-1及HA的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经LMWH干预后HBP、syndecan-1及HA的水平较H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病理评分显示AP组明显升高,透视电镜发现正常组大鼠血管多糖包被完整,AP组结构破坏严重,经LMWH干预后结构脱落、损伤现象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P可促进AP病情进展,与HBP造成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结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心房颤动患者肠道菌群脂多糖合成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肠道菌群脂多糖合成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并选取同期遗传背景匹配的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粪便样本,提取肠道细菌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分析脂多糖合成过程中的同源基因簇(KEGG orthology,KO)、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及含有这些酶基因的细菌的丰度。基于LASSO分析,筛选与房颤相关的参与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介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在房颤发病中可能的作用。结果:房颤组50例,年龄66.0(57.0,71.3)岁,男性32例(64%)。对照组50名,年龄55.0(50.5,57.5)岁,男性41例(82%)。有20个参与脂多糖合成的KO、7个脂多糖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和89个同时可编码9个脂多糖合成酶的肠道细菌在对照组与房颤组间存在差异。LASSO回归分析显示,有5个KO、3个酶基因及9个种层级物种被筛选为关键因子,其中富集在房颤组的因子包括:2个KO(K02851和K00972),3个酶基因(LpxH、LpxC和LpxK),7个种层级物种( Intestinibacterbartlettii、 Ruminococcussp. JC304、 Coprococcuscatus、 unculturedEubacteriumsp.、 Eubacteriumsp. CAG:251、 Anaerostipeshadrus、 Dorealongicatena)。基于上述关键因子构建回归模型,ROC曲线分析示:KO、酶基因、物种分值识别房颤的曲线下面积( AUC)和95% CI分别为0.957(0.918~0.995)、0.940(0.889~0.991)和0.972(0.948~0.997)。中介分析的结果显示,参与脂多糖合成的肠道细菌的变化可影响房颤发病,其中有35.17%是通过富集相应的KO所介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O分值绝对值增大,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 OR值<0.001,95% CI:<0.001~0.021, P<0.001)。 结论:房颤患者肠道内富集了参与脂多糖合成的细菌,其通过编码脂多糖合成酶基因,使得房颤患者脂多糖合成功能有所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与内皮细胞损伤:多糖包被的作用值得关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糖包被作为内皮细胞表面的屏障性结构,通过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免疫细胞趋化黏附及微血栓形成,避免了内皮细胞损伤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治疗策略中,加强对多糖包被的保护和重建,如选择合适的复苏液体,应用肝素类药物等,或可改善患者预后。关注脓毒症时多糖包被的作用,探索更直观的检测方法,寻找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将成为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增加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①临床研究:采集2019年1月1日至8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0.5 h内全血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血清HBP水平;以同期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以明确重度烧伤患者炎性指标及HBP与其他严重创伤患者的差异。留取12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9 d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糖包被代谢产物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线性相关法分析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的相关性。②基础研究:制备6~8周龄SD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模型,低分子肝素(LMWN)干预组( n=5)大鼠于伤后即刻经腹部皮下注射200 U/kg低分子肝素钠(2 h 1次,共4次);烧伤组( n=5)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 n=5)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伤后0、2、4、8 h取大鼠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取大鼠肺组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损伤情况。 结果:①临床研究结果:12例重度烧伤患者与8例严重创伤患者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以及HBP水平均升高,两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10 9/L):14.5±6.1比10.8±3.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 9/L):12.0±5.9比9.0±4.0,中性粒细胞比例:0.81±0.10比0.79±0.14,均 P>0.05〕;但烧伤患者HBP水平明显高于创伤患者(μg/L:192.92±61.73比51.17±23.05, P<0.01)。12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血清syndecan-1和HA水平急剧升高,并呈持续升高趋势,9 d达峰值〔syndecan-1(μg/L):16.02±0.39,HA(μg/L):106.83±4.90〕。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烧伤患者入院1 d血清HBP与中性粒细胞比例、syndecan-1和HA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805、0.732、0.900,均 P<0.01)。说明烧伤引起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后释放大量HBP,同时血管内皮多糖包被受到严重破坏。②基础研究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急剧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伤后8 h达峰值;LMWH干预组血清HBP、syndecan-1和HA水平均较烧伤组明显降低,8 h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HBP(μg/L):6.47±0.25比12.48±0.08,syndecan-1(μg/L):19.06±1.48比25.92±3.34,HA(μg/L):35.76±2.10比54.91±2.64,均 P<0.01〕。透射电镜下显示大鼠肺血管多糖包被结构:正常对照组结构连续、分布均匀、致密;烧伤组2 h时结构即明显破坏、脱落,8 h时已基本观察不到多糖包被结构;LMWH干预组结构破坏、脱落现象明显减轻,8 h时仍能观察到多糖包被结构。 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大量丢失,与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并释放高水平HBP造成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破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多糖包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多糖包被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年龄60~85岁,ASA分级Ⅱ、Ⅲ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维持MAP 65~90 mmHg(1 mmHg=0.133 kPa),尿量>0.5 ml·kg -1·h -1;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实施GDFT,维持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 SVV)<13%、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2.5 L·min -1·m -2。分别于入室(T 0)、手术开始1 h(T 1)和术毕(T 2)记录心率、MAP、CVP,并于上述时点检测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 SDC-1)、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和TNF-α浓度,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比较,两组T 1和T 2时点SDC-1、HS和TNF-α浓度升高( P<0.05)。与C组比较,G组T 1和T 2时点CVP降低,T 2时点SDC-1、HS和TNF-α浓度降低,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和胶体液用量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均 P<0.05)。 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以SVV和CI为指导的GDFT可维持合理容量水平,减轻术中全身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内皮多糖包被的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蛋白,不只是复苏液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低白蛋白血症是危重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液体被广泛使用。除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外,白蛋白亦具有整合血管内皮细胞多糖包被、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及抗凝的特殊作用。白蛋白不仅可用于扩充血容量和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其潜在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亦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脂多糖诱导的ALI/ARDS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SPF级野生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ARDS模型组、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 mg/kg LPS制备ALI/ARDS模型,正常对照组和EP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EP治疗组和EP对照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40 mg/kg HMGB1抑制剂EP。6 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硫酸乙酰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乙酰肝素酶(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取小鼠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②体外实验: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UVECs损伤组(1 mg/L LPS处理6 h)、HMGB1组(1 μmol/L重组HMGB1处理6 h)、HMGB1+EP组(重组HMGB1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LPS+EP组(LPS处理1 h后加入1 μmol/L EP处理6 h)和EP组(1 μmol/L EP处理6 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皮细胞HS、SDC-1、HPA和MMP-9的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光镜下显示,LPS制模后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隙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小鼠肺组织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0±0.20比0.53±0.02,SDC-1(荧光强度):0.72±0.02比0.51±0.01,均 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2.36±0.05比3.00±0.04,MMP-9(荧光强度):2.55±0.13比3.26±0.05,均 P<0.05〕;EP对照组上述指标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与ALI/ARDS模型组相比,EP治疗组血清HMGB1含量明显降低(μg/L:131.88±16.67比341.13±22.47, P<0.05);EP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②体外实验:与HMGB1组相比,HMGB1+EP组内皮细胞HS和SDC-1表达量均明显升高〔HS(荧光强度):0.83±0.07比0.56±0.03,SDC-1(荧光强度):0.80±0.01比0.61±0.01,均 P<0.05〕,HPA和MMP-9表达量均明显降低〔HPA(荧光强度):1.30±0.02比2.29±0.05,MMP-9(荧光强度):1.55±0.04比2.50±0.06,均 P<0.05〕;EP组HS、SDC-1、HPA和MMP-9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HMGB1参与LPS所致内皮细胞多糖包被的损伤,导致肺通透性增加,抑制HMGB1可减轻肺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CXCL1为关键靶点的糖尿病肾病差异基因分析及潜在药物预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蛋白微阵列筛选糖尿病肾病模型中高表达的炎症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性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并预测可能具有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利用炎症因子芯片筛选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具有相同趋势的炎症因子。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R语言所筛选的差异性基因。STRING在线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软件解析核心子网络,Connectivity Map寻找预测小分子化合物。结果:16周db/db小鼠和高糖刺激的系膜细胞被确定为糖尿病肾病的模型,其中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 CXCL1)的表达在两模型中均有升高。多个GEO数据芯片均显示CXCL1的高表达与糖尿病肾病有明显关联。其中GSE30122包括30个基因的上调和23个的下调。GO富集分析集中在体液免疫和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而KEGG富集主要在百日咳和凝血级联通路。CytoHubba识别了10个中枢基因,例如ALB、LUM和CXCL1等。此外,使用Connectivity Map预测了10种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结论:CXCL1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ALB、LUM、CXCL1、MMP7、TGFBI、CCL2、S100A4、SOX9、VCAN和CLU可能参与以CXCL1为中心的调控网络,有10种小分子化合物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作为一种优化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管理方案,能够改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常规液体治疗时液体类型、血液稀释和多糖包被(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损伤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以及GDFT通过减少术中出血和EG脱落等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容量管理中选择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