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中医护理干预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主要介绍危重症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的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结合音乐疗法、中药调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太极拳)、穴位疗法(针刺、按摩、敷贴)等诸多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早期识别及护理进行展望,以期降低危重症患者的ICU-AW的发病率,提升其治疗效果,为良好的ICU-AW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为构建中医药治疗ADHD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1990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收集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疗法治疗儿童ADH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包含口服中药、针灸、拔罐、太极、八段锦等疗法.提取结局指标及相关资料(包括诊断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疗程与随访情况),将结局指标按照功能属性分类后进行频次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51 篇,指标域分 5 类:症状体征(38 种)、检验检查(33 种)、中医证候(48种)、临床疗效评价(39 种)、安全性评价(17 种)及各评价参考标准.随访报告率为15.8%,随访时间超3 个月的研究共21 篇.结论 治疗儿童ADHD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结局指标选择较丰富,在症状体征、检验检查、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均有涉及,但仍存在量表版本描述不清、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缺乏中医治疗特色指标、随访欠缺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太极六合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该病发病率也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然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文章介绍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验案,太极六合针法采取"四步通调"布针法,形成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取穴量少,疼痛刺激轻,通调全身气血经络,平衡脏腑阴阳,以驱疾患,疗效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效果,以优化诊疗方案.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干预3 个月.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分级(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下肢运动评分(LEM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运动耐力(起立-步行计时、10 m步行时间)及步行功能[步行功能分级(Holden)].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Holden分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LEMS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起立-步行计时、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可促进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与独立行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基于"修养宜行外功"探讨肿瘤患者的中医运动疗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等高强度治疗后常会出现体质虚弱,身体机能下降的表现,多采取药物、静养或者被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康复.中医认为"动静有道养天年",其针对肿瘤患者康复过程同样不可一味地采取静养.中医养生康复专著《寿世传真》中第一章即强调"修养宜行外功",同时提倡"重意不重力",重视身心同调、顺应自然.多以运动量相对适中的有氧运动以及体能要求较低的锻炼为主,恰好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其最具代表性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心肺功能、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生活质量,临床中值得被进一步重视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集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限定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由两名研究员独自筛选文献、提炼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和Gemtc程序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有19篇文献入选,包含 1 499 例患者,涉及 6 种有氧运动方式(八段锦、步行、快走、慢跑、太极、常规干预).针对左室射血分数的网状Meta分析相应的排序概率结果:快走>八段锦>太极>常规;代谢当量的网状Meta分析相应的排序概率结果:步行>八段锦>常规>太极;B型利钠肽原网状Meta分析相应的排序概率结果:太极>慢跑>快走>常规;6 min步行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相应的排序概率结果:八段锦>快走>太极>步行>常规.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方面,八段锦、步行、快走、慢跑、太极都可能是有效的干预方式,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建议开展更多多中心双盲的有氧运动方式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效果的点对点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伴随国家政策层面对体医结合的大力推进,我国各地日益重视体医结合项目的有关实践.虽然体医结合项目已逐渐开始落实,但囿于客观经济学评价的缺失,致使医保支撑证据不足,可推广性大为受限.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已有体医结合项目应用于疾病治疗及健康维护相关目的的经济学评价案例,发现评价项目主要针对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太极拳、足球、组合运动(有氧、力量、平衡性、柔韧性训练)等基础运动项目,并且当前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多以质量调整生命年和特定疾病的临床指标为健康产出,剖析得到我国当前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瓶颈,包括:缺乏针对同一研究目的,相同视角下成本核算、健康产出指标的统一规范;尚未对体医结合项目的干预时长和研究时限进行统一;缺乏对项目运动强度的科学性评估;以质量调整生命年为健康产出的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受限等.综合当前我国体医结合项目现况及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在进行体医结合项目的经济学评价时,应加强真实世界多元化数据的收集,利用健康信息大数据改良经济学模型,并强化其在体医结合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六八为足"术理刍议开阖六气针法在痛性糖尿病足病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
术数思想贯穿于中医基本理论构建中,五运六气学说蕴含着术数意理;洛书是中国古代术数的代表,重视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是龙砂医学流派的特色,该流派现代代表人物顾植山创建了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此图利用洛书术理把时间、空间、人体、气象等要素通过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阐释了阴阳的动态变化规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医特色思想;开阖六气针法是五运六气思维指导下龙砂医学流派创新性临床特色诊疗技术之一,结合"六八为足"术理将开阖六气针法应用于痛性糖尿病足病的临床诊疗可显著增加止痛效果,亦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不同康复疗法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颈肩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8种康复疗法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颈肩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康复训练对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颈肩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检索及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ADDIS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407例患者,8种康复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肩关节功能评价指标方面,术中神经肌肉电刺激(P=0.040)、颈肩有氧操(P=0.020)、阶梯式联合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P=0.009)、太极拳(P=0.040)、针灸(P=0.03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颈淋巴结清扫损伤指数方面,仅针灸(P=0.02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恢复评价指标方面,仅阶梯式联合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P=0.03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肩部活动度(肩屈曲、肩外展)方面,各运动类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部向患侧屈曲方面,阶梯式联合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P=0.004)、颈肩有氧操(P=0.008)、太极拳(P=0.006)、穴位疗法(P=0.01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颈部向健侧屈曲方面,颈肩有氧操(P=0.040)、穴位疗法(P=0.03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颈部向健侧旋转方面,颈肩有氧操(P=0.02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在颈部向患侧旋转方面,颈肩有氧操(P=0.030)优于常规康复方法.结论 8种康复疗法中针灸主要在降低患者肩部疼痛,提高其参与社会活动能力方面,阶梯式联合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主要在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方面,颈肩有氧操主要在提高患者颈部活动度方面各自具有优势,但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