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猫步联合并步云手训练对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太极拳基础动作猫步联合并步云手训练对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行走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老年对象保持入组前的生活习惯不变,不给予太极拳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规律运动锻炼;观察组老年对象则辅以猫步及并步云手交替组合训练,每周训练次数不少于5次,每次训练持续约30 min。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分别对2组老年对象的下肢肌力、步行速度、平衡能力及身体灵活性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坐-起-变向行走计时及30 s坐-站测试、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而观察组BBS评分[(50.5±3.9)分]、坐-起-变向行走计时[(17.7±4.9)s]、30 s坐-站测试和6MWT结果[分别为(23.4±4.7)次和(544.2±79.9)m]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 结论:太极拳猫步联合并步云手交替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群下肢肌力、身体平衡能力及移动功能,对提升整体健康水平有益,值得在无太极拳基础的老年群体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通过Balance诺衡视觉反馈平衡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姿势图平衡参数评估,通过microFET2型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对患者下肢肌力进行测试,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时间测试(10MW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TUGT、10MW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仅有TUG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BBS、10MWT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侧股四头肌(QUA)、胫前肌(TA)、腓肠肌(GAS)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 P<0.05),对照组偏瘫侧QUA、健侧腘绳肌(HAM)及GAS肌力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强( P<0.05),并且观察组偏瘫侧QUA肌力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PL)、覆盖面积(CA)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对照组仅有CA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P<0.05),并且观察组PL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 结论: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效果,以优化诊疗方案.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干预3 个月.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分级(ASIA神经功能分级)、肌力[下肢运动评分(LEM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运动耐力(起立-步行计时、10 m步行时间)及步行功能[步行功能分级(Holden)].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Holden分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LEMS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起立-步行计时、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针刺联合太极云手中医特色功能训练可促进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与独立行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太极云手训练对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太极云手训练对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别选入云手组与常规康复组各66例,常规康复组依据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云手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再加入太极云手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运动轨迹长度与外周面积.结果 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定、肢体功能评定、患者的运动轨迹长度与外周面积比较,云手组均优于常规康复组.结论 采用太极云手训练对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禅云手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太极禅云手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观察1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疗效评价和症状疗效评价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周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成绩评分、临床症状、临床检查、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12周前后日常生活动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运用太极禅云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云手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丰富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功能训练项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太极云手练习.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进行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 STEF)评分以及利用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肘关节位置觉误差角度的评定.结果 干预2个月后试验组FMA-UE、STEF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肘关节位置觉误差角度呈缩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云手有利于上肢本体感觉的恢复,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协调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步云手结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定步云手结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案配合30 min Bobath握手训练,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定步云手练习结合Bobath握手训练,训练时间也为30 min.上述干预均为1次/d,5次/周,共8周.2组各干预8周后,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进行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结果 试验组干预8周后FMA-UE、MBI、STEF评分分别为(40.69 ± 8.67)、(76.89 ± 1.79)、(59.31 ± 7.89)分,干预前分别为(24.17 ± 11.98)、(57.14 ± 13.93)、(31.83 ± 5.41)分,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2、8.755、18.311,P<0.01);对照组干预8周后分别为(35.47 ± 9.68)、(73.17 ± 2.82)、(49.47 ± 8.78)分,干预前分别为(22.97 ± 10.61)、(60.13 ± 20.41)、(31.60 ± 6.78)分,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7.372、17.139,P<0.01).干预8周后试验组的FMA-UE、STEF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4.525,P<0.05或<0.01),MB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步云手结合Bobath握手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护理效果优于单纯的Bobath握手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极拳并步云手锻炼对高龄老年人身体稳定性及眼手协调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年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衰退是致使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步履蹒跚及身体稳定性较差在老年人日常活动中表现明显,容易导致其跌倒受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知问卷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并将其反馈到中医药文化普及的建设之中.方法:本文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AS Version 9.02完成统计分析.结果:3 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公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医道自然”;公众最认可的3个中医药文化符号依次为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公众最喜欢3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的自我评分的平均分是59.72分;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结论: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抱有很大希望.中医药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的公众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从具体的器物和抽象的理念两个方面入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太极“云手”个体化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下肢肌力的初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解太极“云手”步骤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相应康复阶段,观察对其运动功能改善的有效性,提高医患运动疗法配合度.方法:统计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2016年5月-2019年12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患33人,将太极“云手”分解为三个阶段动作—1内动,2意动,3.形动,4.意形结合,根据患者入科时的运动功能情况分别采取不同阶段动作,治疗周期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3个时间段,统计ADL分数的变化,并且单独分析代表下肢运动能力的“活动”、“转移”的数据.结论:分解太极“云手”应用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锻炼中是有效的,可以在临床康复训练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