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关于非预期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很多,但预期困难气道指南很少。预期困难气道同样需要重视,特别是像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治术这样的治疗设备产生的医源性困难气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头盆环牵引用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风险较高,属于少见的医源性困难气道。其特点包括颈椎拉直固定、头完全不能后仰,头环和前支撑棒导致喉镜置入障碍,患者不能正常平卧,使得经头侧气管插管难度较大。本文对头盆环牵引用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内容包括气道评估方法、气道管理方法等。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清醒气管插管方案,优化细节,安全拔管,与患者顺畅沟通,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均是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气道管理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 t=-10.49, 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 t=13.90, 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 t=12.11, 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 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6, P=0.88, t=2.28, 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 结论: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严重僵硬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头盆环牵引后肺功能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极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题。此中心通过使用头盆环牵引(HPT)技术,治疗了一系列极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这部分患者在治疗前通常合并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HPT治疗,以及矫形手术治疗,肺功能相关指标(PFTs)都有显著的改善,本研究通过三维CT重建技术(3D-CT)对这部分患者的PFTs进行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重度脊柱畸形头盆环术后多功能病床的设计及介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头-盆环牵引因其强大的牵张力成为目前治疗重度脊柱畸形最常用的牵引技术,是一种可以连续24 h不断牵引的有效方法。该牵引术因头环和盆环的限制,给患者卧床休息带来了困难。但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适用于该类患者的病床,因此,笔者根据该牵引装置的特点,设计了一款适用于重度脊柱畸形头盆环术后多功能病床,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总结 1 例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基于护理观察及完善检查,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唤醒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钉道护理预防感染,维持有效牵引;舒适化体位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患者牵引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COLQ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临床特点和5年随访研究(附1家系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报道一个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的家系临床、病理、基因突变特点,并报道CMS所致的严重脊柱侧弯经脊柱矫形治疗的5 年随访观察.方法 描述2 例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肌肉活检病理染色,对2 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应用脊柱矫形手术治疗哥哥的脊柱侧弯,并应用药物治疗随访.结果 先证者弟弟18 个月,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软婴、生长发育迟缓,便秘.哥哥16 岁,眼睑下垂、眼球固定、脊柱侧弯,四肢肌无力、肌萎缩.依据临床症状、新斯的明实验加重症状、EMG重复电刺激衰减现象,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在COLQ基因c.173delC(p.P58fs?21)位点和c.C706T(R236X)位点2 个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173delC是新突变.针对16 岁的哥哥进行了为期2 年的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治疗,包括头盆环牵引、脊柱松解手术、脊柱侧弯椎体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和胸廓成形术治疗.最终结果显示,患者身高从136 cm增高到153 cm,胸段Cobb角从144°降到70°,面容狭长也得到了纠正.弟弟药物治疗效果中等,脊柱侧弯有一定程度进展.结论 报道了 2 例COLQ基因c.173delC和c.C706T突变导致的CMS家系,证明了脊柱矫形手术治疗对CMS所致的严重脊柱侧弯可以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头盆环牵引在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头盆环牵引可以给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提供有效、持续、可控的矫正牵引力.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直接行一期矫形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前配合头盆环牵引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矫形压力及手术风险.本文对头盆环牵引发展历史和进展、生物力学、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及牵引并发症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组合可调式头颅-骨盆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组合可调式头颅-骨盆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科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接受颅盆环牵引的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病人进行包括心理疏导、疼痛管理、心肺功能训练、牵引管理、神经症状观察、体位管理、针道护理和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牵引前后的主弯Cobb角和并发症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6例病人均安全、有效地完成颅盆环牵引,牵引后侧凸和后凸的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43.8%和25.1%.3例出现暂时性牵引并发症,经护理干预后缓解.本组病人牵引后的ODI为(22.7±4.5)分,较牵引前的(40.0±2.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减少颅盆环牵引并发症、改善病人舒适度,保证牵引安全、有效地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术中的髂骨克氏针导向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术中的髂骨克氏针导向器,并通过临床研究对该导向器的应用意义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入住本院的24例极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髂骨克氏针导向器进行穿针,对照组用传统徒手穿针,对其临床应用准确性、并发症、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导向器组穿针次数、进针偏离角度、偏离距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骨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能保证髂骨穿针的准确性及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alo-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行头盆环牵引的脊柱侧弯患者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4~28岁,平均17.6岁;Cobb角90°~140°(108.84±17.93)°;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分节不良6例,形成障碍3例,混合型l例),特发性脊柱侧凸4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16例均采用Ⅰ期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自制髂骨穿针导向器进行髂骨穿针,9例采用徒手髂骨穿针.对16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身高由治疗前(144.88±6.32)cm矫正至(154.56±7.87)cm,侧凸Cobb角由(108.84±17.93)°矫正至(42.12±7.29)°,后凸Cobb角由(64.18±16.39)°矫正至(33.81±6.06)°.Ⅰ期术前牵引后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06±5.65) cm、(41.50±9.09)%、(30.52±9.66)%;Ⅱ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后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2.63±1.78) cm、(32.47±10.80)%、(15.55±9.47)%(矫正率参照的基准Cobb角是上一期治疗的Cobb角);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的身高增加、侧凸及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9.69±5.42) cm、(61.09±5.03)%、(46.07±8.60)%.各期治疗前后患者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盆环牵引联合Ⅱ期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能够明显矫正畸形,改善外观,且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