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每组35例.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坠胀感、水肿、术后出血、尿潴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四个维度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情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前瞻性纳入42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分组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显示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后胃左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的下降趋势均比单纯胶圈套扎治疗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两组治疗后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量和平均流速,以及肝脾大小、剪切波速度和肝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变化( P值均> 0.05);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66.67%、52.38%)均高于单纯胶圈套扎(42.85%、23.81%)( P值均> 0.05),后者再出血率更高(9.52%和19.05%, P > 0.05)。提示联合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且对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悬吊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混合痔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手术方式一直是肛肠科研究的重点。肛垫悬吊术依据"肛垫下移学说",将痔核和齿状线以上的黏膜缝扎、结扎或套扎,使脱垂的肛垫上移复位,既保证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又能够最精细的保护肛管、肛门的结构和功能,符合重度混合痔的微创治疗思想,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肛垫悬吊术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尤其在重度脱垂性痔手术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肛垫悬吊术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痔动脉结扎术、自动痔疮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激光消融术及多项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以期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梅克尔憩室并异位胰腺内翻致肠套叠、消化道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22岁,主因“便血2 d”入院。查体:全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RBC 1.92×10 12/L,HGB 58 g/L,HCT 16.9%,HE% 83.6%。肠镜示:肠道内较多积血。全腹部、盆腔增强CT示:左中下腹小肠套叠,套入部小肠腔内见明显强化结节影(图1)。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距离回盲部约50 cm处回肠发生套叠,于肠腔内扪及质硬肿物,远端肠腔内可见暗红色血液,将肠套叠复位,发现套叠原因为梅克尔憩室并憩室远端肿物,憩室内翻入肠腔,近端肠管套入远端(图2)。发生套叠肠管长约20 cm,水肿明显、僵硬。切除憩室及该段水肿的回肠,分束结扎、切断对应肠系膜,切断该段肠管远近端,行近端回肠远端回肠侧侧吻合。术后病理检查示:(小肠)胰腺异位(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规范化内镜治疗:合理把握适应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内镜治疗在其一级预防、控制急性出血和二级预防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为规范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2022年我国颁布了3部相关共识及指南。现就如何开展食管胃静脉曲张规范化内镜治疗做一述评,着重介绍如何合理把握内镜治疗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叶瓣修复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瓣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瘘修复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例喉癌术后发生严重喉瘘,经保守治疗10~45 d无效后行甲状腺叶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8岁。术中甲状腺峡部切断缝扎后,自下而上游离甲状腺叶,将带蒂甲状腺叶瓣向上内侧翻转覆盖关闭喉瘘口。结果:甲状腺叶瓣5例以甲状腺上极为蒂,1例以甲状腺下极为蒂,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1周行喉镜检查证实喉腔瘘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8~18 d,术后7~16 d恢复经口进食,术后30~60 d均拔除气管套管。随访5~48个月,所有患者呼吸通畅,吞咽及发音功能较好,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叶瓣就近转蒂修复喉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颈部外伤致椎动脉破裂出血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椎动脉外伤后出血量大且凶猛,容易被误诊为颈动脉损伤,临床中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少见,我们诊治2例椎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患者1,女性,41岁,颈部外伤4 h,探查后行左侧椎动脉吻合+左侧椎前静脉修补+左侧颈内、颈外静脉结扎术,术后10 d患者出现头晕,颅脑MR检查考虑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椎动脉闭塞、狭窄,应用抗凝药物治疗4个月后头晕症状消失。患者2,女性,28岁,右侧颈部肿胀10 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段假性动脉瘤,介入手术止血困难,暂行颈部填塞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4 d行颈部探查+气管切开术,术后18 d再行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拔除,右上肢肌力0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静脉血栓与非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后再出血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门静脉血栓与非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V)术后再出血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肝硬化伴食管GV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内镜治疗失败率、不同时间段内的再出血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影响两组随访时间内总再出血的GV直径的最佳截断值。分析两组患者12、36个月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血栓组36个月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血栓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18~78(54±13)岁;非血栓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27~83(55±12)岁;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0±15)和(25±15)个月。血栓组总再出血率高于非血栓组[30.2%(16/53)比13.2%(7/53), P<0.05];其中血栓组6、12、24和36个月内再出血率均高于非血栓组[分别为18.9%(10/53)比5.7%(3/53),18.9%(10/53)比5.7%(3/53),28.3%(15/53)比9.4%(5/53),30.2%(16/53)比11.3%(6/53),均 P<0.05]。影响两组总再出血的GV直径的最佳截断值为10.4 mm(从实际临床应用方便考虑,选择10 mm作为最佳截断值)。血红蛋白<85 g/L( HR=0.202,95% CI:0.043~0.953, P=0.043)、10 m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例行瘤颈捆扎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指征为术后持续Ⅰ型内漏6例、Ⅱ型内漏3例、存在内张力1例,均合并动脉瘤增大或破裂。全麻下经腹入路套带控制肾下近端瘤颈后使用捆扎带进行加固。1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无内漏残留,无支架移植物闭塞。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伤口愈合延迟和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未发现内漏复发。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胸降主动脉瘤接受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无其他主动脉相关二次手术或主动脉相关死亡。结论: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相对微创,可以有效消除内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消化内科连续收治的肝硬化EG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套扎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每组50例。单纯套扎组仅行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硬化联合套扎组术中行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前先完成聚桂醇注射治疗。主要对比分析2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套扎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23.87±2.57)cm/s比(26.52±2.71)cm/s, t=5.017, P<0.001]、血流量[(781.45±80.55)mL/min比(877.45±90.42)mL/min, t=5.606, 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均明显高于术前( P均<0.05)。2组术后7 d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8/50)和100%(50/50)( χ2=2.041, P=0.153),术后3个月分别为84%(42/50)和96%(48/50)( χ2=4.000, P=0.046),术后6个月分别为76%(38/50)和92%(46/50)( χ2=4.762, P=0.029)。2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4%(7/50)和20%(10/50)( χ2=0.638, P=0.424)。 结论: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EGV安全有效,较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优势在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明显、疗效更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