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门静脉血流的变化情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瞻性纳入42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分组采用内镜下胶圈套扎或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显示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后胃左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的下降趋势均比单纯胶圈套扎治疗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两组治疗后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量和平均流速,以及肝脾大小、剪切波速度和肝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变化( P值均> 0.05);套扎联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率(66.67%、52.38%)均高于单纯胶圈套扎(42.85%、23.81%)( P值均> 0.05),后者再出血率更高(9.52%和19.05%, P > 0.05)。提示联合治疗更为安全有效,且对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诺模图模型预测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诺模图(Nomogram)模型预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患者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且接受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的15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再出血。分析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模型,比较其与Child分级、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准确性。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中,在内镜下治疗后2、6和12个月分别出现再出血18例(11.4%)、37例(23.4%)和49例(31.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HVPG(<16 mmHg与≥16 mmHg,1 mmHg=0.133 kPa)、门脉系统广泛栓塞、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2型、组织黏合剂注射点(≤3点与>3点)和组织黏合剂注射量(≤3 mL与>3 mL)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HR=0.575、2.018、1.562、3.433、2.945、1.859、2.743、0.324、1.840、1.477、1.716,95% CI 0.305~1.084、0.902~4.514、0.814~2.792、1.753~6.724、1.663~5.217、1.012~3.415、0.852~8.830、0.079~1.335、1.012~3.317、0.839~2.602、0.935~3.152, P均<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均为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665、2.886、2.095,95% CI 1.339~5.300、1.580~5.271、1.099~3.995, 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hild-Pugh分级(A级与B或C级)、CTA腔外血管(有与无)和HVPG(<16 mmHg与≥16 mmHg)均能有效预测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1年累积未再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Child-Pugh分级、CTA腔外血管和HVPG(<16 mmHg与≥16 mmHg)的模型可能比Child-Pugh分级和HVPG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746、0.673和0.585,95% CI 0.662~0.829、0.583~0.762和0.486~0.683, P<0.01、 P=0.001、 P=0.089)。根据诺模图评分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诺模图可以有效区分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TA腔外血管、HVPG和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基于此3项指标建立的诺模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可能优于Child-Pugh分级和HVP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改良球囊阻断逆行性静脉闭塞术(M-BRTO)联合顺行静脉闭塞术(ATO)在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的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21例患者。首先在SPSS流出道限流下进行ATO,然后进行M-BRTO。ATO路径可选择经皮经肝、经附脐静脉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路径入路,M-BRTO入路可选择股静脉、颈静脉或肘前静脉。孤立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症状或者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者,局部麻醉下行M-BRTO+ATO;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门体分流者,或合并门静脉血栓者,全身麻醉下行TIPS+M-BRTO+ATO。术后1周复查腹部平扫CT了解栓塞剂沉积情况,术后1个月行腹部彩超,3及6个月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了解门静脉血流或TIPS支架通畅情况。合并肝癌者,术后1个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共行23次栓塞手术,其中1例先后3次手术。经皮经肝路径治疗11例(其中7例联合股静脉,3例联合颈静脉,1例联合肘前静脉),经TIPS路径+股静脉入路治疗9例,经附脐静脉+股静脉入路治疗2例,附脐静脉+肘前脉入路1例。异位栓塞3例(1例至脾静脉,2例至肝内),围手术期发热5例,肝脏穿刺道出血1例,死亡2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衰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肝癌3例,感染1例)。余15例随访2~47(22±13)个月,随访期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复发。结论:以人体组织黏合剂或联合弹簧圈为栓塞剂的M-BRTO+ATO可快速栓塞SPSS流出道,完全闭塞SPS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SPSS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静脉曲张缓解率)与安全性(术中出血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发生率、食管溃疡发生率、食管穿孔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20/21) vs 61.9%(13/21),χ 2=6.929, P=0.008]。两组均无异位栓塞发生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8/21)(χ 2=6.929, P=0.008);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 vs 23.8%(5/21),χ 2=0.467, P=0.49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8%(5/21) vs 0,χ 2=5.676, P=0.017],主要为排胶溃疡;两组均无食管穿孔和食管狭窄病例。 结论: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是安全的,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且有更好的一次性静脉曲张根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组织黏合剂的基本原理与合成和表征及生物黏合剂的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生物黏合剂通过形成有效的界面来减少创面渗出和帮助止血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组织黏合剂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面修复手术。组织黏合剂的特性包括组织损伤小、感染概率低、使用便捷、创面闭合快等等。与其相比较,传统的创面封闭技术如缝合和订皮,往往存在潜在风险,如延长手术时间、加重炎症反应等。尽管组织黏合剂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其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机械工程系邢孟秋教授课题组在《Burns & Trauma》发表综述《Bridging wounds: tissue adhesives' essential mechanism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bioinspired adhesiv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选择并总结了一些现有组织黏合剂的设计和合成方法,并对多种黏合剂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此外,作者对生物黏合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例如具备形状记忆功能、可重复使用、单向黏附性或可与穿戴电子设备集成的组织黏合剂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一级预防治疗对出血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一级预防治疗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27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无出血史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别纳入内镜治疗组及无内镜治疗组,依据LDRf分型明确诊断胃静脉曲张(Lgf)及食管静脉曲张(Le,g),并遵循该方法建议原则选择相应治疗方案,观察治疗组及未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不同Child-Pugh评分患者随访2年的出血率,以及评估性别、年龄、病因、曲张程度、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门静脉栓子、侧支循环、门静脉宽度等因素对出血的影响。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ˉ± s)描述,分类变量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 χ2检验。 结果:127例患者随访2年,内镜治疗组55例(套扎术18例,套扎术联合组织黏合剂栓塞术2例,硬化术28例,硬化术联合组织黏合剂栓塞术7例),复发出血5例(9.1%),未治疗组72例,出血28例(38.9%)( P<0.05);治疗组及未治疗组重度静脉曲张所占比率分别为91.1%及85.1%( P>0.05);治疗组及未治疗组间肝硬化相关用药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治疗方法组间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内镜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出血率分别是2.00%比2.59%( P>0.05)、2.30%比5.88%( P>0.05)、3.10%比7.55%( P>0.05)及4.00%比21.62%( P<0.05);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患者均随访2年,其出血率分别为1.8%比8.1%( P<0.05)、1.1%比9.4%( P<0.05)及9.1%比10.1%( P>0.05);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曲张程度、Child-Pugh分级及门静脉是否有栓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性别、年龄、病因、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侧支循环、门静脉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出血及术后相关严重并发症。 结论: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出血风险与曲张程度、Child-Pugh分级及门静脉栓子有明显相关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一级预防治疗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静脉曲张远期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水凝胶黏合剂用于止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不可控制的出血通常会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止血海绵、纱布和绷带作为传统的止血产品被广泛使用.然而,传统的止血装置或止血剂已不能满足治疗大出血的需要.水凝胶黏合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组织黏合剂在止血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具有黏附性的聚合物水凝胶相关研究迅速发展.本文介绍国内外水凝胶黏合剂用于止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聚焦高黏附力骨黏合剂,促进口腔硬组织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生物可降解骨黏合剂是目前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骨折固定和骨缺损治疗中已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较少。近期,有学者研发了一种黏附力优异、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骨再生的生物可降解超级骨黏合剂,在口腔骨组织黏附、牙体硬组织粘接和骨再生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本文评述其研究成果,并展望口腔骨黏合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止血黏合剂研究进展及设计考量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近年来,黏合剂在伤口闭合、止血和组织工程的应用中发展迅速,其不仅适用于湿组织的黏附,还可以适应组织器官的蠕动和机械拉伸,因而有防脱落性能,这对于动脉和器官出血来说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有黏合剂可以通过不同策略对其改性,并且探索新材料,为黏合剂赋予了新的性能和用途,如药物递送、温敏性、光敏性等.尽管如此,对于未来黏合剂的设计及实际临床应用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该文综述了传统黏合剂及其在止血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黏合剂的设计和发展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及产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软组织是人体内一类不可或缺的组织,它有着保护机体免遭外界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侵害的重要作用.轻度软组织损伤能够自愈,但重度软组织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与低毒性,用于软组织修复,可起到抗菌、止血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通过改性或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可提升相关性能.常用的软组织修复产品有伤口敷料、生物补片、医用组织黏合剂、组织工程支架等.该研究主要对包括壳聚糖、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乙二醇和聚乳酸在内的各类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的性质、作用机制及产品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软组织修复医用材料及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