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充气球囊压迫辅助下硬化剂注射治疗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可充气球囊压迫辅助下硬化剂注射治疗(bc-EIS)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12日至9月12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bc-EIS的38例EGV患者,统计硬化剂使用量、硬化剂注射点数,观察术中注射点是否出血(不出血、渗血、喷血或射血)、是否需要压迫止血(无需压迫止血、针鞘压迫止血、透明帽压迫止血),术后早期(术后72 h~6周)再出血、迟发性(术后6周后)出血情况,并记录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的治疗次数。术后随访1、3、6个月,评估bc-EIS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EGV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53.2±11.3)岁(30~79岁)。bc-EIS术中,每例患者硬化剂使用量(范围)为(20.03±7.49) mL(6~40 mL) ,硬化剂注射点数(范围)为(4.97±1.83)点(2~10点)。第1、2、3次bc-EIS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分别为71.1%(27/38)、89.5%(34/38)、100.0%(38/38)。38例EGV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静脉曲张相关再出血。随访发现2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呕血、黑便,内镜诊断为贲门下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bc-EIS术后均未发生发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异位栓塞和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c-EIS的硬化剂用量较指南推荐量约减少1/2,注射点出血少,特别是1次治疗后静脉曲张完全消失率>7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聚桂醇原液与泡沫硬化注射治疗Ⅱ度出血性内痔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内镜下聚桂醇原液与泡沫硬化注射治疗Ⅱ度出血性内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Ⅱ度出血性内痔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聚桂醇原液注射,对照组采用聚桂醇泡沫注射,均进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即时止血率、术后并发症(如发热、疼痛、出血和尿潴留等)发生率及随访2、12个月的复发再出血率,对比两组治疗Ⅱ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7.40±1.18)min]少于对照组[(13.88±0.95)min]( P<0.05);观察组患者聚桂醇注射剂量[(5.79±1.61)ml]多于对照组[(4.38±1.92)ml]( P<0.05)。观察组术后即时止血率与对照组相同(100%)。观察组术后发热(7.32%)、肛周疼痛(4.88%)、出血(7.32%)、尿潴留(4.88%)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术后发热(5.00%)、肛门疼痛(7.50%)、出血(7.50%)、尿潴留(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4.88%)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再出血评分[(1.21±0.63)分]低于对照组[(2.62±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2.44%)、再出血评分[(2.33±1.51)分]均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12.50%)、再出血评分(5.54±2.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内镜下硬化治疗Ⅱ度出血性内痔临床疗效确切,聚桂醇原液和泡沫两种不同剂型硬化治疗的术后即时和短期止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原液注射操作更省时,远期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麻醉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24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75):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S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组(RS组)。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及舒芬太尼0.1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 -1·h -1麻醉维持;RS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0.2 mg/kg及舒芬太尼0.1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2 mg·kg -1·h -1麻醉维持。2组术中BIS值维持40~60。待患者意识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1分)时置入内镜。2组患者均于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低氧血症及呕心呕吐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者-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PS组比较,RS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 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见明显体动反应发生。 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线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麻醉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消化内科连续收治的肝硬化EG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套扎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每组50例。单纯套扎组仅行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硬化联合套扎组术中行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前先完成聚桂醇注射治疗。主要对比分析2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套扎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23.87±2.57)cm/s比(26.52±2.71)cm/s, t=5.017, P<0.001]、血流量[(781.45±80.55)mL/min比(877.45±90.42)mL/min, t=5.606, 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均明显高于术前( P均<0.05)。2组术后7 d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8/50)和100%(50/50)( χ2=2.041, P=0.153),术后3个月分别为84%(42/50)和96%(48/50)( χ2=4.000, P=0.046),术后6个月分别为76%(38/50)和92%(46/50)( χ2=4.762, P=0.029)。2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4%(7/50)和20%(10/50)( χ2=0.638, P=0.424)。 结论:胃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EGV安全有效,较胃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优势在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明显、疗效更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规律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305例肝硬化EGVB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规律内镜下治疗分成2组,即规律内镜治疗组( n=145)和未规律内镜治疗组( n=160),主要观察指标为再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随访时间、再出血间隔时间和再出血死亡率。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因构成、病因是否控制、肝脏储备功能、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再出血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1.7%(17/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41.9%(67/160)( χ2=38.74, P<0.001);随访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8.14±11.11)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1.10±12.37)个月( t=5.21, P<0.001);再出血间隔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2.0(6.0,23.0)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1.0,6.0)个月( U=164.00, P<0.001);再出血死亡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4%(2/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6%(17/160)( χ2=11.13, P=0.001)。 结论:相较于未行规律内镜下治疗者,肝硬化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更具临床意义,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延长再出血时间间隔、减少再出血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静脉曲张缓解率)与安全性(术中出血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发生率、食管溃疡发生率、食管穿孔发生率、食管狭窄发生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食管静脉曲张缓解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2%(20/21) vs 61.9%(13/21),χ 2=6.929, P=0.008]。两组均无异位栓塞发生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8/21)(χ 2=6.929, P=0.008);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 vs 23.8%(5/21),χ 2=0.467, P=0.49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8%(5/21) vs 0,χ 2=5.676, P=0.017],主要为排胶溃疡;两组均无食管穿孔和食管狭窄病例。 结论:内镜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小剂量组织胶封堵治疗肝硬化F3型食管静脉曲张是安全的,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且有更好的一次性静脉曲张根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移植术后异位静脉曲张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再出血,随访至20个月时,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曲张静脉基本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继发贲门黏膜撕裂及小动脉出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因干呕导致贲门黏膜撕裂,累及小动脉引起出血,行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治疗无效,经电凝止血与钛夹封闭创面成功止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球囊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二例(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是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食管静脉血流快、交通支丰富,硬化剂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短,因此不能很好发挥治疗效果,多数患者需要反复治疗。本文报道了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前期内镜下硬化治疗效果不理想,随后采用球囊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方式,术中通过球囊辅助技术使食管曲张静脉回流受阻,从而达到控制硬化剂在血管内滞留时间的目的,初步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联合橡皮圈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内镜下泡沫硬化剂注射(foam sclerotherapy,FS)联合内镜下橡皮圈套扎(endoscopic rubber band ligation,ERBL)治疗Ⅱ~Ⅲ度内痔的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连续就诊的Ⅱ~Ⅲ度内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ERBL组和FS联合ERBL组。术后24 h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1周评估出血程度。随访6个月,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年龄(54.4±7.9)岁,男性占57.1%(48/84),Ⅱ度内痔占73.8%(62/84)。其中ERBL组43例,FS联合ERBL组41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S联合ERBL组泡沫硬化剂用量为(13.8±2.5)mL,注射(4.7±1.2)位点;术后24 h VAS为0(0,3)分,低于ERBL组的2(0,4)分( Z=-2.116, P=0.034)。术后1周出血率ERBL组为20.9%(9/43),FS联合ERBL组为29.3%(12/41),均以轻度出血为主,出血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807.0, P=0.378)。随访6个月,ERBL组和FS联合ERBL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35/43)和90.2%(37/41),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684.5, P=0.044)。 结论:相比ERBL,FS联合ERBL治疗Ⅱ~Ⅲ度内痔可有效缓解术后肛周疼痛不适,提高长期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