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植针植入棒在妇科肿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 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3体积的平均剂量D 2cm3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妇科后装施源器自动重建系统研发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施源器自动重建系统,以实现CT引导妇科近距离治疗中Fletcher施源器高效准确地自动重建.方法:施源器自动重建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应用2.5D的DpnUNet分割CT图像上的施源器掩膜;通过三维连通区域算法以及骨骼提取算法获取数字化的施源器管道中心线.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妇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68例患者资料,将其中10例患者CT计划作为测试集,将58例患者CT计划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用于训练,对开发的施源器自动重建系统结果与手动重建结果进行几何一致性比较,并通过三维后装逆向优化计划设计获取剂量学指标高风险临床靶体积(HR-CTV)、90%和98%靶区体积剂量(D90、D9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接受最大照射剂量的2 cc体积内的最小剂量(D2cc),探究自动重建系统的临床可用性.结果:在10例测试集患者数据中,自动重建与手动重建的宫腔管以及左右穹窿管中心线顶端平均距离分别为0.335、0.361和0.362 mm,中心线之间的平均豪斯多夫距离(HD)分别为0.398、0.367和0.324 mm;保持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一致的情况下,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差异均<2%,具有很高的几何一致性以及临床价值.结论:施源器自动重建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Fletcher施源器的全自动重建,降低潜在的人为错误概率,并提升临床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麻醉与镇痛在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利用人体自然腔道放置施源器达到肿瘤和靶组织附近的根治性放疗.近距离放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存在施源器不耐受、疼痛、长时间制动等不适.麻醉与镇痛对于改善近距离放射治疗舒适性至关重要.目前,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麻醉和镇痛领域尚不存在最佳共识.本综述旨在介绍国内外镇静镇痛在近距离放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3D打印在妇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有效地推动了妇科医学领域的发展.3D打印可以实现各种妇科疾病的精细化和个性化诊治,有利于提升医师的诊治水平,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妇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阐述3D打印模型、3D打印施源器设计、3D打印模板以及3D生物打印在妇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总结3D打印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驻留时间离差限制参数对三维后装计划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驻留时间离差限制(DTDC)参数对三维后装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0例妇科肿瘤患者计划,施源器为Fletcher单独宫腔管、全部三管和阴道施源器,每例患者治疗前扫描CT,并由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以0.1步进修改DTDC参数,由DTDC=0到DTDC=1共制定11个计划,归一至DTDC=0时计划下相应的数值.比较CTV的V150、V200,膀胱、直肠的D2cc,驻留时间总和,计划调制指数,分析DTDC参数的修改对三维后装计划的影响.结果:随着DTDC的增加,阴道施源器,Fletcher施源器单独宫腔管和全部三管使用时,CTV的V150和V200分别升高至105%和109%、102%和104%以及115%和120%,直肠和膀胱的D2cc分别至101%和102%、99%和99%以及115%和101%;总驻留时间分别达到DTDC=0时的96%、97%和104%.结论:宫颈癌三维后装计划的制定针对不同的施源器应该选用合适的DTDC参数,给予患者更加合理治疗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宫颈癌术后腔内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颈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且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术后病理显示存在阴道切缘阳性、近切缘因素等患者需要补充近距离放射治疗,但目前对于早期宫颈癌术后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适应症及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完全明确.故本文将对早期宫颈癌术后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适应症、放疗技术、施源器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后装治疗计划快速质量保证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后装治疗计划中肿瘤大小、放射源强度、处方剂量与源驻留时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可用于对后装计划快速质控的方法.方法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81例妇科肿瘤患者计划,分别为Fletcher施源器全部三管84例,单独宫腔管58例和阴道施源器39例.每例患者治疗前扫描CT,并由医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治疗计划使用IPSA优化.记录每一例计划的源强,处方剂量,源驻留时间和接受处方剂量的肿瘤体积,计算适形度指数(CI)和剂量时间之积并与体积相关参数(Rv)的后值,分析CI分布特点及与Rv值的相互关系.另外46例妇科肿瘤患者后装计划使用该方法做质控验证.结果 三种施源器的后装计划的适形指数均呈正态分布,Fletcher施源器CI的平均值为0.720±0.067,k=1 394,R=0.894,Fletcher施源器单独官腔管CI的平均值为0.697±0.076,k=1 428,R=0.940,阴道施源器CI的平均值为0.742±0.067,k=1 362,R=0.909.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评估计划的靶区体积,放射源强度,处方剂量与治疗时间是否匹配,根据反馈的结果查找偏差原因,保证后装治疗计划按照临床要求,高效快速准确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影像学技术在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公认的金标准.CT软组织分辨率虽不及MRI,但更易识别施源器、源和源路径,在宫颈癌的放疗计划中,CT的使用率远远高于MRI.新的成像技术,如PET和MRI,改善了放疗计划中靶区的勾画,特别是PET联合CT、MRI,在功能成像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病人初始分期方面,超声已经被MRI取代,但在图像引导妇科插植和腔内近距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估各种影像技术在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3D打印技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数字化、定制化等突出优势为精准化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可以灵活再现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为妇产科疾病治疗提供个体化需求,有望成为个体化治疗的有力工具.在妇科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创建出精确的术前模型,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在术后的化疗中,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降低药物剂量,从而减小化疗的副反应;在放射治疗中,可以制作出个体化施源器,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此外,在围产医学中,3D打印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清楚地了解畸形胎儿的异常解剖结构,提高手术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