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治疗结果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放疗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间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1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患者均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完成盆腔外照射放疗(D T50Gy分25次)后,行近距离推量D T15~20Gy分3~4次。盆腔转移淋巴结采用外照射推量至60~66Gy分30~33次。外照射期间均行同期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放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和局控率。采用RTOG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早、晚期放疗反应。 结果:11例患者高剂量率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近距离中CTV D 90%的EQD 2 Gy为(21.3±1.60) Gy。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4%,部分缓解率为27%,客观缓解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4%、46%,无瘤生存率为64%、45%、27%;3年局部额控制率为46%。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第8个月肺部转移。1-2级肠道急性不良反应7例,泌尿系统急性不良反应5例;2级骨髓抑制反应1例;1-2级肠道晚期不良反应5例,泌尿系统晚期不良反应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性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之一,约占肺癌的85%~90%。目前,手术切除是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NSCLC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适宜手术或者拒绝手术,因此,针对该类NSCLC患者的局部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HDR-BT)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且在治疗NSCLC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的相关HDR-BT文献,对其治疗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射频消融和 125I粒子植入术等其他局部治疗方式的异同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恶性肿瘤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推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总体呈现散发状态,防范疫情任务仍然艰巨。近距离治疗(BT)在肿瘤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部分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BT不能被替代也不可过度延迟。而对于疫情期间BT推荐或指导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国内外可检索到的较少几篇关于疫情期间BT的推荐,结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治疗科在前期疫情期间的工作经验,希望可以给同行们提供疫情期间恶性肿瘤高剂量率BT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 A、Ⅱ B和Ⅲ 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 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 D98%,中危CTV(IR-CTV) D90%和 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 D2cm 3剂量差异。 结果: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R-CTVD 98%(6.99±0.60 vs. 6.78±0.76)、IR-CTVD 90%(4.71±0.58 vs. 4.26±0.57)和 D98%(3.77±0.58 vs. 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06、9.860、8.636, P<0.05);乙状结肠的 D2c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5.29±0.67 vs. 4.92±0.74)、直肠(3.72±0.69 vs. 3.35±0.92)和小肠(3.05±1.37 vs. 2.98±1.34)的 D2cm 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58、7.543、8.059, P<0.05)。 结论: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膀胱肿瘤,成为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等待观察、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外放疗、近距离放疗等。相对于根治手术而言,近距离放射治疗永久性粒子植入对患者的生理破坏更小。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已经从一种新的、仅适用于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发展到一种标准的、合理有效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本文就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腔道适形导板引导宫颈癌插植放疗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心性生长、子宫锥切术后等特征,CT扫描获取三维影像,完成针道优化后,通过放射治疗3D打印系统软件(PMT 3D)对预计划数据进行解析,抓取驻留点的坐标而建立插植通道,并基于患者生理结构特征生成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尺寸及形状,3D打印后实施插植放疗。评估适形指数等剂量学参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15例患者采用腔道适形插植导板进行治疗,其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为0.74±0.26,放射治疗总剂量高危临床靶区(HR-CTV)D 90%(EQD 2,α/β=10)为(85.5±6.8)Gy,膀胱、直肠、小肠、结肠的D 2 cm3(EQD 2,α/β=3)分别为(72.2±4.2)、(65.8±6.1)、(65.2±4.4)、(69.8±3.7)Gy,符合临床要求。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明显。适形插植导板与阴道腔体贴合度较好,少体积的空气间隙并未影响剂量。非平行入针可以提高腔体空间及插植针的利用率。 结论:基于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的适形腔道插植导板研制方法兼顾效率和效果,符合现代精准放疗的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肺肿瘤所致放射性肺炎剂量学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对其相关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诊疗中心收治的31例接受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肺肿瘤患者,其中鳞癌8例,腺癌10例,其他部位转移癌13例,术后1~6个月复查胸部CT,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观察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放射性肺炎(RP)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评价,统计术后 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患侧肺 V8(8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 V32(32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患侧肺 Dmean(平均照射剂量)。分析术后 D90、 V8、 V32、 Dmean等剂量学参数与发生RP的关系,将术后各剂量学参数与外放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寻找与RP发生相关性较高的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1例,ORR为71.0%,DCR为96.8%,RP患者3例,RP发生率为9.7%,粒子术后 V8、 V32、 Dmean等不能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指标,经随访观察术后 D90超过170 Gy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3例(3/5),<170 Gy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0例(0/26)。 结论: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术后 D90与R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V8、 V32、 Dmean与RP发生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TG43报告的放射性碘-125粒子周围剂量分布计算方法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2004年提出的TG43号报告[AAPM TG43(2004)]提供的公式,计算放射性碘-125粒子周围剂量分布,验证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计划系统的计算精度。方法:AAPM TG43(2004)报告在计算单颗放射源周围剂量时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不考虑放射源几何结构的计算方法称之为点源计算方法,考虑放射源几何结构的计算方法称之为线源计算方法。假定单颗活度100 U的Amersham 6711型号放射性碘-125粒子,根据AAPM TG43(2004)号报告提供的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以下各点剂量,在放射性碘-125粒子0°、90°方向,距离0.5、1、1.5、2、2.5、3、3.5、4、4.5、5、5.5、6 cm处;45°方向,距离0.71、1.41、2.12、2.83、3.54、4.24、4.95、5.66、6.36、7.07、7.78、8.49 cm处;在临床使用的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variseeds 8.0上分别采用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对应活度、对应型号放射性碘-125粒子周围剂量,使用计划系统自带将点捕捉到模板功能,可以精准找到以上相应点的位置,故采用单次测量以上对应点剂量;并对比两者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APM TG43号报告采用点源计算方法计算单颗活度100 U的Amersham 6711型号放射性碘-125粒子0°、90°方向的剂量,距离相等的点,剂量相同,距其0.5、1、1.5、2、2.5、3、3.5、4、4.5、5、5.5、6 cm处分别是8 082.18、1 870.08、756.58、381.47、217.11、131.91、86.55、58.32、39.97、27.42、19.74、14.13 Gy;45°方向,距离0.71、1.41、2.12、2.83、3.54、4.24、4.95、5.66、6.36、7.07、7.78、8.49 cm处的剂量分别是3 957.37、865.83、329.99、155.69、84.10、48.50、28.49、17.80、11.37、7.38、4.98、3.39 Gy。对于线源计算方法,放射性粒子同上相应距离,0°方向各点剂量分别是3 128.71、755.44、330.30、180.53、107.74、68.56、46.40、32.22、22.70、16.00、11.51、8.24 Gy,90°方向各点剂量8 306.46、1 981.01、802.74、405.38、230.60、140.03、91.83、61.84、42.36、29.05、20.91、14.97 Gy;45°方向,同上相应距离处的剂量分别是4 020.78、877.43、333.49、156.93、84.69、48.81、28.65、17.89、11.42、7.41、4.99、3.40 Gy。采用点源计算方法两者剂量差异最大值(0.3%)在45°方向7.78 cm处,线源计算方法差异最大值(-0.3%)在45°方向8.49 cm处,其他采样点数值差异均<0.3%。Amersham 6711型号碘-125粒子0°、45°、90°方向距离源越近,剂量跌落越快,随距离增加逐渐平缓跌落。结论: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variseeds 8.0和AAPM TG43号报告计算剂量最大差异0.3%,可以精确计算放射性碘-125粒子周围剂量分布,为临床开展放射性粒子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接受 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三维组,50例接受 192Ir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二维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三维组客观缓解率高于二维组[98%(49/50)比84%(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 P=0.036)。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0%(30/50)比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9, P=0.003);三维组1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6%(13/50)比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 P=0.038)。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8%(34/50)比92%(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0, P=0.005);三维组2、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0%(25/50),4%(2/50)比2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 P=0.040; χ2=6.06, P=0.028)。三维组慢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4%(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9, P=0.014)。 结论: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 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较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疗效好,急慢性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因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吞咽困难分级情况及内镜下癌灶大小变化情况、随访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未出现出血、胸痛、发热、咳嗽等并发症。治疗前吞咽困难分级Ⅱ~Ⅳ级,治疗后3个月降低至0~Ⅰ级,内镜下均可见癌灶有所缩小。随访12~23个月,3例生存,1例肿瘤晚期死亡。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