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离褶伞保鲜方法及其贮藏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新鲜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弱,采后品质易发生劣变.荷叶离褶伞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食药用真菌,味道鲜美且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关于荷叶离褶伞的保鲜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新鲜荷叶离褶伞为试材,探究温度、包装方式以及不同保鲜处理对荷叶离褶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较适合荷叶离褶伞的贮藏保鲜条件.结果表明,0.75 μL/L 1-MCP处理结合不打孔PE袋和托盘包装于 4℃条件下储藏是荷叶离褶伞较为适宜的保鲜条件,在该条件下,荷叶离褶伞的亮度值 L*、硬度、弹性、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失重率和褐变程度最小,荷叶离褶伞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试验结果为荷叶离褶伞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毛木耳不同生长期菌棒微生物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究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代料栽培子实体不同生育阶段菌棒内细菌和真菌群落,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毛木耳 4 个出耳期(ful、pri、ope 和 mat)菌棒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获得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503 724 条,真菌ITS有效序列712 728 条.细菌物种注释分属25 门54 纲85 目134 科199属;真菌物种注释隶属5 门9 纲15 目12 科19 属.菌棒中有非常丰富的细菌群落,主要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最高的前2 个属:ful期是Lysinibacillus(25.71%)和Acinetobacter(14.38%);pri期是Pseudomonas(35.85%)和Solibacillus(14.85%);ope 期是 Lysinibacillus(36.42%)和 Pseudomonas(21.73%);mat 期是 Acinetobacter(27.94%)和Ochrobactrum(14.92%).基于PICRUSt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菌棒细菌群落主要富集于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各时期菌棒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Auricularia为绝对优势菌属(99.19%~99.94%),此外检测出了丰度极低的Simplicillium(0.25%)等.常压灭菌条件下,毛木耳菌棒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且与现有报道的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有同源之处,目的菌以Auricularia为优势菌属,未检测出柱霉属(Scytalid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孢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其他常见病原菌.本研究解析了毛木耳出耳期菌棒微生物群落,为菌棒、子实体生理病害发生及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参与草菇子实体分化的VvHox1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草菇基因组注释,得到一含有同源框(homeobox)保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WHox1,根据其在草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推测其可能与草菇的子实体分化相关.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该基因结构,发现VvHox1由2 856个碱基组成,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荧光定量PCR和数字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WHox1在草菇的异核菌丝体、原基期和蛋形期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并且在蛋形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但是,在伸长期的表达量却显著下降.因此,我们推测转录因子VvHox1可能调控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草菇子实体的形态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的形态学过程及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型真菌中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食药用部位多为大型真菌的子实体,所以子实体的形成对大型真菌的开发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型真菌生活史中,子实体的发生揭示着真菌完成了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从理论上来说,菌丝体只需完成营养生长,即可进入生殖生长;而实际上,子实体的发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子实体发生的形态学过程、环境影响因素、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关于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的研究概况,为大型真菌的系统研究和重要食药用菌的栽培驯化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蛹虫草病原真菌虫草生齿梗孢Calcarisporium cordycipiticol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蛹虫草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食药用真菌,虽然其子实体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但在产业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真菌病害为其中之一,如引起蛹虫草“白毛病”病害的虫草生齿梗孢Calcarisporium cordcipiticola.本研究以虫草生齿梗孢为对象,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发病特性及侵染特点.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分枝较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最适生长温度为25℃,此温度有利于该病害快速传播;其分生孢子比蛹虫草分生孢子耐紫外能力强.栽培过程中该病害多发生在蛹虫草生长发育后期,可以侵染培养基表面、子实体底部、中部和顶端等各个部位.人工接种发现该病原菌可以侵染蛹虫草生长发育的任意阶段,后期子实体被白毛覆盖.对峙实验发现虫草生齿梗孢菌丝逐渐生长到蛹虫草菌丝上,但未发现两菌丝互相缠绕的现象.对该病原菌基本生物学研究,将为建立该病害的早期检测及预防方法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桦褐孔菌三萜的酰化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发生酰化成酯后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及硅胶柱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制备其代表性羊毛脂烷型三萜,并以此为原料,采用琥珀酸酐进行酰化反应,进而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原料化合物及其酰化产物对A549、Hela、MCF-7及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鉴定了化合物inotodiol(1)、trametenolic acid(2)及inonotusane A(3),将他们进行酰化后分别得到inotodiol-3-琥珀酸单酯(1a)、inotodiol-22-琥珀酸单酯(1b)、inotodiol-3,22-琥珀酸二酯(1c)、trametenolic acid-3-琥珀酸单酯(2a)和inonotusane A-3-琥珀酸单酯(3a).MTT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3-位、22-位酰化后(1a,1b,1c)对A549和4T1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增强,此外,而其3-位酰化后(1a)还大大增强了对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酰化后对活性无影响.化合物3的3-位酰化后对A549、MCF-7及4T1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增强,其中对A549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50=9.53μmol/L).[结论]化合物inotodiol(1)的3-位、22-位和inonotusane A(3)的3-位酰化后均增强了其肿瘤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冬虫夏草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冬虫夏草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珍稀菌类,其生物学特性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一直是冬虫夏草研究关注的重点.总结了冬虫夏草生物学及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科学问题,包括冬虫夏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的途径及机制、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形成及生长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冬虫夏草菌遗传多样性及基因组学研究、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冬虫夏草资源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尚未明确和不足之处.未来在冬虫夏草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中,需要利用和研发更加先进的观测设备及试验方法,以实现天然冬虫夏草发生发育的原位观测和机理研究;充分利用冬虫夏草人工培植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冬虫夏草菌生态适应性及侵染蝙蝠蛾幼虫的机理;建立冬虫夏草科学研究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并结合生态学模型构建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冬虫夏草资源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深入冬虫夏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推进我国冬虫夏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木耳子实体蛛网病的病害特征及致病菌Cladobotryum cubitense的生理特性和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2010年起,在江苏省丰县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产区观察到蛛网病症状,该病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毛木耳产量和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2015-201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分析毛木耳蛛网病的发病规律.致病菌分别与毛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互作研究表明,该病原真菌仅危害毛木耳子实体,使毛木耳子实体的子实层出现裂缝,进而引起子实体畸形甚至停止生长.该病原本被鉴定为Cladobotryum cubitense.经37℃高温处理7d可抑制其菌丝的生长,50%咪鲜胺锰盐也能够抑制C.cubitense 菌丝的生长,为减轻或控制毛木耳蛛网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行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乳牛肝菌属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是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其对林木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林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贵州地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2种乳牛肝菌属Suillus EM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子实体及其与马尾松形成的菌根的形态特征,调查了其子实体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温度和降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粘盖乳牛肝菌S.bovinus和褐环乳牛肝菌S.luteus可同时在马尾松林发生.粘盖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与马尾松形成的菌根均呈珊瑚状,其中粘盖乳牛肝菌形成的菌根表面光滑无根外菌丝但具有根外菌索,褐环乳牛肝菌形成的菌根具有密集的根外菌丝但无根外菌索.粘盖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子实体具有较长的发生期、产量较大,且具有错峰发生的特点.相对于降雨,温度是这2种乳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主要限制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棒瑚菌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为研究棒瑚菌子实体幼菇期(CP-1)和成熟期(CP-2)基因表达的差异,探索棒瑚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关键代谢通路.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对棒瑚菌子实体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8.78 G(CP-1)和8.28 G(CP-2)的分析数据(Clean reads).KOG功能注释和GO富集分析显示新陈代谢过程、细胞和细胞组分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是棒瑚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门类.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多酚氧化酶、核糖体、糖苷水解酶家族等基因为棒瑚菌子实体幼菇期(CP-1)和成熟期(CP-2)的主要高表达基因,在蛋白质和细胞壁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环是棒瑚菌子实体幼菇期(CP-1)生长发育的关键代谢途径,且环境含氧量对棒瑚菌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时棒瑚菌成熟期(CP-2)调节一碳化合物浓度和应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发生了改变.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MAPK信号通路是参与调节棒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在调控菌丝的极性生长、细胞周期和真菌细胞形态转换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