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ert子宫4例治疗方式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4例罕见子宫畸形Robert子宫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例Robert子宫患者的治疗方式、远期并发症及妊娠的随访情况。结果:4例Robert子宫患者中,有3例的直接就诊原因为严重痛经,且痛经进行性加重(2例为生育期,合并不孕;1例为青春期);1例为宫腔镜手术中确诊。4例患者就诊的年龄分别为28、44、27、15岁。手术方式:2例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术;1例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电切+宫形IUD放置术;1例青春期患者分次手术进行治疗,第1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腔球囊,第2次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冷刀子宫斜隔切除术联合放置宫内支架。3例严重痛经患者术后痛经症状均明显缓解。采用传统电刀行宫腔镜子宫斜隔切除术的3例患者术后均因宫腔粘连多次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而采用冷刀切除子宫斜隔的1例患者随访半年未见明显宫腔粘连。4例患者中,2例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分娩,1例行4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但均失败,1例非生育期。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斜隔冷刀切除术结合球囊及宫内支架的治疗方式不仅可有效切除子宫斜隔,并且在保护生育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能成为治疗Robert子宫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 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对宫腔镜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及再次妊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对宫腔镜术后患者宫腔再粘连及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行子宫球囊支架放置者40例为对照组,术后行子宫球囊支架放置术联合雌激素治疗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术后月经量、术后1年妊娠率及并发症情况,并观察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为12.5%(5/40)、5.0%(2/40),低于对照组的32.5%(13/40)、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组织TGF-β1、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月经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妊娠率为67.5%(27/40),高于对照组的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子宫球囊支架联合雌激素辅助在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再粘连中效果显著,利于促进月经量及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提高术后妊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宫腔内装置方法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宫腔内装置方法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并成功分离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宫腔内放置的装置不同分成3组,A组放置金属元宫环(IUD)(30例);B组放置宫腔支撑球囊(30例);C组放置金属元宫环+防粘连膜(38例)。对比3组患者术后宫腔恢复情况、术后宫腔粘连评分改善率、临床疗效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成功分离宫腔粘连后3组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评分差值,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组:9.50±8.00,B组:11.00±7.00,C组:14.50±9.00;A、C组比较, P<0.001;B、C组比较 ,P<0.001)。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值,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组:(2.34±1.43) mm,B组:(2.53±1.72) mm,C组:(3.82±3.00) mm;A、C组比较, P=0.003;B、C组比较, P=0.005]。3组治疗后月经量比较,C组较A、B组均有显著改善(A、C组比较,χ 2=8.420, P=0.015;B、C组比较,χ 2=8.678, P=0.013)。术后1、3个月常规行宫腔镜检查,根据2015年中国宫腔粘连分级评分标准再次进行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C组效果最佳。 结论:TCRA宫腔内放置金属元宫环联合防粘连膜在预防中重度TCRA后再粘连有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在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TCRA术治疗的12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了A组(40例)、B组(40例)及C组(40例).3组患者均行TCRA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A组术后给予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B组术后给予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治疗,C组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宫腔再粘连率、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95.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75.0%)和C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5,P<0.05).A组(80.0%)月经总改善率高于B组(55.0%)和C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4,P<0.05).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妊娠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42、8.900,均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7.5%vs.12.5%vs.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1,P>0.05).结论 球囊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提高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延长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的临床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手术(TCRA)后延长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腔镜诊治中心接受TCRA手术治疗的中度宫腔粘连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为1周,观察组患者术后球囊子宫支架放置时间为1个月,即下次月经干净3~7d内行宫腔镜二次探查时取出,并在术后24 h于宫颈外口处剪断球囊支架尾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程度(采用美国生育学会评分标准)、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形态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宫腔A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82.9%(29/35)和75.0%(21/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宫腔形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2%(13/43),高于对照组的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延长TCRA术后球囊子宫支架的放置时间,有利于减少粘连复发,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宫腔物理屏障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腔粘连( 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而引起的内膜纤维化,子宫壁和(或)宫颈管相互粘连. 宫腔粘连患者有生育要求和(或)临床症状时需要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 TCRA) [1].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TCRA 术后再粘连率高达20%~62.5%[2,3] ,而且宫腔再粘连者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没有再粘连者[4] ,因此,预防TCRA术后宫腔再粘连对改善妊娠结局非常重要.目前,应用于术后防粘连的物理屏障主要有宫腔球囊和宫腔支架,但疗效不甚理想,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14%~48%[ 5 ]. 本文对目前宫腔防粘连物理屏障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为研发设计更优化的防粘连屏障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球囊支架用于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子宫球囊支架用于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I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宫腔镜术后分别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和宫内节育环,均于术后第4个月月经后行宫腔镜检查时取出.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月经评分、美国生育学会宫腔粘连(AFS)评分、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 28.0%,P>0.05).观察组的月经评分和AF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0%)和妊娠率(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0%,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球囊支架超长时间放置治疗IUA,可显著改善月经情况,促进宫腔形态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支架联合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对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放置球囊支架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月经情况及宫腔粘连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TCRA术后放置球囊支架,对照组予以普通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粘连,观察组使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粘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月经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7,P=0.009).两组治疗1、2、3个月时的月经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停药后第1个月的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9,P=0.007).[结论]TCRA术后放置球囊支架联合应用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可显著提高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月经量较少的情况;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演变过程的超声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各孕期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方法 选择1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年龄26 ~ 36岁,平均年龄29岁.回顾性分析孕妇各孕期的超声声像图,记录孕囊或胎盘位置、胎盘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后间隙、子宫肌壁内及与膀胱壁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显示植入区域血流情况.采取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包括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主动脉球囊植入术,对穿透型胎盘植入孕妇另行经输尿管镜支架植入术,术后病理诊断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早孕期8例孕囊着床位置低,3例为瘢痕妊娠,3例锥形胎盘伸入瘢痕内且子宫肌层变薄.中孕期12例“胎盘漩涡”形成,12例胎盘后间隙消失,6例子宫肌层变薄,4例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但未穿透浆膜层.晚孕期18例均见“胎盘漩涡”且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更薄或中断,6例穿透浆膜层达膀胱后壁.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除情况,术中出血1 000~3 00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粘连型1例,植入型11例,穿透型6例.结论 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早孕期应重点观察孕囊或胎盘与子宫前壁下段瘢痕之间的关系,中晚孕观察胎盘、胎盘后间隙、子宫下段肌层及膀胱后壁回声.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能有效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并制定有效的诊疗方案,降低母婴死亡风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