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I3K/Akt/HIF-1α通路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联用抑制子宫腺肌病进展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究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宫血宁胶囊联用(GSG)方案对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衍生细胞(adenomyosis derived cells,AMDC)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评价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模型小鼠的改善效果,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AMDC原代细胞并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GSG对AMDC活力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实验、EdU增殖检测实验确定GSG对AMDC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新生ICR小鼠滴喂他莫昔芬制备AM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米非司酮(3.25mg/kg)组和GSG低、中、高剂量(0.635、1.270、2.539 g/kg)组,给药干预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肝、脾和肾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的表达;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 GSG能有效抑制AMDC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并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MDC增殖能力(P<0.001).子宫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与肌层边界模糊,多处腺体深度侵入子宫肌层;GSG低剂量组边界欠清晰,有腺体侵入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减轻,数量减少;复方米非司酮组和GSG中剂量组边界较清晰,偶见腺体侵入肌层;GSG高剂量组边界清晰,少见明显腺体侵入肌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组织p-PI3K、p-Akt和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PI3K、p-Akt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0.001),复方米非司酮组和GSG中、高剂量组HIF-1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各组肝、脾和肾形态学均未见明显改变,血清ALT活性和BU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SG方案在体内实验中可通过抑制PI3K/Akt/HIF-1α通路阻断AM进展,所选GSG剂量在动物体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潜在的AM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衍生参数及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研究其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8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除外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将同期良性卵巢囊肿或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外周血血细胞、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Ⅱ)、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凝血功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分析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子宫体积增大(Z=-5.746,P<0.01),PLR、SⅡ、CA125水平升高(Z=-2.351、-3.810、-4.805,均P<0.01).凝血功能方面,凝血酶时间在子宫腺肌病组中明显缩短(Z=-1.971,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期组与对照组非出血组间的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9,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贫血组与对照组非出血贫血组相比,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Z=-2.200,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腺肌病血红蛋白与凝血酶时间呈正相关(r=0.466,P=0.01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后,CA125、PLR和SⅡ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665、0.644.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CA125对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LR、SⅡ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即非EM组,50例EM患者为试验组.经手术收集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和腹腔液标本.采用RT-PCR法、ELISA法、免疫组化法检测 SDF-1 和 CXCR-4 在二组的表达情况.采用 CCK-8 法检测 SDF-1 和CXCR-4在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分裂增殖中的作用.结果 SDF-1和CXCR-4在EM患者腹水或腹腔液中的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2.56 ±0.33) mg/L和(4.47 ±0.32) mg/L.在子宫肌瘤患者腹水或腹腔液中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1.39 ±0.36) mg/L和(3.16 ±0.32) mg/L. SDF-1和CXCR-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水或腹腔液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EM组( P<0.05). SDF-1和CXCR-4在EM病灶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染色阳性部位均定位于细胞质.免疫染色的表达量采用吸光度值来计算分析及比较. EM组SDF-1和CXCR-4的平均值分别是0.21 ±0.13和0.21 ±0.13,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平均值分别是0.15 ±0.13和0.14 ±0.13.两者在EM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分离培养的EM间质细胞中有丰富的CXCR-4 mRNA的表达. SDF-1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的分裂增殖.其作用可使CXCR-4的中和抗体明显抑制.结论 SDF-1和CXCR-4在EM中的高表达及SDF-1通过其特异性受体CXCR-4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的分裂增殖,提示,两者在EM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卵巢异位囊肿手术患者72例(卵巢异位囊肿组)和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83例(子宫腺肌病组)作为试验组,卵巢其他良性肿瘤7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并计算血细胞衍生参数,分析其在卵巢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卵巢异位囊肿组和子宫腺肌病组NLR、SII、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组患者不同子宫体积的外周血PLR、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PLR与SI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对子宫腺肌病辅助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PLR与SII对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反映其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