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FDG PET/CT如何诊断原发灶隐匿的肿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6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1个月就诊。胸、腹、盆部CT平扫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及斑片影,右侧腋窝、纵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多发颈胸腰椎椎体及双侧多根肋骨密度不均;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病史,目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因发现肺、淋巴结、骨多发病变,临床怀疑恶性肿瘤可能,遂行 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病变性质及分期。 18F-FDG PET/CT显像( 图1)见双肺多发代谢轻度增高的磨玻璃及斑片影,边界不清,SUV max 4.0;全身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累及左颈根部、双侧锁骨上、右腋下及胸肌深面、纵隔及双肺门、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最大者短径1.6 cm,SUV max 15.9;扫描野内骨骼大量代谢增高灶,CT上密度不均,SUV max 12.6,累及脊柱、骨盆、肋骨、胸骨、双侧肱骨、双侧肩胛骨、双侧锁骨、双侧股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上调和下调METTL14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卵巢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收集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新鲜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METTL14蛋白表达的差异。另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ETTL1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细胞实验:分别使用慢病毒载体、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上调、下调METTL14表达的卵巢癌A2780、SKOV3细胞系,并采用逆转录(R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其METTL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续的细胞实验分为5组,LV-METTL14组(转染慢病毒载体上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LV-NC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空载体),si-METTL14组(转染si-METTL14-2下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以及空白组(未转染)。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划痕实验以及穿膜(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增殖、愈合以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1)20份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免疫组化总评分为(6.2±3.7)分,显著高于15份正常卵巢组织[(3.3±2.5)分; t=-2.64, P=0.012]。121例卵巢癌患者中,METTL14蛋白高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69例(57.0%,69/121),METTL14蛋白低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52例(43.0%,52/121);METTL14蛋白高表达与METTL14蛋白低表达患者比较,手术病理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腹腔转移率、腹水发生率更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METTL14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ETTL14蛋白低表达者( P=0.009)。(2)LC-MS/MS法分析显示,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3±0.024、0.181±0.018,均显著高于LV-NC组(分别为0.109±0.022、0.128±0.020; P均<0.05);而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3±0.012、0.069±0.015,均显著低于si-NC组(分别为0.108±0.014、0.121±0.014; P均<0.05)。CCK-8法检测显示,si-METTL14组SKOV3细胞在培养在36、48、60 h时的吸光度( A)值均显著低于si-NC组( P均<0.05);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在培养48、60 h时的 A值均显著高于LV-NC组( P均<0.01)。划痕实验显示,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低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高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在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中,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少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多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METTL14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更差。上调METTL14表达可提高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反之,下调METTL14表达则降低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和不孕等。近年来随着ADS确诊患者的年轻化及生育政策的调整,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以其非侵入性、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较好地保留了子宫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保留生育功能的ADS治疗中展现出优势。HIFU消融治疗明显改善AD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结局,提高HIFU消融治疗ADS病灶的消融率更有益于上述结果。此外,HIFU消融相较其他微创治疗在保护生育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围绕HIFU消融治疗ADS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总结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肌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及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成功。妊娠囊内注射MTX后28 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治疗后2个月月经恢复,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妊娠囊缩小。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少见,MTX进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产科疾病继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产科疾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孕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成人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产科疾病孕妇249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不伴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HELLP综合征)172例、HELLP综合征32例、无张力性产后出血(特指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18例,其他重症产科疾病27例(其中羊水栓塞4例、胎盘早剥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6例)。排除既往患有肾病者,入院第1天血肌酐>70.7 μmol/L且符合AKI诊断标准者定义为AKI孕妇,血肌酐≤70.7 μmol/L定义为非AKI孕妇。分别比较各种重度产科疾病AKI与非AKI孕妇的临床资料和新生儿结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产科疾病孕妇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172例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孕妇中,发生AKI者60例(34.9%),未发生AKI者112例(65.1%)。AKI孕妇的24 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水平,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均高于非AKI孕妇,血清白蛋白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非AKI孕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蛋白定量( OR=1.000,95% CI为1.000~1.000; P=0.006)和血清白蛋白( OR=0.883,95% CI为0.789~0.988; P=0.031)是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和0.252。AKI孕妇与非AKI孕妇低出生体重儿占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HELLP综合征:32例HELLP综合征孕妇中,发生AKI者21例(65.6%),未发生AKI者11例(34.4%)。AKI孕妇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非AKI孕妇( P=0.017)。24 h尿蛋白定量( OR=1.000,95% CI为1.000~1.001; P=0.095)不是AKI发生的影响因素。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活产率分别为71.4%(15/21)、11/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1)。(3)无张力性产后出血:18例无张力性产后出血孕妇中,发生AKI者4例(4/18),非发生AKI者14例(14/18)。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发病孕周、剖宫产术分娩、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休克指数、D-二聚体、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4)其他重症产科疾病:27例其他重症产科疾病孕妇中,发生AKI者12例(44.4%),未发生AKI者15例(55.6%)。AKI孕妇与非AKI孕妇分别活产10例(10/12)、11例(1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4/7、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5)各类重症产科疾病孕妇7日内肾功能恢复率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HELLP综合征、无张力性产后出血、其他重症产科疾病继发AKI孕妇7 d内肾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5%(51/60)、42.9%(9/21)、2/4、11/12。4类疾病继发AKI孕妇7 d内肾功能恢复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704, P=0.001)。 结论:重症产科疾病继发AKI孕妇的7 d内肾功能恢复率较低,低出生体重儿占比高,易出现新生儿窒息;低蛋白血症、尿蛋白定量为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孕妇并发AKI的预测因素,尿蛋白定量预测价值较好;尿蛋白定量与HELLP综合征孕妇继发AKI相关,但不是AKI发生的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 125)、癌相关抗原19-9(CA 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 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 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 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 9/L(212.0×10 9/L~308.5×10 9/L)]均增高( P均<0.01)。其中,FIB( r=0.237, P=0.004)和D-二聚体( r=0.373, P<0.001)均与CA 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 r=-0.208, 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 r=-0.201, P=0.015)均与CA 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 P均<0.01)。其中,FIB( r=0.252, P=0.038)、D-二聚体( r=0.321, 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r=-0.190, P=0.018)和TT( r=-0.304, 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 P均<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 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麻醉后突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性,年龄45岁,体重60 kg,ASA分级Ⅱ级。因"月经量增多6个月,发现子宫肌瘤渐进性增大6个月"入院。既往病史:左下肢静脉血栓病史6个月,规律溶栓治疗,半月前停药。术前化验检查:ECG提示校正的QT间期(QTc) 491 ms,血红蛋白66 g/L。经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达到84 g/L。拟在全麻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该患者贫血貌,入室后精神状态紧张,心率104次/min,血压138/90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3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置入三号喉罩并用胶带固定。呼吸机参数设定:FiO 2 60%,V T 450 ml,通气频率12次/min,I∶E 1∶2。监测血压109/70 mmHg,心率50次/min,监测仪显示T波倒置,随后出现室颤波形,即刻开始心肺复苏,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并将喉罩更换为气管插管。共静脉注射肾上腺素3 mg,2次360 J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率。约40 min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血气分析结果:pH值7.41,PCO 2 35 mmHg,PO 2 206 mmHg,K + 3.2 mmol/L,Ca 2+ 0.98 mmol/L,乳酸2.8 mmol/L,Hb 96 g/L。送入ICU观察期间,患者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床旁心电图可见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抢救成功后再次行心电图检查,T波呈双峰样改变,QTc 634 ms,可诊断为长QT间期综合征(LQTS)。静脉输注硫酸镁2.5 g和氯化钾1.5 g治疗,经治疗后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口服倍他乐克11.875 mg,1次/d。距第1次心肺复苏3 d后心电图显示QT/QTc 482/580 ms。5 d后QTc逐渐恢复至470 ms,各项化验检查结果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待进一步调整后再行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手术后的远期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同一专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团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358例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至少随访8年。所有患者分为DIE组(合并DIE)和非DIE组(未合并DIE),并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结果和随访期间的远期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OMA患者358例,其中DIE组190例(53.1%,190/358),非DIE组168例(46.9%,168/358)。DIE组与非DIE组的年龄分别为(33.7±5.4)和(32.5±5.3)岁( P=0.047),产次分别为(0.4±0.6)和(0.3±0.5)次( P=0.079)。DIE组与非DIE组术前的中重度痛经比例[分别为67.4%(128/190)、56.5%(95/168)]、慢性盆腔痛比例[分别为24.2%(46/190)、7.7%(13/168)]及血CA 125水平升高比例[分别为79.9%(139/190)、65.2%(101/168)]均有明显差异( P均<0.05)。DIE组和非DIE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21)和(39±36)min( P<0.01)。DIE组术中发现严重盆腔粘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IE组,分别为91.6%(174/190)、53.6%(90/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IE组较非DIE组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41.6%(79/190)、22.0%(37/168); P=0.001]。DIE组总复发率较高(21.6%,41/190),其中疼痛复发率为15.8%(30/190),囊肿复发率为8.4%(16/190);非DIE组术后总复发27例(16.1%,27/168),其中疼痛复发率为8.9%(15/168),囊肿复发率为10.7%(18/168);两组的总复发率、疼痛复发率及囊肿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85、 P=0.067、 P=0.460)。分析远期生育结局,DIE组和非DIE组患者的活产率分别为100.0%(65/65)和94.4%(68/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 结论:与未合并DIE的OMA患者相比,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症状更严重,血CA 125水平更高,术中发现的盆腔粘连情况也更严重。两组术后总复发率及各类型复发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合并DIE的OMA患者疼痛复发比例升高。合并DIE的OMA患者在长期随访期间妊娠的可能性较低,是否合并DIE对生育结局的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王隆卉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王隆卉教授为蔡氏妇科第八代传人,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丰富。其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瘀阻冲任及胞宫,病机关键在于肾虚,亦与肝、脾相关,治疗时注意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法以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为主,常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强调辨清寒热虚实、标本兼顾,不可一味叠加止痛药。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个体需求不尽相同,王师善于综合评估、衷中参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好长期管理工作,并善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调节患者情志,临床收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女性生殖道具有中肾形态特征的腺癌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具有中肾形态特征的腺癌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方面的异同。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确诊的子宫颈中肾腺癌(MA)2例及子宫体、卵巢中肾样腺癌(MLA)5例,病变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KRAS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与子宫体、卵巢MLA有相同形态特征,表现为腺管、乳头、实性等多种结构的混合。然而2例子宫颈MA主体位于宫颈间质内,肿瘤周边存在中肾管残余,4例子宫体MLA主要累及子宫内膜及肌层,1例卵巢MLA可见局部子宫内膜异位,且MLA病例均未见中肾管残留。免疫组织化学GATA3在全部7例MA/MLA中表达,TTF1仅在4/5例MLA中表达。所有病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性,p53野生型。所检测的5例MA/MLA病变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在6~32个月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女性生殖道子宫颈MA与子宫体、卵巢MLA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且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但与子宫颈MA起源于中肾残余不同,后者与苗勒上皮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