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LR、PLR和SII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根治术患者78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拟行肝癌根治术治疗。选择同期治疗的肝脏良性疾病手术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计算NLR、PLR值;利用公式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算SII;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ALT、肿瘤直径、术前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分级等指标,并对观察组患者NLR、PLR和SII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治疗后进行18个月随访,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记录两组患者NLR、PLR、SII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NLR(7.48±1.21)、PLR(25.31±4.23)、SII(452.98±43.69),均高于对照组NLR(2.35±0.96)、PLR(10.49±2.44)、SII(253.23±25.31)( t=6.391、5.328、8.562, P<0.05);观察组NLR、PLR、SII水平与术前ALT、肿瘤直径、术前AFP、肝功能分级有关( 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随访18个月,存活患者55例,死亡23例。存活组原发性肝癌患者NLR(4.39±1.46)、PLR(15.93±4.39)、SII(275.69±21.53),低于死亡组NLR(13.59±2.49)、PLR(53.29±6.41)、SII(574.67±46.39)( t=7.398、4.395、6.781,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NLR、PLR、SII水平与患者治疗预后呈负相关( r=-0.693、-0.771、-0.709, P<0.05)。 结论:NLR、PLR、SII在肝癌根治术患者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监测其表达水平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法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7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约登指数确定PLR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降低患者选择偏倚。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TNM分期、体质量指数(BMI)、癌胚抗原(CEA)、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PLR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 χ2=6.63、7.08、30.38、10.40、12.95、13.21、4.52、4.06、7.77, P<0.05)。PLR最佳临界值为159.93。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高PLR组103例,低PLR组169例,SII和LMR有统计学意义( χ2=52.23、13.51, 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PLR组62例,低PLR组62例,两组的预后相关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TNM分期、BMI 、CEA和PLR均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PLR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PLR组( χ2=3.29, P<0.05)。 结论:PLR对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PLR越高,生存期越短。针对PLR开展个体化干预,或许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评估PLR和NLR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早期胃癌、129例慢性胃炎和122例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运用Rand随机函数将所有患者按7∶3分为训练组(301例,其中早期胃癌125例,慢性胃炎90例,GIN 86例)和验证组(128例,其中早期胃癌53例,慢性胃炎39例,GIN 3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指标、癌胚抗原水平、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情况等资料,比较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慢性胃炎与GIN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和临床特征,训练组中早期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GIN患者(以下简称非早期胃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分析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诊断预测早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 OR和95%置信区间(95% CI)等,建立诊断预测模型,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比较模型应用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C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50.0%(45/90)、50.0%(45/90),61.6%(53/86)、38.4%(33/86),69.6%(87/125)、30.4%(3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9, P=0.014);早期胃癌患者的男性占比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8, P=0.004)。训练组中慢性胃炎、GIN、早期胃癌患者的 H. pylori感染率、年龄、PLR、NLR、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癌胚抗原分别为18.9%(17/90)、18.6%(16/86)和43.2%(54/125),54.0岁(45.5岁,64.0岁)、63.0岁(58.0岁,66.3岁)和66.0岁(58.5岁,71.0岁),113.70(84.48,136.09)、120.00(97.94,138.37)和124.29(101.97,173.57), 1.55(1.17,2.23)、1.71(1.44,2.02)和2.04(1.57,2.62),2.00×10 9/L(1.50×10 9/L,2.40×10 9/L)、1.75×10 9/L(1.50×10 9/L,2.40×10 9/L)和1.60×10 9/L(1.30×10 9/L,2.05×10 9/L),3.00×10 9/L(2.38×10 9/L,3.90×10 9/L)、3.00×10 9/L(2.48×10 9/L,3.40×10 9/L)和3.30×10 9/L(2.60×10 9/L,4.30×10 9/L),1.70 g/L(1.10 g/L,2.50 g/L)、2.05 g/L(1.48 g/L,2.90 g/L)和2.50 g/L(1.55 g/L,3.4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6, H=41.00、11.79、21.13、10.82、8.54、14.42;均 P<0.05)。早期胃癌患者 H. pylori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和GIN患者,早期胃癌和GIN患者的年龄均大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和PLR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NLR高于GIN患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慢性胃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98、13.90, Z=-6.13、-4.15、-4.07、-3.25、-3.40、-3.18、-2.62、-3.74;均 P<0.017)。早期胃癌患者的PLR、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均高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24.29(101.97,173.57)比117.97(101.57,137.32)、2.04(1.57,2.62)比1.66(1.25,2.17)、3.30×10 9/L (2.60×10 9/L,4.30×10 9/L)比3.00×10 9/L (2.40×10 9/L,3.60×10 9/L)、2.50 g/L (1.55 g/L,3.40 g/L)比1.90 g/L (1.23 g/L,12.70 g/L)],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早期胃癌患者[1.60×10 9/L (1.30×10 9/L,2.05×10 9/L)比1.80×10 9/L (1.50×10 9/L,2.20×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23、-4.45、-2.91、-3.30,-2.35,均 P<0.05)。ROC分析显示,PLR、NLR、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18、1.76、2.70 g/L、3.40×10 9/L、1.80×10 9/L。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 H. pylori感染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淋巴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水平均与早期胃癌有关( χ2=5.98、27.73、21.26、8.26、10.26、22.80、4.81、25.91,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 OR=9.267, 95% CI 3.239~26.514)、 H. pylori感染( OR=3.353,95% CI 1.862~6.037)、NLR>1.76( OR=2.084,95% CI 1.190~3.648)、PLR>138.18( OR=2.452,95% CI 1.325~4.539)、癌胚抗原>2.70 g/L( OR=2.637,95% CI 1.490~4.667)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训练组人群中,诊断预测模型的AUC为0.787(95% CI 0.737~0.832, P<0.001),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AUC为0.664(95% CI 0.576~0.745, P<0.001),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结论:NLR和PLR是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识别早期胃癌。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可为临床诊断早期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联合全血细胞亚型比值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结局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辅助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systematic inflammation markers, SIMs)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成人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时间≥3 d)的成人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 n=50)和存活组( n=39)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ECMO辅助前后各个时间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ECMO相关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为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APACHEⅡ及PLR、LMR不同组合对VA-ECMO患者生存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显示APACHEⅡ+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3。低风险组相较于高风险组具有较低的急性肾损伤、感染、出血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率以及较高的出院存活率。结论:在成人VA-ECMO支持过程中辅助前APACHEⅡ评分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PLR、LMR对于ECMO患者的预后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用来早期识别VA-ECMO患者的死亡风险或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I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的最佳界值。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24例患者中,随访期间死亡87例,存活37例。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1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LMR、SII和SIRI预测IC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7.86%、64.21%、60.61%、67.57%和66.0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炎性标志物中NLR、PLR、SII、SIRI与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有关( HR=1.787,95% CI:1.165~2.741; HR=1.181,95% CI:1.224~2.892; HR=2.412,95% CI:1.565~3.717; HR=1.648,95% CI:1.081~2.5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炎性标志物中SII为I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863,95% CI:1.161~2.989)。根据SII预测IC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的最佳界值(709.86×10 9/L),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09.86×10 9/L)和高SII组(SII>709.86×10 9/L)。高SII组中NLR>3.31、PLR>3.31、SIRI>1.30×10 9/L、糖类抗原19-9>39.0 U/ml、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B级、半肝或扩大肝切除范围、合并神经浸润、N1期及ⅢB期患者的比例高于低SII组(均 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74和0.737。 结论:术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SII是I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所建立的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14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LEAD组(168例)和对照组(146例)。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NLR与PLR值;分别根据NLR及PL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各组患者资料的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确定NLR、PL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T2DM患者发生LEAD的预测价值。结果:LEAD组的年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NLR、PLR和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随着NLR、PLR四分位数的递增,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逐渐升高( P<0.05),淋巴细胞数逐渐降低(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与年龄、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均呈正相关(均 P<0.01),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均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LR、PLR、TC、LDL-C、CRP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均 P<0.05)。ROC曲线显示,NLR、PLR、CRP、年龄诊断LE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683、0.668、0.630;灵敏度分别为82.49%、84.37%、72.58%、62.87%。 结论:NLR和PLR与T2DM患者LEAD密切相关,NLR在诊断LEAD方面优于PLR和C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常规参数对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PR)预测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48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72例(非DVT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血常规化验和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的水平。组间比较分别采用 χ2检验、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DVT组术前及术后3 d NLR、术前RPR、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分别为10.920±7.120、7.190±3.390、(0.090±0.040)%、(4.800±1.480) g/L、(5.960±3.370) mg/L,非DVT组分别为4.650±1.930、6.020±2.430、(0.058±0.020)%、(5.680±1.730) g/L、(3.910±3.060)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56、-2.065、-5.069、2.867、-3.458,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LR、术前RPR及术后3 d 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 OR)=1.171,95%可信区间( CI):1.016~1.350, P<0.05)。与术后D-D曲线下面积比较,术前NLR、术前NLR与术前RPR联合检测、术前NLR与术后D-D联合检测、术前RPR与术后D-D联合检测、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730、2.368、2.278、2.200、2.814, P<0.05)。 结论:术前NLR、RPR及术后D-D在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NLR与R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D-D,而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筛查评分模型建立及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肺癌筛查评分模型建立及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水平。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且第一次诊断为COPD或COPD合并肺癌患者109例,其中COPD合并肺癌患者55例(COPD合并肺癌组),单纯COPD患者54例(单纯COPD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吸烟指数、肺气肿、病程时间及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危险因素赋值后建立筛查评分模型并验证。结果:COPD合并肺癌组与单纯COPD组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2.53、2.42、2.95, P值均<0.05)。病程时间≥23年、吸烟指数≥55包年、年龄≥73岁、肺气肿是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7分筛查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发现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52, P<0.001)。 结论:可用7分筛查评分筛选老年COPD人群中患肺癌高危人群,血清学标志物中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可用于进一步探究COPD患肺癌风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尿培养阴性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发热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尿培养阴性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发热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fURS且术前尿培养阴性的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5例,女73例;年龄(46.4±12.1)岁;合并高血压病86例,糖尿病41例,冠心病12例;57例有泌尿系结石手术史;91例有重度肾积水。结石位于左侧164例,右侧144例;肾结石88例,输尿管结石124例,肾输尿管结石96例。结石数量≤2枚者243例,>2枚者65例;结石最大径12.0(9.0,15.0)mm。尿白细胞阳性109例,阴性199例。尿亚硝酸盐阳性2例,阴性308例。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有无发热。比较发热组与未发热组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URS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1 000次Bootstrap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性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稳定性。结果:308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0(40.0,75.0)min。完全清除结石221例。其中14例(4.5%)术后出现发热,294例术后未出现发热。发热组较未发热组的女性比例更高[57.1%(8/14)与22.1%(65/294), P=0.007],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50.0%(7/14)与11.6%(34/294), P<0.001],肾结石比例更高[64.3%(9/14)与26.9%(79/294), P=0.022],术中完全清除结石比例更低[42.9%(6/14)与73.1%(215/294), P=0.031],结石最大径更大[15.5(12.5,19.3)mm与11.0(9.0,15.0)mm, P=0.004],手术时间更长[87.5(58.8,106.3)min与55.0(40.0,75.0)min, P<0.001],血小板计数更高[267.0(225.8,354.0)×10 9/L与233.0(197.8,272.0)×10 9/L, P=0.026],肌酐更低[67.5(52.5,72.3)μmol/L与73.0(62.0,84.0)μmol/L, P=0.02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更高[148.8(118.3,189.3)与119.5(93.2,156.0), P=0.0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结石位置、不能完全清除结石、结石最大径、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肌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尿亚硝酸盐阳性是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OR=11.073,95% CI 1.623~75.521, P=0.014)、合并糖尿病( OR=5.995,95% CI 1.441~24.952, P=0.014)和手术时间长( OR=1.024,95% CI 1.003~1.046, P=0.024)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AUC=0.866,95% CI 0.781~0.935)。校准曲线展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女性、手术时间长和合并糖尿病是术前尿培养阴性患者fURS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68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计算NLR、PLR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肌酐(Ucr),以α1-MG/Ucr、β2-MG/Ucr和RBP/Ucr作为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指标。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对各组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炎性指标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94例)的NLR和PLR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94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8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NLR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着NLR、PLR四分位数的递增,患者UACR及RBP/Ucr、α1-MG/Ucr、β2-MG/Ucr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与UACR、RBP/Ucr、α1-MG/Ucr、β2-MG/Ucr均呈正相关( r=0.254~0.385,均 P<0.01),与eGFR呈负相关( r=-0.328、-0.151,均 P<0.01)。ROC曲线显示,NLR判定UACR>30 mg/g、eGFR<60 ml·min -1·(1.73 m 2) -1及肾小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679、0.717、0.702、0.737,灵敏度分别为75.29%、85.87%、80.88%、83.74%、85.59%,均优于PLR(AUC分别为0.639、0.639、0.659、0.644、0.676,灵敏度分别为58.05%、75.00%、63.24%、65.04%、58.56%)和hs-CRP(AUC分别为0.597、0.559、0.618、0.644、0.653,灵敏度分别为62.50%、30.12%、63.93%、68.42%、70.87%)。 结论:NLR和PLR与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NLR在综合反映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PLR和hs-C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