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菜花属植物隐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之树的各个分支中都存在大量的隐种多样性,占据未被发现的生物多样性的极高比例.准确地评估濒危类群的隐种多样性水平,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物种形成在生物多样性式样及过程中的异质性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海菜花属(Otteli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泛热带水生植物类群,我国云贵高原及其邻近区域为该属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由于该属具有高度的表型可塑性,缺少明确的鉴别特征,致使其属下分类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这极大限制了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因此,本研究在对我国海菜花属植物广泛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多位点联合贝叶斯方法对其进行物种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菜花属植物至少包括14种,分子证据支持将海菜花种下3个变种提升为种,同时海菜花(O.acuminata)和靖西海菜花(O.jingxiensis)内存在隐种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异质性生境及西南地区水系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我国海菜花属特有类群快速分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将各分类群(包括存疑类群)分别作为独立单元就地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绿藻门小球藻科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小球藻科物种生境范围广,分布于全球各种淡水、海水及陆生环境中,是多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以其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个体微小及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小球藻科物种能供分辨的形态特征有限,其经典分类学研究和物种鉴定存在诸多困难.随着基于DNA序列的研究方法在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小球藻科历经多次修订,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小球藻科包含约48个属258个种.该科分类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有些属、种的分类地位存疑、分类单元的多系起源问题、一些新支系有待进行物种归类.本文系统总结了小球藻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存疑类群进行阐述,探讨了基因组学数据测序情况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小球藻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广东南岭地区牛肝菌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南岭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广东省生物资源宝库,大型真菌资源也较为丰富.牛肝菌是大型真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手段,对南岭地区牛肝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明确南岭地区分布牛肝菌79种,隶属于3科31属,发现牛肝菌新种1个,南岭地区新记录种37个;排除早期错误鉴定物种28个,数据不足或存在疑问物种 25 个,对排除或存疑物种进行了说明.对发现的新种红褐赭黄牛肝菌Suillellus rufobrunneus 进行了形态学描述与相似物种讨论.研究标本保藏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国海域多毛类环节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多毛类环节动物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之一,在海洋生物监测、海水养殖、底栖食物链网、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学者首篇记述中国海域多毛类物种文献、首次发表新种文献和首篇博士论文的年份,将中国海域多毛类环节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61年)我国学者尚未发现新种,但记述了几十种多毛类;第二阶段(1962-2007年)发现了49新种,但没有专门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第三阶段(2008-2022年)发现了 120新种,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从1933年至2022年,我国学者发现的新种和新记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时间段,特别是在第二阶段有较大波动.目前,我国多毛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存在一些科、属、种的分类地位存疑,一些科、属的分类亟待研究,一些新种未被世界海洋物种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接受等问题.鉴于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我国加强多毛类数据库建设,加强多毛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环境DNA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广东省高等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广东省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全国第六.本研究依据植物志、植物图鉴、保护区植物名录、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结合标本数据和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广东省高等植物多样性名录和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某个具体县市级的分布.截至2023年7月,本数据集收录广东省高等植物72,279条分布记录,共计374科2,284属8,106种(含种下等级).广东省本土野生高等植物350科1,828属6,864种,其中苔藓植物(包括角苔类、苔类和藓类)96科272属865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6科123属642种,裸子植物7科17属35种,被子植物211科1,416属5,322种,有17种为广东省新分布种.种数最多的前10科依次是禾本科、豆科、兰科、莎草科、茜草科、唇形科、菊科、蔷薇科、樟科和苦苣苔科.本数据集也收录了广东省入侵植物58科204属323种、归化植物62科206属257种,以及常见栽培植物129科441属662种.另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个广东省高等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共182科545属905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广东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资料和系统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新疆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全面了解新疆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现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收集、标本考证并结合野外考察及最新的分类学研究成果,对新疆野生维管植物名录进行了整理和更新.结果表明,新疆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13科800属4,109种(含种下分类群,下同),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4科23属52种,裸子植物3科6属22种,被子植物96科771属4,035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中物种数最多的前4个科为铁角蕨科(9种)、木贼科(8种)、鳞毛蕨科(7种)和冷蕨科(7种),最多的属是铁角蕨属(Asplenium,9种);麻黄科(11种)和麻黄属(Ephedra,11种)分别是裸子植物中物种数最多的科和属;被子植物是新疆野生维管植物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85.0%、96.4%和98.2%,其中物种数最多的前5个科分别是菊科(600种)、豆科(465种)、禾本科(423种)、十字花科(215种)和毛茛科(181种),前5个属分别是黄芪属(Astragalus,212种)、棘豆属(Oxytropis,101种)、薹草属(Carex,86种)、蒿属(Artemisia,65种)和葱属(Allium,64种).此外,本名录涉及新疆存疑物种20科41属53种;国家保护植物20科26属59种;新疆保护植物46科73属125种;受威胁植物38科61属95种.本研究可为《新疆植物志》的修订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这里有世界最大和最高的高原,也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该地区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著作主要有成书于1983-1987年间的《西藏植物志》(1-5卷),该书主要基于对青藏高原科考队的阶段性总结,但是对于藏南地区植物的收录很不全面.本研究主要依据植物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并结合标本数据,辅以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名录以及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具体某个县市级的分布,包括类别、生存状态、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中文名、种拉丁名、命名人、县市级分布、文献凭证、文献备注、标本凭证、图片凭证等.截至2023年8月,本数据集收录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50,525条分布记录,完成了西藏维管植物编目.西藏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维管植物252科2,049属11,853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7属50种,蕨类植物31科110属699种,裸子植物6科19属84种,被子植物213科1,913属11,020种.种数最多的前10个科依次是菊科、兰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杜鹃花科、毛茛科、唇形科、报春花科和伞形科.另外,本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共121科454属900种,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西藏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本底资料和系统框架,并将为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以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光生物调节疗法对细菌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非侵入性激光照射可以诱导细胞和组织的光生物调节效应.光生物调节(PBM)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抗微生物感染和改善炎症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研究发现,PBM对细菌和炎症有双向调节现象,抗菌-促菌和抑炎-促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近些年来,PBM的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抗菌领域,因为它是一种无创的策略,禁忌症少.然而,由于双向调节效应,研究人员仍然对PBM的应用方式存疑,必须根据其临床应用进行光照波长、剂量等参数的修改.因此,本文总结了PBM对细菌的双向调节效应,分析了这种双向调节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子机制.PBM对细菌的双向调节作用受光照波长、剂量、细菌类别及细菌状态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低强度激光治疗中双向剂量反应的程度能够探索PBM使用的最可靠机制,并最终使各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标准化,这对于优化临床治疗是必要的.此外,研究人员对PBM双向调节机制的合理利用使其可以达到促进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这在微生物制造、菌群调节、改善和治疗疾病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全面了解广西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基于作者2023年即将出版的《广西植物物种编目及红色名录》一书数据,形成了最新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62科1,793属8,221种57亚种460变种1变型,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6科118属699种3亚种13变种1变型,裸子植物7科21属60种5变种,被子植物219科1,654属7,462种54亚种442变种.广西分布的喀斯特专性植物共计129科385属1,209种2亚种49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4.42%;喀斯特专性植物中,物种数排名前10位的科分别为苦苣苔科、天门冬科、兰科、茜草科、荨麻科、秋海棠科、爵床科、报春花科、樟科、大戟科;排名前10位的属分别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楼梯草属(Elatostema)、螺序草属(Spiradiclis)、耳蕨属(Polystichum)、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珍珠菜属(Lysimachia)、马蓝属(Strobilanthes)、蛛毛苣苔属(Paraboea).仅见于广西分布的维管植物特有属已知有4属:头序冷水花属(Metapilea)、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和圆果苣苔属(Gyrogyne);特有种901种3亚种61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1.04%.广西共有349种维管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约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33.46%.本名录的动态更新是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阶段性的汇总和归纳,但目前仍有253种存疑种类,这些种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的编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此,本文呼吁相关植物学者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河南省野生木本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为各种类型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历年来,河南省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前人采集的大量植物标本为《河南植物志》1-4册的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河南植物志(补修编)》缺少大量野外调查,遗漏了之前发表的一些新记录.本研究通过收集已公开发表的论著,全面清查全国植物标本馆馆藏的河南植物标本,并于2016-2020年对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最后,本研究利用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了河南省木本植物的有效性和分类归属,对河南省野生木本植物名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修订.结果表明:河南省有野生木本植物85科288属984种32亚种148变种11变型,包括《河南植物志》新分布类群168个.另外,我们对名录中的所有类群进行了文献考证,属、种和种下分类单元的分类学处理以Flora of China为准,发现《中国植物志》属异名5个、种异名102个、亚种异名21个、变种异名24个,还发现《河南植物志》属异名6个、种异名194个、亚种异名20个、变种异名35个和变型异名1个.此外,对50个类群是否分布于河南省产生质疑.本文还对出现的异名、存疑类群和新记录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持续开展野外考察工作,尤其加强对河南省边界市县,如商城县、新县、桐柏县、淅川县、卢氏县和灵宝市等进行重点植物普查,彻底摸清河南省植物资源家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