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包括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CD3和G蛋白偶联孤儿受体C类第5组成员D(GPRC5D)×CD3在内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新药Teclistamab(BCMA×CD3)于2022年成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RRMM的BsAb,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也于2023年获得批准。靶向BCMA×CD3的BsAb包括Alnuctamab、WVT078、ABBV-383、Linvoseltamab和F182112以及靶向GPRC5D×CD3的Talquetamab和LBL-034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告,对BsAb治疗RRMM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孤儿药政策对罕见肿瘤药物研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孤儿药的研发,大量孤儿药获批上市,罕见肿瘤药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孤儿药政策有力推动了罕见肿瘤新药的研发,也使得众多已获批药物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并有望革新肿瘤及肿瘤药物分类观念。但是长达7年的市场独占期、政策的经济支持、低标准的上市前临床试验也使得罕见肿瘤药物存在定价、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更多医疗工作者的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石榴皮多酚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mTOR/HIF-1α/RORγt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石榴皮多酚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石榴皮多酚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大鼠双耳内侧面耳导管开口处均匀涂抹100%油酸,0.5 ml/次,1次/d,并于涂抹油酸的第21天开始在大鼠耳廓同一部位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50 μl,1次/d,连续3 d,构建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肉眼观察提示造模成功后外用药物,石榴皮多酚组给予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1.4%、2.8%、5.6%)石榴皮多酚软膏0.5 mg,阳性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凝胶0.5 mg,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2次/d,连续用药2周。末次用药24 h后,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剪取大鼠耳廓模型处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组织中mTOR/HIF-1α/RORγt表达水平。对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满足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石榴皮多酚组及阳性组大鼠耳廓造模处囊肿脱屑及痂皮明显改善,表皮角化改善,真皮层炎症因子浸润减少。IL-17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61.03 ± 5.99)ng/L、中浓度组(55.35 ± 2.24)ng/L、高浓度组(54.35 ± 4.29)ng/L、阳性组(48.11 ± 4.07)ng/L及空白组(42.10 ± 5.62)ng/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70.24 ± 3.30)ng/L, t = 3.12、5.34、5.70、8.29、10.54,均 P<0.05。免疫组化显示,HIF-1α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9 ± 0.05)、中浓度组(0.29 ± 0.03)、高浓度组(0.33 ± 0.02)及阳性组(0.30 ± 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0.41 ± 0.04), t值分别为4.89、5.50、3.62、5.21,均 P<0.05;RORγt表达水平在石榴皮多酚低浓度组(0.28 ± 0.02)、高浓度组(0.31 ± 0.04)均低于模型组(0.35 ± 0.02), t值分别为3.68、2.18,均 P<0.05;各组间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19)。 结论:石榴皮多酚可以改善大鼠痤疮模型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RORγ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迎接以TRK抑制剂为代表的儿童泛肿瘤靶向药物时代的到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以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对各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eurotrophin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NTRK)基因融合阳性表达的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标志着"儿童泛肿瘤靶向药物时代"的到来。本文旨在介绍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丹曲林钠与脏器保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丹曲林钠作为抢救罕见病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的"孤儿药",1979年才被美国FDA批准投入临床使用。丹曲林钠的应用将MH的病死率从70%下降至8%以下 [1]。截至2020年,我国MH病死率亦由73.5% [2]降至45.7%(中国大陆) [3]。近几年,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丹曲林钠具有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缺血、缺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损伤,改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潜力。本文就丹曲林钠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心、脑、肝、肾、肠道等重要脏器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和针对肿瘤细胞靶点的抗体相结合,实现肿瘤精准靶向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靶点ADC恩美曲妥珠单抗及德曲妥珠单抗疗效卓越,已被批准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靶点ADC戈沙妥珠单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他如连接蛋白4、间皮素、LIV-1、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HER3靶点ADC疗效尚可,前景广阔。进一步探讨ADC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可为ADC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昼夜节律变化对RORs表达及RORs激动剂SR1078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变化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s)表达量及RORs激动剂SR1078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2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180只小鼠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每组36只。将剩余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SR1078组,每组24只。按照分组,将小鼠置于可控制光照(光照强度300 lx)及黑暗时间的节律箱中,其中昼夜节律正常组、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节律箱的光照时间为7:00~19:00,黑暗时间为19:00~次日7:00。根据Zeitgeber Time计时法,以开始光照时间7:00记为ZT0,以关闭光照时间19:00记为ZT1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昼夜节律正常组、全夜组、全昼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ZT1、ZT5、ZT9、ZT13、ZT17、ZT21各时间点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PBS对照组和SR1078组采用高尔夫样刀建立小鼠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用相应试剂点眼,每隔6 h给药1次。采用Adobe Photoshop CC2019软件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计算并比较2个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析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的相关性。采用全角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计算并比较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RORα/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造模后不同时间点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74.01, P<0.001; F时间=5 171.48, P<0.001),其中造模后12 h 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角膜组织中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均呈中度正相关( r=0.614、0.537,均 P<0.01);ROR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53X-43.052( F=20.58, P<0.001),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764X-1.364( F=13.11, P<0.001)。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R1078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60.55, P<0.001; F时间=83.57, P<0.001),其中造模后24、30、36 h SR1078组分裂细胞数目显著少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昼夜节律变化使小鼠角膜中RORα和RORγ mRNA表达减少,SR1078可通过促进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的表达使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角膜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药研究的探索之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成长艰辛亲历多个时期峥嵘岁月1942年5月我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两岁时丧母,中学时代失父,正在永兴一中上高中的我成了一名孤儿.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时代,独自成长的道路上倍加艰辛.1961年7月我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后来曾经下厂(山东新华制药厂)在活性碳脱色岗位劳动,每每下班都是"一身黑";也响应医疗卫生政策下农村参加过东北医疗小分队,白天走乡串户,开方、给药,夜间在公社卫生院做中草药制剂;战备时期曾在邵阳挖防空洞,作为一个劳动力,一直记得当时参加的老同志有沈家祥(院士)、陈凯先(院士)、蔡永昆(研究员)和王明学(研究员)等9位老同志,我没有忘记共同战斗过的岁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全球获批上市的原创新药: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 年对于生物医药行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美国、欧洲、日本与中国均积极推动新药创制和新兴技术发展,在针对新型疾病的治疗方案、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了研发效率和质量,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在创新、市场需求、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与总结2023 年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获批上市的新药,并对2024 年新药研发和生物医药发展态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新药研发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楮芍凉血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楮芍凉血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4 例进行期P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楮芍凉血汤加减治疗,治疗周期为 6 周.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情况,分析PBMC中 Thl7 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mRNA、干扰素γ(INF-γ)mRNA相对表达量,并对比临床总疗效.结果 治疗6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治疗30 例(93.75%),对照组总有效治疗 24 例(75.00%),2 组总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2 组患者T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及Th17相关因子IL-17、IL-22、RORC mRNA、INF-γ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组内不同时点和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楮芍凉血汤可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且作用机制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Thl7 细胞相关因子有关,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此减少不良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