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是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肥胖发生,并改善由肥胖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促进其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等行为养成。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个性化整合政府、学校、社区等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家庭、同伴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对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综合防治意义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育活动与总体健康水平、压力、屏幕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式与总体健康状况相关。压力、屏幕使用时间和睡眠是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影响青少年健康。体育活动可以带来诸多健康益处,然而关于系统参与体育活动是否能够带来同样健康益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系统参与体育活动和总体健康状况、屏幕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4所学校中1139例青少年(年龄:13~14岁)的相关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2019年秋天收集自我调查问卷、标准化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结果:结果每周参与体育活动≥3次的青少年达到较好总体健康状况( OR:2.11, CI:1.45~3.07)和较短屏幕使用时间( OR:1.98, CI:1.43~2.74)的可能性加倍,但工作日达到推荐睡眠时间的可能性较低( OR:0.43,95% CI:0.29~0.65)。 结论: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相比,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总体健康状况较好,屏幕使用时间和工作日睡眠时间较短。尽管其中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这些研究结果在制定促进体育活动和青少年健康策略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显示:8岁、11岁和14岁的学生在体育活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方面存在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8岁、11岁和14岁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与客观测量的体育锻炼(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瑞典东南部三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六所学校招募了549名儿童和青少年(264名男孩)。使用密封式计步器客观测量每天的步数,每日填写一份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的简短问卷。研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日使用的平均分钟数与每日平均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低使用者与高使用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来看,每天的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 r=-0.329, P<0.001),但男孩( r=-0.340, P<0.001)低于女孩( r=-0.401, P<0.001)。当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14岁的女孩( r=-0.385, P<0.001),且仅在这一组中,低使用者和高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 P=0.005)。 结论:每天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当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只在14岁的女孩中观察到。研究结果可能针对未来青春期女孩的体育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校期间疾病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特应性皮炎(AD)患者在校期间疾病管理的体验。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11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7例青少年A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青少年AD患者在校期间疾病管理体验主要包括学习生活受到疾病影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容貌焦虑与负性社交);疾病管理应对冲突(皮肤保湿护理与时空冲突、皮损发作与体育运动冲突、复诊与上课冲突);需求支持不足(专业知识指导来源不足、老师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长期治疗的监督指导)3个主题。结论:青少年AD患者在校学习生活受到疾病反复发作的困扰,缺乏良好的管理方法并且学校社会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及其家长、学校老师科普疾病知识,指导疾病规范管理方法,解决青少年AD患者在校期间疾病管理困境,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良家庭环境和高体脂百分比对8~10岁墨西哥男孩的端粒长度有负面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在墨西哥儿童中绝对端粒长度(aTL)、肥胖及家庭环境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关联。方法:招募在2016年定期进行初级保健检查的134例8~10岁儿童(男孩占52%),并对体育运动、喂养方式、体格测量、体脂百分比(BF%)和不良家庭环境进行评估。用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唾液样本中分离出的DNA绝对端粒长度(aTL)。结果:在男孩中,健康体脂百分比者的aTL长于高体脂百分比者( P<0.01)。参与体育运动儿童的aTL长于久坐儿童( P<0.05)。令人惊讶的是,90%的儿童属于不良家庭,且高体脂百分比与不良家庭相关( r=-0.57)。在男孩中,体脂百分比与aTL( r=-0.1765)及体育运动时间( r=-0.031)均呈负相关。相反,aTL与周体育运动时间呈正相关( r=0.1938)。未在女孩中观察到这些相关性。 结论:端粒长度缩短与男孩的高体脂百分比相关,在女孩中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的体育运动课程应该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氧运动对超重或肥胖儿童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24周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超重/肥胖儿童分为对照组及运动组,对照组仅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2次/周,45 min/次),运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24周有氧运动干预(包括跑步、游泳、蹬车、游戏等)。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2组受试者血压、心率、体重、体重指数(BMI)、身体成分、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利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 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前受试者血清CRP与IRI( r=0.670, P=0.002)呈正相关,在校正基线变量后,该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r=0.513, P=0.031)。实验后与组内实验前比较,发现运动组FMD[实验前为(5.96±1.02)%,实验后为(7.45±2.54)%, t=-3.743, P=0.001]明显升高,对照组FM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前为(6.10±1.03)%,实验后为(5.92±0.94)%, t=0.809, P=0.424];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学(体重、BMI和身体成分)、血液动力学(血压和心率)及其他血清生化(血脂、血糖和胰岛素)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重/肥胖儿童的血清CRP与IRI具有独立正相关性,24周的有氧运动可改善超重/肥胖儿的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及其与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2019年中国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的现况,并分析其与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163 656名9~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体育活动时间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的差异。建立log-binomial回归模型,在调整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影响因素后,分别分析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与其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障碍得分,以及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感知运动障碍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的 M( Q1, Q3)分别为4.11(3.78,4.78)、2.70(2.10,3.20)和1.55(1.22,2.07),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男生、年龄较小和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感知运动益处得分和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更高,且感知运动障碍得分更低(均 P<0.001)。儿童青少年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报告率为41.4%。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模型中纳入感知运动益处得分与感知运动障碍得分这两个变量时,感知运动益处得分每增加1分,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可能性提高11%( OR=1.11,95% CI:1.10~1.12),感知运动障碍得分每增加1分,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可能性降低15%( OR=0.85,95% CI:0.84~0.85);当模型中纳入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这一变量时,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比值每增加1,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 h的可能性增加12%( OR=1.12,95% CI:1.11~1.12)。 结论:儿童青少年的感知运动益处与障碍水平与其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倍量的体育运动可降低5年后儿童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5年内将每周的体育课从1.5 h增加到4.5h对5~11岁儿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的影响。方法:2008年至2013年,丹麦斯文德堡6所学校作为干预组,每周为750名儿童提供4.5 h的体育课。同时,四所匹配的学校作为对照组,每周给549名儿童上1.5 h的体育课。在基线和5年内每年进行一次测量。1 299名儿童中有81名是2008年后进入这些学校的。结果:基线水平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儿童比例分别为12%和13%,腹部肥胖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5%和19%。5年后,干预组的腹部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分别为43%和51%,对照组比例为78%和84%。对照组5年内BMI比干预组平均增加了0.450 kg/m 2。此项干预措施不能降低平均腰围。 结论:每周3次体育课,连续5年能有效降低儿童BMI和超重/肥胖的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市(县、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焦虑症状判定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判定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最终纳入分析27 004名。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为11.54%(95% CI:10.90%~12.19%),女生(15.42%,95% CI:14.47%~16.38%)高于男生(8.05%,95% CI:7.43%~8.67%)( P<0.001);农村(12.35%,95% CI:11.49%~13.22%)高于城市(10.06%,95% CI:9.27%~10.86%)( P<0.001);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学生共病率分别为11.73%(95% CI:10.82%~12.64%)、12.49%(95% CI:11.20%~13.79%)和9.98%(95% CI:8.68%~11.27%)( P=0.025);离异/丧偶/分居家庭的学生共病率(16.64%,95% CI:14.86%~18.43%)高于在婚家庭(10.82%,95% CI:10.14%~11.50%)( P<0.001);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共病率越低( P<0.001);过去30 d吸烟者共病率(21.70%,95% CI:18.24%~25.16%)高于未吸烟者(11.13%,95% CI:10.51%~11.76%);过去30 d饮酒者共病率(19.36%,95% CI:17.58%~21.14%)高于未饮酒者(10.05%,95% CI:9.43%~10.68%);共病率随每周体育活动天数增加而降低( P<0.001);自报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共病率越高( P<0.001);过去12个月参与过打架者共病率(18.42%,95% CI:16.75%~20.09%)高于未参与过者(10.45%,95% CI:9.81%~11.10%)。 结论: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较高,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荷体能训练对提升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阳刚之气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针对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缺乏阳刚之气而教育方法短缺的问题,探讨抗荷体能训练对提升中学生阳刚之气的干预效果。方法:以不同城市的2所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12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对照设计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对照组(40人)实施了14周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常规体能训练干预,2个试验组实施了14周的抗荷体能训练干预。但由于2所学校排课上的客观差异,试验1组(40人)每周抗荷体能训练干预时长为390 min,试验2组(47人)为295 min。干预前后分别对试验组及对照组的阳刚之气主、客观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后2个试验组学生唾液睾酮的平均含量均明显升高,干预后试验1组唾液睾酮平均含量为(243.88±25.31)pmol/L,试验2组唾液睾酮平均含量为(208.10±25.01)pmol/L,与干预前试验1组的(161.72±28.10)pmol/L和试验2组的(193.28±25.13)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唾液睾酮平均含量为(203.21±25.39)pmol/L,与干预前的(203.48±27.85)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1组的阳刚之气问卷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有上升趋势,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则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1组唾液睾酮平均含量前后差值[(82.16±35.20)pmol/L]与试验2组[(14.82±9.57)pmol/L]比较,试验1组阳刚之气问卷得分前后差值[(2.44±18.21)分]与试验2组[(-4.91±11.93)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抗荷体能训练对提升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的阳刚之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阻训练与高强度训练时长可能是影响提升效果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