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藿苷Ⅰ诱导子宫内膜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宝藿苷Ⅰ(baohuoside I, BI)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以0 μM及0 h未处理均作为空白对照组,BI处理(3、10、20、30、40 μM及3、6、12和24 h)后作为实验组;宝藿苷Ⅰ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CCK-8实验检测;宝藿苷Ⅰ对Ishikaw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线粒体膜电位变通过Flow cytometry检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CCK-8实验表明宝藿苷Ⅰ能以浓度梯度(3、10、20、30、40 μM)有效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存活率分别为89.56±0.96、74.69±1.21、60.28±1.09、43.51±2.17),且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低于5-FU。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宝藿苷Ⅰ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效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各组凋亡细胞比例为(9.92±0.77)%、(14.01±0.83)%、(17.05±1.41)%、(28.21±1.73)%和(44.55±3.1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示,宝藿苷Ⅰ能上调p-p38的水平并降低p-STAT3的水平。结论:宝藿苷Ⅰ能高效降低Ishikawa的细胞活性,并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其凋亡,其调节机制是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并抑制STAT3通路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仙茅-淫羊藿水提物入血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究仙茅-淫羊藿水提物(EX)中入血成分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EX中5种入血成分(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I、苔黑酚葡萄糖苷和朝藿定A)与靶蛋白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进行分子对接;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EX中5种入血成分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LPS刺激BV2或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刺激LPS预处理的BMDMs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种入血成分对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EX的入血成分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和朝藿定A与TREM2结合十分稳定,苔黑酚葡萄糖苷与TREM2结合较为稳定;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和苔黑酚葡萄糖苷均可在一定浓度下减少BMDMs细胞产生的IL-1β水平,而仅高浓度的仙茅苷和淫羊藿苷可减少BMDMs细胞产生的TNF-α水平.结论:EX的5种入血成分均可与TREM2结合,抑制下游NF-κB、NLRP3炎症通路改善炎症,可能是EX调控TREM2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炎症的有效物质基础,在EX中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安全性评价及其5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评价淫羊藿低糖苷组分的安全性并研究其中 5 种低糖苷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4 组KM小鼠分别灌胃玉米油溶媒以及 1 968、2 625、3 500 mg·kg-1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后,连续 7d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观察结束后解剖.计算各组小鼠的脏体比和脏脑比,ELISA法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C57BL/6J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或灌胃宝藿苷Ⅰ、宝藿苷Ⅱ、箭藿苷A、箭藿苷B和箭藿苷C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测定 5 种低糖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灌胃不同剂量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后体质量、脏体比、脏脑比及血浆中ALT和AST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脏病理切片也无显著变化.静脉注射后,5 种低糖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 4.82、82.54、276.64、88.77、178.02 min·μg·mL-1,半衰期(t1/2)分别为 60.42、115.27、67.63、131.61、129.87 min.灌胃后,5 种低糖苷的AUC0-t分别为 31.64、18.59、3.48、2.41、2.42 min·μg·mL-1,峰浓度(Cmax)分别为 147.23、86.76、15.58、24.34、26.12 n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 21.00、78.00、78.00、30.00、28.00 min.宝藿苷Ⅰ、宝藿苷Ⅱ、箭藿苷A、箭藿苷B、箭藿苷C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91%、0.51%、0.05%、0.06%、0.04%.结论 淫羊藿低糖苷组分安全性高,在 3 500 mg·kg-1 剂量下仍没有观察到肝毒性,其中 5 种低糖苷成分在小鼠体内吸收快、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UPLC结合一测多评法测定药典中淫羊藿的13种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建立淫羊藿Epimedium brevieornu中13种化学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兰花碱、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Ⅱ、箭藿苷A、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的一测多评法,考察该方法在评价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淫羊藿药材质量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考察,采用外标法测定淫羊藿中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同时,以淫羊藿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淫羊藿苷与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兰花碱、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Ⅱ、箭藿苷A、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的相对较正因子,计算淫羊藿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兰花碱、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Ⅱ、箭藿苷A、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的含量,实现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其含量,最后比较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差异,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较好,外标法测定结果与一测多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以淫羊藿苷为内标,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兰花碱、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Ⅱ、箭藿苷A、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淫羊藿的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与提取工艺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针对仙灵骨葆口服制剂致肝损伤风险问题,比较 2 种不同提取工艺致大鼠肝损伤情况差异,并从有关成分含量差别角度探明肝毒性与工艺相关性.将 30 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片剂工艺提取物不同剂量组、胶囊工艺提取物不同剂量组,每组 6 只,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 4 周;通过考察大鼠体质量、肝功能血生化指标、肝脏系数、肝脏病理变化,综合评价不同提取物造成的肝损伤情况;建立同时测定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宝藿苷Ⅰ与补骨脂酚含量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比较2 种工艺下 3 种成分的含量差别.结果显示 2 种提取物均引起大鼠肝损伤,与正常组相比,片剂工艺提取物在研究剂量下,造成体质量增长缓慢,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0.05),脏脑比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胶囊工艺提取物在研究剂量下,造成体质量增长缓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肝脏质量、脏脑比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2 种工艺提取物相比,胶囊工艺提取物组引发肝损伤风险较高;在完成液相检测方法学内容的基础上,经检测胶囊工艺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含量分别为片剂工艺提取物中的 0.83、0.81 倍,补骨脂酚含量为片剂工艺提取物中的 29.80 倍,说明胶囊工艺提取物较高的肝损伤风险可能由补骨脂酚含量更高所引起.综上,2 种提取物造成大鼠肝损伤差异与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在制剂生产与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UPLC-Q-TOF-MS/MS快速鉴定腰康宁汤中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腰康宁汤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 色谱柱(1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3 μL;电子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质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通过与对照品对照和结合文献,从腰康宁汤中鉴定出山奈苷、宝藿苷Ⅰ、葛根素、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夏佛塔苷、芒柄花苷、丹酚酸B、二十八烷酸、2-乙氧羰基-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10 种成分.结论 建立的定性分析方法能快速、系统地分析腰康宁汤中的化学成分,为该方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仙人菇口服液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HPLC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仙人菇口服液中 10 种有效成分腺苷、虫草素、芦丁、芒柄花苷、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毛蕊异黄酮、灵芝酸A、宝藿苷Ⅰ的含量.方法 使用Dikma Diamonsil Plus C18 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1%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2%~5%A;4~7 min,5%A;8~17 min,5%~20%A;18~21 min,20%~30%A;22~38 min,30%A;39~48 min,30%~90%A);流速为 1.0 mL/min,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 270 nm,进样量为 10 μL.结果 腺苷在 0.250~16.0 μg/mL、虫草素和淫羊藿苷在 6.25~400 μg/mL、芦丁在 1.25~80.0 μg/mL、芒柄花苷在 0.500~32.0 μg/mL、朝藿定B在 0.375~24.0 μg/mL、朝藿定C在 3.12~200 μg/mL、毛蕊异黄酮和灵芝酸A在 0.625~40.0 μg/mL、宝藿苷Ⅰ在 0.125~8.0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均<4%;加样回收率为96.32%~99.60%,符合在85%~115%范围内的标准要求.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仙人菇口服液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仙人菇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HPLC法测定复方鹿茸酒中尿囊素、山药素Ⅰ、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和宝藿苷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复方鹿茸酒中尿囊素、山药素I、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和宝藿苷I.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甲醇–乙腈(1:1)、流动相B:水,梯度洗脱;0~22 min在224 nm波长下检测尿囊素,22~45 min时在270 nm波长下检测山药素Ⅰ、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和宝藿苷Ⅰ;体积流量0.9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尿囊素、山药素I、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和宝藿苷I分别在7.98~159.60μg/mL、4.75~95.00μg/mL、9.18~183.60μg/mL、4.54~90.80μg/mL、4.92~98.40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7%、96.86%、99.56%、98.15%、97.90%,RSD值分别为1.12%、0.85%、1.07%、1.49%、0.9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完善复方鹿茸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靶向核受体RXRα的淫羊藿抗炎活性成分的快速精准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从中药中高效精准鉴定靶向核受体RXRα的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通过受体-配体识别结合的原理,将中药淫羊藿抗炎活性馏分与核受体RXRα蛋白共同孵育,捕获配体小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和质谱识别并鉴定配体化合物,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化合物活性验证.结果 从淫羊藿抗炎馏分中快速筛选出核受体蛋白RXRα的小分子配体宝藿苷Ⅰ,生物学活性测试显示该配体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具有RXRα依赖性.结论 受体-配体识别法能够有效鉴定淫羊藿抗炎馏分中靶向核受体RXRα的活性小分子,该法为天然产物和中药活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提供新的思路,为新型RXRα天然小分子调节剂的快速筛选起到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淫羊藿总黄酮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淫羊藿总黄酮是中草药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有效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淫羊藿苷、朝藿定B、朝藿定C和宝藿苷-I等.淫羊藿总黄酮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活性,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提高成骨细胞功能,又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发生及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淫羊藿总黄酮通过激活MAPK、BMP/Smad、Wnt/β-catenin和NO信号途径等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其作为植物性雌激素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