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成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姜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干姜为生姜的炮制加工品,具有广泛的作用特点,历代本草对干姜的"温热"药性、功效及炮制方法记载存在差异.现代学者采用了 GC-MS、LC-MS等分析技术揭示干姜的化学成分,主要以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黄酮类为主.同时,干姜具有神经调节、心肌细胞保护、抗胃溃疡、抗肝损伤、抑菌、抗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大量古籍及现代文献资料,该文主要从干姜的性效、炮制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将古籍所载性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古为今用,为干姜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物中致甲状腺肿物质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肿是一种非炎性非肿瘤性的增生肿大。多项研究表明硫氰酸盐、异硫氰酸盐等物质可以预防多种肿瘤发生,但有研究发现此类物质也会导致甲状腺肿。本文收集了食物中常见的致甲状腺肿物质的相关资料,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指导居民膳食健康平衡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紫花草总黄酮对大鼠尿路结石的改善及对尿路炎症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紫花草总黄酮对大鼠尿路结石的改善及对尿路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将40只大鼠建立尿路结石模型,并按照体质量排序法分为模型组及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9只;另取10只大鼠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量、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尿酸、尿素氮、肌酐、白细胞介素-8(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钙盐沉积的情况;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24 h尿量减少,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增多,尿酸、尿素氮、肌酐、IL-8、IL-1β、TNF-α及BMP2、Cbfα1、Os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的24 h尿量依次增多,24 h尿草酸排泄量、24 h尿钙排泄量依次减少,尿酸、尿素氮、肌酐、IL-8、IL-1β、TNF-α及BMP2、Cbfα1、Osx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花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减轻,红染物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钙盐沉积减少,其中高剂量组的改善更明显。 结论:紫花草总黄酮可减轻尿路结石大鼠的症状,改善肾功能,控制尿路炎症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MP2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芩抗白血病作用与调控骨髓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芩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可溶性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其恶性转化影响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黄芩可以作用于骨髓微环境的各组分,通过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因子、凋亡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等进而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文章对黄芩及其主要化合物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潜在选择,以期能为寻找白血病新的作用靶点和相关调控通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潜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45 mg/kg)建立化学性糖尿病模型。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总黄酮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单体黄酮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均按0.2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测定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β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柞树叶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4 d,柞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血糖值降低( P<0.01或 P<0.05),AUC下降( P<0.01或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1或 P<0.05);UPLC-MS/MS鉴定了柞树叶总黄酮中12个黄酮苷及苷元类成分。 结论:推测柞树叶降糖的物质基础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柞树叶总黄酮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单体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柚皮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寻找干预NAFLD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柚皮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和茄科植物中。柚皮素已被证实在肥胖症和NAFLD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包括减轻体重、改善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脂肪酸氧化和减少细胞凋亡等。笔者着重对柚皮素治疗NAFLD的效用及其分子机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柚皮素治疗NAFLD的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紫云英苷上调miRNA-513(miR-513)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细胞株C4-2B,采用125 μg/L紫云英苷作用48 h者为紫云英苷组,未处理者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两组C4-2B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miRNAMap预测软件预测miR-513的靶基因为叉头框蛋白R2(FOXR2),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13和FOX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中FOXR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DK7)、β-actin和细胞周期蛋白H(cyclin 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第2、3、4、5天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增殖活力均降低(均 P<0.05)。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8.1±3.2)%和(36.0±2.1)%,紫云英苷组S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2, P=0.021);G 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4.9±3.3)%和(11.8±2.4)%,紫云英苷组G 2期细胞比例降低( t=3.18, P=0.019)。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2和6.55±0.61,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miR-51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 t=7.70,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FOXR2为miR-513的靶基因。对照组和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中FOX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4和0.1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 P=0.002),提示紫云英苷促进miR-513表达后,FOXR2 mRNA表达降低。紫云英苷组C4-2B细胞FOXR2、CDK7和cyclin 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 结论:紫云英苷可能通过上调miR-513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C4-2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环烯醚萜苷和黄酮类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7种环烯醚萜苷类和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ilipse C18(2.1 mm×100 mm,1.6 μm)色谱柱,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40、278 nm。结果: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山栀苷甲酯、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9.16~306.56 μg( r=0.999 4)、3.34~53.28 μg( r=0.999 1)、5.30~84.64 μg ( r=0.999 5)、0.80~12.80 μg( r=0.999 4)、0.46~7.20 μg( r=0.999 2)、2.78~44.48 μg( r=0.999 6)、6.02~96.16 μg( r=0.999 9)、33.22~531.36 μg( r=0.999 9)、3.92~62.72 μg( r=0.999 2)、2.38~37.92 μg( r=0.999 7)、1.32~20.96 μg(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 n=9)均在94.62%~107.53%之间, RSD均小于3.0%。 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同时测定小儿肝炎颗粒中11种成分含量,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车前子生品及盐炙品中6种成分含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车前子盐炙前后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车前子生品和盐炙车前子中的京尼平苷酸、车前素、槲皮素、山柰酚、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京尼平苷酸、车前素、槲皮素、山柰酚、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6种成分能够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259 2~ 3.628 8 μg ( r=0.999 8)、0.054 3~ 0.760 5 μg ( r=0.999 6)、0.030 0~ 0.420 6 μg ( r=0.999 4)、0.055 6~ 0.777 8 μg ( r=0.999 5)、0.287 0~ 4.018 0 μg ( r=0.999 8)、0.033 1~ 0.463 1 μg ( 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8%、98.46%、98.87%、98.99%、98.34%、98.75%( n=6)。5个产地的8批车前子生品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差异。车前子经盐炙后,车前素含量变化不大;盐炙车前子的黄酮类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异毛蕊花糖苷含量明显增多;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基于HPLC法对车前子盐炙前后6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对车前子盐炙前后的质量变化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