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检验护理教育质量和临床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更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工具进行汇总,详细描述了各种评估工具的适用人群、内容条目、评分方法、信度和效度等,旨在为护理教育工作者选择适当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工具而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努力实现护理学科品质和内涵的全面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实用型网络教学在临床输血学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在临床输血学的教学培训中,网络教学发挥的平台作用和其实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互联网+APP教学培训管理平台,针对实习生、进修人员及输血科在岗人员等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教学培训课程及考核方案,达到省时高效的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均达标,90分以上占66%,80~90分占34%;进修人员及在岗人员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明显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该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稳定,以受教者为中心,不拘泥于传统的时空限制,高效省时,易于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医学推广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我国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向以健康管理为主的预防疾病体系转型阶段过程中,健康管理行业面临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挑战。功能医学是从全面保障人体健康出发,应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关系,维护器官功能平衡和完整的一整套预防保健学理论。基于其完备的理论系统,功能医学可以成为健康管理的有利抓手,加速功能医学理念推广,可以夯实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复合实用型健康管理人才,对提升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融合的意义与我国功能医学推广模式分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和推广功能医学对健康管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1"结构化培养模式在实用型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1"结构化培养模式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5期39名市县级医院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员的需求调查表进行导师亚专业方向的匹配,按照2个月集中培训+1年导师随访、指导、追踪的"2+1"结构化培养模式实施培训。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专科技术测试成绩,并分析"培训需求"完成情况。结果: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后理论测试成绩得分为(97.05±1.39)分,静脉留置针、静脉导管维护技术操作得分为(95.87±2.45)分,高于培训前的(62.60±6.33)、(66.38±8.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年的随访、追踪、指导后,学员对"培训需求"的达成率为90.30%,39名学员有38名继续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工作,从事临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率为97.4%。 结论:"2+1"结构化培养模式是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型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的专业素养,促进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的和谐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国时期北京协和医院的实用型药学人才培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从协和医学堂创办至北京协和医院1942年因日本侵略临时关闭,前后30余年,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采用学徒制、药学预科、出国学习、参与创办北平药学讲习所等多种形式,探索本院药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出了数名中国本土药学家,保证了医院职工的执业胜任力;而且还支持医院职工面向社会兴办药学职业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针对目前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模式陈旧、理论/实践脱节、缺乏多维度融合等的不足,本文提出结合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进行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但该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应急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预防医学实用型人才,基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仍需包括立项、指导和评价等多个方面的长足努力才能保障培养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级中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及轮转的实施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级中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及轮转的方法与成效,为提升中医院新护士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力,为临床提供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制定《三级中医院新入职护士系统规范化培训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2016年95名本科毕业的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3周和专科轮训24个月。培训3周后进行理论测试及中医、西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评价轮转1年后及2年后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结果:95名新入职护士培训3周后理论成绩平均得分(88.63±4.74)分,西医操作成绩平均得分(95.57±0.75)分,中医操作成绩(93.18±1.63)分。轮转1年后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得分(84.05±4.96)分,2年后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得分(90.62±2.38)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轮训阶段,95名新护士均无患者投诉及严重差错事故发生。 结论:通过培训和轮转,新入职护士快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夯实中医护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实践综合能力,确保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精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培养具备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室工作、实践能力,适应精准医疗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实施精准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实验项目精准分层、知识点精准分层、精准学习活动设计及精准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突出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更加规范化、精准化,更加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精准实验教学将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办学特色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不同研究方案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血管通路类型,AVF晚期失功是指内瘘手术12 周后,即成熟AVF出现局部狭窄率超过血管管径的50%,并伴有内瘘血流量<500 ml/min或不能满足透析处方所需血流量;透析静脉压升高;穿刺困难;透析充分性下降;以及内瘘出现异常体征等情况[1]. AVF失功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见血管通路并发症,是实现血管通路一体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AVF失功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的研究方案较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学算法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模型. 本文就AVF晚期失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案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后期构建实用型自体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风险预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种改良后雾化杯的研究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现有雾化杯结构简单,摆放方式稍有不慎,雾化药液容易倒出,达不到治疗量.雾化杯与连接管容易受气流量影响,当气流量过大时容易脱管.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雾化杯.本设计已获得国家新型实用型专利授权(ZL202022785429.X).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