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伦理学》线上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及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打造《医学伦理学》线上优质课程,本课题组对国内16个慕课平台进行检索,以期了解疫情发生之前我国高校《医学伦理学》线上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1所院校12个教学团队在8个网络平台上搭建了《医学伦理学》线上开放课程。这12门线上课程不仅在疫情期间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将为引领中国高校进行《医学伦理学》线上学习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最后针对医学教育线上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大网络提速,降低网络流量资费;第二,运用虚拟空间弥补现实空间的不足;第三,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复合式教学团队来打造金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0至2022年我国医学网络教学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网络教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2023年1月,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医学网络教学相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数量、机构等进行统计,对关键词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9 907篇。发文机构地域分布均衡。累计频次排在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为:翻转课堂(3 188次)、混合式教学(2 103次)、微课(1 827次)、教学改革(1 742次)和MOOC(1 309次)。研究主题聚焦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式实践和教学资源建设等。结论:我国医学网络教学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医学网络教学改革还需持续深入,加强理论探究,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急远程教学情境下医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应急远程教学情境下医学本科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的关系。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31名2018级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的学习动机部分测量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描述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间的关系;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不同特征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果:①学习信念、自我效能、学习目标、任务价值感4个维度两两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关系显著;②学业表现与自我效能、学习目标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关系显著;③高表现组与低表现组的自我效能和学习目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络学习情境下,需增强大学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设置注重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任务价值感和学习信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本科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中文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英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作为检索源,采用CiteSpace对检索到的2008—202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83篇,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国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教育改革、在线学习和课程体系评估,研究前沿为网络授课、德育教育和人文关怀等。国外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教育模式选择、强调互动性,研究前沿为开展有创新性的混合式教学、注重护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环境构建。结论:未来混合式教学应注重开展创新性研究、学生满意度的动态评估反馈,尤其需加强护理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培养,旨在促进护理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而不断优化和创新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本科教育领域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教育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的医学教育应用现状,分析实施中存在的障碍,为推进SP参与教学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以网络能够检索到明确联系方式的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79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邮件向SP相关负责人发送调查表与知情同意书。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收到64所院校回复的有效问卷,其中有37所(57.8%)院校在教学中应用了SP,培训SP的主要方法为情景演练、示教、看视频、现场观摩。37所院校中,SP主要应用于病史采集教学[29所(78.4%)]、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28所(75.7%)]、医患沟通教学[27所(73.0%)]、体格检查教学[23所(62.2%)]。SP质量评估方式主要为教师反馈[27所(73.0%)]、学生反馈[26所(70.3%)]、自制评价表评估[11所(29.7%)]。SP应用的主要问题为SP队伍不稳定[27所(73.0%)]、缺乏统一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课程培训[17所(45.9%)]。结论:SP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医学院校在医患沟通教学领域中已经开始重视SP的应用。今后需要加强SP培训的规范化,进一步推进SP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时代的智能神经外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十余年来,智能神经外科已逐步进入轨道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手术导航与机器人等多个研发版块已初步发展成熟,相关应用已覆盖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手术辅助、预后评估、模拟教学等多种场景,但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脑计划的开局之年,全面、理性、客观地回顾智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审视相关成果的应用现状及风险,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是否能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方法:随机选择60名三年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人)和培训组(30人)。对照组学生给予医患沟通基本知识培训及同伴角色扮演教学;培训组学生除对照组学生所学内容外,还额外增加了网络医疗平台案例讨论和临床见习项目。培训前后,利用自我测评量表和马斯特里赫特综合评价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自评和专家评价。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量表信度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训前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显著差异,经过培训后对照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明显提升;相反,培训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认可度以及专家评价中整体沟通能力和三个单项能力(探索患者需求、情感支持及移情)都明显提高。接受培训组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整体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F(time×course)=5.38, P<0.05,Partial η2=0.133]。 结论:通过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其急诊环境下医患沟通能力。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是医患沟通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钉钉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钉钉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2016级(40人)和2017级(47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研究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和教学活动(课堂学习和评价)进行。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收集研究组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本研究利用Excel 2013整理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研究组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28.16±1.70)和理论成绩(82.07±6.40)均高于对照组[(23.35±2.88)(76.2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的学生相比,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所产生的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临床诊治技能、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临床胜任力的有效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在线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见习实习阶段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儿科学在线教学的看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轮转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见习学生和1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ase based discussion,CBD)、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完成2周在线带教。教学结束后,通过对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反馈。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学生都认同此次在线教学的总体安排;认为实际收获超过预期的学生占42% (21/50);认为实际收获跟预期相似的学生占58%(29/50)。此次在线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拥堵[82%(41/50)];其次是无法实现有效互动[20%(10/50)]。实习及见习学生均认为此次在线教学安排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总体(4.58±0.50)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4.42±0.58)分]和临床思维[总体(4.42±0.58)分]的培养最有帮助;相对认可度最差的是技能操作[总体(2.68±0.87)分]和科研能力[总体(2.98±0.98)分];对于医患沟通能力,见习学生的评分[(3.79±0.99)分]高于实习学生[(3.08±0.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习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帮助最大,实习学生认为在线CBD帮助最大。绝大多数学生(94%)认为未来有必要保留在线教学。 结论:儿科学在线教学受到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认可,对医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