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江苏省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省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及其转归情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枯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百草枯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 OR=2.013)、肺间质纤维化( OR=3.779)、纵膈气肿( OR=33.118)是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枯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北京地区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和评价北京市不同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病理报告规范性程度及诊断差异,寻找解决方法。方法:通过结直肠癌规范化病理报告调查问卷、结直肠癌及相关癌前病变病理答题及上传结直肠癌取材报告3部分综合评估。结果:本次质控项目完整完成所有问卷的有54家,其中三甲医院34家,三乙医院15家,二甲医院5家。一共有42家医院病理科(77.8%,42/54)使用了规范化报告,在规范化报告要求的14项诊断指标中,所有单位均报告了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浸润深度;90%以上的单位均报告了肿瘤部位,且使用三径描述肿瘤大小,报告中均描述了切缘及脉管受累情况;但仍有62.2%的病例未报肿瘤出芽情况,22.7%的病例未报告神经侵犯情况。所有病例中,90.1%的病例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错配修复(MMR)蛋白缺失的状态;使用PCR及二代测序检查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病例占比分别为7.1%及6.1%,同时检测MMR和MSI的病例数占比9.2%。结直肠癌及相关病变的病理诊断答题结果显示,对于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无蒂锯齿状病变、幼年性息肉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5.2%、79.6%及90.7%。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大息肉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标本,诊断、浸润癌级别、浸润深度、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状况、基底切缘加侧切缘状况正确率分别为98.2%、94.4%、72.2%、85.2%、88.9%、90.7%。升结肠癌根治标本,诊断、环周切缘、肿瘤出芽级别、脉管癌栓(血管及淋巴管癌栓)、神经侵犯及癌结节正确率分别为96.3%、57.4%、72.2%、20.4%、53.7%、87.0%。54家参评单位中,45家单位上传的3份不同部位及分期的结直肠癌取材报告均为规范格式的取材报告。结论:北京市各级医院病理科大多数均已具备了结直肠癌规范化取材和报告的能力,然而部分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室内质控,减少科室内报告水平的差异,提高科室整体水平。格式化报告的推广及针对本次质控问题组织统一的业务学习可能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DDX3表达上调在人宫颈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59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中的DDX3表达情况。同时,以宫颈癌细胞HeLa为研究对象,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宫颈癌细胞过度表达来检测DDX3的功能。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率,Boyden室进行迁移和侵袭测定,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DX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DDX3过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宫颈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DDX3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差的总体生存率( P<0.05)。与慢病毒载体对照(pLVX-Con)组相比,在shRNA-DDX3慢病毒(pLVX-DDX3)转染组中检测到DDX3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均 P<0.01)。在pLVX-DDX3转染第72小时的HeLa细胞存活数目显著高于pLVX-Con转染细胞( P<0.05)。与pLVX-Con转染的细胞相比,DDX3过表达显著促进了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P<0.05),并且显著上调了HeLa细胞的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表达( P<0.05)。在pLVX-DDX3组中,Akt及其下游靶基因p-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表达较pLVX-Con组显著升高( P<0.05),而当向pLVX-DDX3组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p-Akt、p-GSK3β和β-catenin明显降低( P<0.05),并且N-Cadherin、波形蛋白和Snail的水平表达下调( P<0.05)。 结论:DDX3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能诱导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探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策略。方法:调查2018—2020年湖北省244家二级及以上用血医院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数据,包括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等,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18—2020年各指标总体分析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指标在湖北省各地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 P<0.05);三级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均显著高于二级医院,而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低于二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显著低于专科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公立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却低于民营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湖北省临床用血总体质量稳中有升,但各地区间临床用血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三级医院显著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的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创DNA产前检测血浆质控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是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片段,以评估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风险的一种产前筛查方式,为防治出生缺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须在检测中加入质控物对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但目前大多数检测平台的血浆提取过程中缺乏血浆质控物。在不同平台的室间质评中,也需要通用的血浆质控物。为解决这个质控问题,近年来出现了6种NIPT血浆质控物的制备策略,根据其基质和阳性DNA的来源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回顾2010年至2018年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一致性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HbA 1c检测质量的演变,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0年至2018年所有参加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的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各实验室所在医院分布、检测方法分布的演变。对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比对计划中各参加实验室历年的判断标准、季度及年度通过率、偏倚、变异系数( CV)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上海市临检中心以及美国病理家协会(CAP)开展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进行比较。收集2019年第一季度的比对数据,计算各实验室比对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变异系数和Sigma(σ)值,并绘制Sigma结合生物医学变异参数评估模型图。 结果:参加实验室从上海地区9家增长至全国192家,年平均增长率为76.6%;各季度比对判断标准从允许偏差百分比为±8%提高至±6%,各参加实验室通过率从39.1%提高至近90%;各仪器方法组内的最大 CV从14.3%降低至4.8%。2019年第一季度,比对结果满足6σ的实验室均近60%,95%以上的实验室满足生物学变异参数模型中的合格及以上标准。 结论:上海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使各参加实验室的HbA 1c检测结果一致性明显得到了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建立与高通量测序试剂匹配的简化版院内流程体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本实验室测序平台,建立与肿瘤基因高通量测序试剂性能匹配的,符合本实验室可实施的简化版的验证流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应用提供实操依据。方法:标准流程选取来自不同厂家的6例DNA标准品和2例RNA标准品,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embedding,FFPE)的肿瘤样本中提取DNA和RNA,按杂交捕获实验流程制备文库后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6次测序分别进行重复实验、不同投入量、常见干扰物质等研究,从下机数据质控、变异类型、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检出情况进行评估。基于标准流程的结果,用同一方法原理、检测范围相近的试剂盒检测不同的参考品,制定用时短、耗资低的简化流程,通过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评估,并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标准流程试剂验证评估合格,参加NCCL室间质评合格,但耗时长耗资大;简化流程试剂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评估合格,参加NCCL室间质评合格。结论:基于本实验室建立了简化可行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性能确认流程,为院内开展肿瘤基因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甲胎蛋白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研究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8种自动化免疫检测系统测定的甲胎蛋白(AFP)结果进行可比性分析,结合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2020—2021年和2023年AFP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结果,评估AFP的检测现状。方法:方法学评价。2019年收集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剩余血清标本,用雅培Architect i2000、贝克曼DxI 800、罗氏Cobas E601、索灵Liaison XL、迈克IS1200、安图A2000、利德曼CI1000、迈瑞CL-2000i分别检测40份AFP个体血清样本,8种不同检测系统的AFP检测结果分别与其中位数队列进行比较,根据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方法间相关性,以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价方法间一致性。方法间的相对平均偏差应用Bland-Altman差异分析法,以生物学变异度最优(±5.90%)要求为标准进行偏差评估。统计近3年BCCL AFP的EQA结果,计算组内稳健均值、稳健变异系数( CV)和标准不确定度。评价限以允许总误差( TEa)中等生物学变异度(±21.87%)要求为标准,分别计算以仪器/方法分组的通过率。 结果:8种检测系统的 CV均≤1/3 TEa(±8.3%),精密度验证通过。罗氏Cobas E601和迈克IS1200与中位数队列的相对平均偏差>±5.90%,其余6种检测系统均<±5.90%。8种检测系统与其中位数队列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良好( R2和CCC均>0.95)。EQA结果表明,各仪器/方法组内稳健均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仪器分组中,除西门子和其他两组外,其余组实验室间稳健 CV均在9%以内。多数仪器和方法的通过率经分组后高于总通过率,但酶免疫化学发光法的通过率较低。 结论:8种AFP自动化免疫检测系统与其中位数队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多数检测系统间AFP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但个别检测系统AFP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大阴唇肿胀1年余,阴道肿物脱垂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侧大阴唇扪及一界清质软光滑肿块,大小约3 cm×3 cm,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温正常;双侧腹股沟区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左侧大阴唇皮下见一低回声肿块,紧贴阴道壁左后方生长,延伸至宫颈,大小约5.5 cm×3.4 cm×2.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液化及钙化征象,后方回声无改变,膀胱与子宫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及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图1B);弹性成像示应变弹性评分4分(图1C)。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Bracco公司)]示:肿块于10 s自周边向内部增强,呈整体均匀高增强,24 s开始缓慢减退(图2)。超声提示:左侧大阴唇皮下富血供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他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片状稍低密度影,不伴骨质破坏(图3A);MRI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囊性为主异常信号,增强示肿块边缘轻度强化(图3B,C),考虑偏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图4A),穿刺病理示少许肌肉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伴间质少许间充质细胞增生,局灶黏液变性,考虑梭形细胞病变不能除外。行腹腔镜及会阴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HE染色提示梭形细胞肿瘤(图4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灶+),Desmin(灶+),SMA(-),ER(+),PR(+),SOX10(-),S-100(-),Ki-67(5%+),诊断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在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9-SR-2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